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明



摘要:風險評估在高校內部控制體系中的應用可以使學校對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內控風險進行識別,明晰重要風險點并加以管控,追責問效、防范風險,是高等院校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環節。本文以Y學院風險評估工作為例,對風險評估標準、程序進行總結,并對風險評估結果進行分析,以期能夠進一步促進高校在新時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校;內部控制;風險評估
根據經濟活動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要求,Y學院由財務處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依據江蘇省教育廳印發的《江蘇省省屬院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對高校“內控環境”的相關要求,對學校層面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內控環境類風險進行識別、分析,針對發現的問題,通過規范管理、有效控制、追責問效、防范風險,支持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一、風險評估標準
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的影響程度兩個維度進行評估。
(一)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評價標準
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是指風險發生的概率。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將風險從低到高分為五類:“極高”、“較高”、“中等”、“較低”、“極低”,分別記為“5”到“1”分,詳見表1。
(二)風險的影響程度評價標準
風險的影響程度是指風險發生后的影響結果,從財務、法規、運營、聲譽、安全以及環境等角度,基于學校的規模、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等進行綜合判斷而得出。按照風險的影響程度將風險從大到小分為五類:“極大”、“較大”、“中等”、“較小”、“極小”,分別記為“5”到“1”分,詳見表2。
(三)風險等級判斷標準
根據風險頻率和風險損失進行組合計算,判斷得出各項風險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計算標準,詳見表3:
二、風險評估程序
(一)搜集信息識別風險
評估小組通過訪談調研,對學校層面及各經濟業務活動層面的相關信息進行系統收集,其中外部環境包括社會、政治、法律環境以及對組織目標有影響的關鍵驅動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內部環境包括組織架構、角色和責任、組織文化、管理特色、財務因素、信息系統、信息流和決策過程等。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按照風險分類標準進行全面的識別,形成學校內部控制風險清單,共計390個風險來源觀測點。
(二)風險評估問卷編制與調查
評估小組在整理出的風險匯總表的基礎上,編制《風險評估調查問卷》。問卷發放范圍涵蓋學院所有部門,共計發放全套調查問卷66份。考慮到學校各層級人員對風險的感知程度不同,基于重要性原則考慮,本次學校風險評估以各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相關責任科長或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為主。參與風險評估人員根據自身對各風險管理模塊熟悉程度進行風險評估,截至規定的問卷回收終止日收回有效問卷情況66份,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三)風險評估問卷數據統計
參與風險評估人員,根據已經討論確定的風險評估標準,進行風險評分并提交評分結果。風險評估主要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的影響程度兩個維度開展。評估小組收回風險評估問卷后,將問卷的相關內容錄入由第三方開發的風險評估系統,計算各個風險問題對應風險的分值。
(四)風險等級評定
本次學校風險評估涉及390個風險來源觀測點,評估小組根據回收有效問卷的打分情況,對各風險來源觀測點的分數進行統計,同時根據設定的風險等級標準,將風險分為3個級別:17≤風險評分≤25或風險影響程度=5為“高風險”,9≤風險評分≤16或風險影響程度=4為“中風險”,1≤風險評分≤8或風險影響程度<4為“低風險”。
(五)風險評估分析
評估小組根據對風險來源觀測點的等級評定,對學校層面及各經濟業務活動風險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確定高風險、中風險的集中點,明確關注重點,并依據風險評估結果編制《Y學院風險評估報告》。
三、風險評估結果
本次風險評估的390個風險點中,存在高風險點0個,占總風險點的0%;存在中等風險點7個,占總風險問題的1.79%;存在低風險點383個,占總風險點的98.21%,具體情況如表4。
從風險管理模塊的角度來看,風險等級的分布為:
“中風險”主要體現在控制環境、信息化管理兩方面管控措施設計不到位或執行力不足的風險;
“低風險”集中體現在控制環境、內部監督、所屬法人單位管理、信息化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財政專項管理、政府采購、支出業務、收入業務、資金管理、預決算管理、資產管理模塊,參與調查人員對以上模塊的管控措施設計沒有較多意見,管理現狀較為認可。
從風險評估風險點得分的角度來看,排名靠前的主要有:控制環境2個,信息化管理9個,工程項目管理5個。控制環境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方面,具體表現在校園文化的建設與評估方面,缺少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監管與監督以及校園文化評估機制的缺失,可能導致學校的建設工作落后,影響學校的發展。
信息化管理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信息化管理的人員配備不足,缺少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信息系統不完善,以及承擔著學校重要信息泄露的高風險。
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工程項目概預算的審核不嚴,工程項目所需材料的采購申請不嚴格,工程項目所需材料或設備的驗收審核不嚴等。
四、風險評估工作總結
風險評估結果為低風險的經濟活動與管理活動并不代表學校這方面管理已經建立健全,相反從評估小組的角度分析這些風險中尚存在不合內控規范要求的方面。學校管理層應適當運用風險評估結果,持續做好內控規范的建設,同時加強風險知識培訓與宣貫,不斷營造風險管理文化。
參考文獻:
[1]成江萍.單位內部控制風險評估程序設計及方法探究[J].財會學習,2019 (14):248-249.
[2]時杰.探析高等院校內部控制體系的關鍵要素——風險評估[J].教育現代化,2018,5 (50):106-107+119.
[3]張亞中,袁璨.高校內部控制評價中的風險評估方法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8,29 (04):51-55.
[4]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省屬院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Z].2017-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