王桂云
摘要:由于新會計準則在會計信息理念、會計報告目標、計量屬性等方面有較大的變化,新準則實施以來,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也得到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企業要在實施健全財務管理模式的同時,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把控,不斷改善財務管理工作,使之與新會計準則環境相適應,從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會計準則;財務管理;應用
一、引言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是實現內部風險防范的重要環節。企業要結合新會計準則,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模式,使之充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提高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
二、新會計準則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一)分權式管理模式
分權主要是指財務決策權利的互相制衡。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分權式管理模式也是較為理想化的模式,也是許多企業管理人員期望達到的目標[1]。這種管理模式能夠實現企業管理者對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科學管理,管理模式也相對更加靈活,能夠給管理者充分施展管理能力的空間,從而有效提高企業運作活力,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集權式管理模式
與分權式管理模式不同,集權式管理模式下,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的財務保持了絕對的控制力和話語權。這種模式在中小企業中較為常見。一方面,集權式管理模式要求企業內部權利的高度集中,這種高度集中的制度是與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相違背,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集權式管理模式下,企業財務控制和財務決策都具有高度的統一性,能夠集合企業的全部力量辦事。這種模式也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加強對內部風險的把控,促進企業的集中發展。
三、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對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
企業是追求利潤的市場主體,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也是促進利潤最大化的實現。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對國內的企業管理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財務管理目標的制定過程中,也要求企業管理者綜合考慮市場競爭環境,制定出適合企業長遠發展管理方式。
(二)對財務管理理念的影響
如上所述,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利潤最大化的實現,在新的會計準則的實施下,企業管理者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財務管理得到更好的實施,也是促進財務管理理念實現的重要方式[2]。此外,新政策對員工應有福利和企業應有補貼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進,有效保障了企業和員工利益的實現,也是對企業的一種激勵。
(三)對財務風險控制的影響
隨著會計準則的變化,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進。比如說,新會計準則下,資產減值相關事項得到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不僅促進了企業自身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也能夠讓企業管理者認識到財務風險管控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其不斷改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結構。除此之外,之所以實施會計新準則,也是我國財務制度不斷與國際結果,與現代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必然要求。
四、企業財務管理不足之處分析
(一)財務管理理念較為落后
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市場競爭環境的不同,企業管理理念也要隨之不斷變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的形勢下,許多原有的財務管理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再加上政府政策的變化,企業的管理理念也要隨著政策的改變而不斷進行調整,從而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環境的需要。財務管理理念的改進,不僅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時也是推動國內財務管理方式不斷創新的重要途徑。
(二)財務信息管理有待改進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先進技術與企業財務管理之間不斷融合,也促進了財務管理體系的變化。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節約人工成本,推動財務管理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也能夠降低企業管理成本,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然而結合現階段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來看,許多企業內部仍然采用較為落后的財務管理方式,在消耗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時,財務管理效率也沒有得到有效提升,財務管理的相關數據和資料檔案也沒有得到妥善保存。如果遇上災害或盜竊等事故,這些資料也很難被找回,給企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3]。因此,企業管理者應當積極擁抱技術變革,要在新政策環境的要求下,采用多種措施促進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的完善。
(三)財務管理內容有待完善
結合國內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來看,財務管理內容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財務管理內容主體不夠完善;另一個是企業對各項財務事項的控制力度不足。從企業財務管理內容主體上來看,在新會計準則得到全面實施之前,國內許多企業管理者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不愿意付出資金和人力成本來建立起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沒有形成健全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再加上外部政策環境的影響,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從企業財務管理事項的控制力度上來說,由于企業管理者對財務管理的不重視,也導致企業無法對內部事項進行全方位把控,為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隱患。因此,企業管理者要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和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完善。
五、企業財務管理改進措施分析
(一)強化財務風險把控
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加強內部財務管理,不僅要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采取多種措施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節約運營成本,同時也要及時發現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把控能力,不僅是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新會計準則實施形勢下的必要要求。一方面,在對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和轉回等在股價上升時可能發生的損失,財務人員要進行具體的明確,這也是新會計準則的一項重要改進。其次,企業要結合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及時調整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加強財務風險把控,促進國內相應的會計準則和國際相關標準之間進行溝通。
(二)改進財務信息系統
新會計準則實施以來,會計賬戶、報表結構和財務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進,因此,企業在提高內部財務管理的同時,可以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提高財務管理效率。比如說,在進行資產減值過程中,可以用市面上已有的應用程序或智能化的信息系統來替代人工操作,有效節省了人力資源成本。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人為操作帶來的計算方面的誤差,提高財務管理的可靠性。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能夠讓企業的財務工作不再局限于財務部門之中,可以面向公司內部進行開放,提高了財務工作的公開性,也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對財務管理進行實時監督,提高了財務工作的透明度。企業一方面要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對現代財務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同時也可以招聘專業程序開發人員,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不斷完善,從而保證系統能夠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實際需求,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明確財務管理工作目標
在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國內很多企業都得到了飛速發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也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適應市場變化的必然要求。要促進內部財務管理的完善,企業首先要明確財務管理的具體目標。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工作具體開展的有效指引。要明確財務管理目標,企業要不斷促進管理者能力的提升,改變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和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要求,對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策略進行全面規劃,要完善財務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大環境下,企業要不斷完善財務管理模式,改進財務管理目標,提高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水平,從而加強新會計準則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尚占文.試論新會計準則對財務管理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8 (1):186-187.
[2]孟麗紅.論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 (4):234.
[3]張平.論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8 (6):31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