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幸
摘要:從2019年1月1日開始,我國醫院財務管理中開始實施《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與報表》執行制度,通過政府會計的全面實施和落實使得醫院在財務管理方面獲得新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醫院;財務管理;影響
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的制度改革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也逐漸開始規范化發展,這有利于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針對這個問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規范文件。包括《政府會計準則》、《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并進行具體的落實和執行。在政府會計改革中公立醫院也迎來了會計制度改革。為了實現新舊制度的有效銜接,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要明確新舊制度的區別,并做好制度改革的準備工作。
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分析
(一)會計核算方式的影響
政府會計改革對醫院會計核算方式造成的影響較大,徹底轉變傳統的平行記賬核算方式,要求醫院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必須要具有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雙重職能,并采用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并銜接的方式,對醫院財務信息以及預算的具體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的反映。單位的財務會計核算中主要采用的制度為權責發生制;而預算會計制度為收付實現制,具有其他規定的除外[1]。醫院部門在預算現金收支業務開展中,不僅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同時還需要采用預算會計核算方式。而其他的財務管理業務只需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即可。
公立醫院本身具有公益性,在預算管理中涉及到的資金規模大,而且業務活動比較復雜,相對于其他的事業單位來說,權責發生制更適合醫院的財務管理。以A公立醫院的固定資產折舊處理為例,傳統的會計制度中在醫院的財政補助、衛生材料、藥品購置等方面的核算都劃入到待沖基金中,在計提折舊以及出庫物資的領用中都需要通過基金的沖減完成。待沖基金方式的應用,使得醫院在會計工作的開展中無法只采用權責發生制。在科教項目以及財政補助方面的固定資產購置等業務中所產生的收入都納入醫療收入中,但是資產累計折舊中不會計入當期醫療業務成本,需要通過待沖基金的沖減來完成,導致收入與支出間存在較大的出入,無法對醫療業務成本進行真實、有效的體現[2]。同時不同等級和規模的醫院在政府財政補助中所采取的政策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采用直接成本比較法是不合理的。政府會計制度中從財務會計中將財政補助進行剝離,利用預算會計進行收付實現制的方式進行核算,對于醫院的固定資產提舊也需要根據用途進行全額當期提計,進而對醫院的業務成本進行更客觀的反映,使醫院在財務會計中能夠完全采用權責發生制。
(二)會計科目以及各要素的轉變
傳統的醫院會計制度中的要素主要包括5個部分,分別為資產、收入、凈資產、負債以及費用。而政府會計制度中則為3+5要素,除了原有的5種要素外,還包括預算收入、支出和結余[3]。同時相對于傳統的會計來說,政府會計制度中在財務會計的科目設置中也做出了較大的改變,在資產類中對應收在院病人的醫療費用以及其他應收賬目都設置為應收賬款,同時增加了研發支出以及應收利息等方面的項目。在負債類的項目中,對應付福利費以及社會保障費用進行取消,同時增設了應付利息、應交增值稅等項目。在凈資產科目中,對代充基金以及事業基金等項目進行取消,并劃分到預算會計科目中。同時增加了累計盈余、本期盈余以及無償調撥凈資產等科目。在輸入項目類方面,對科教項目收入、醫療收入等科目進行取消,同時新增加了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等科目,對均增收入、利息收入等項目的等級進行提升。費用類科目中對醫療業務成本、科教項目支出等項目進行取消,同時增加單位管理以及業務活動等方面的費用。
政府會計制度對預算會計科目設置的影響也比較大,在預算會計的子系統中,公立醫院需要采用全面預算制度。使得傳統預算管理中的科教項目、醫療收入等都統一劃分到事業預算收入中;同時在管理費用、醫療業務成本等項目都劃入到事業支出項目中。同時新增加了經營結余以及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等項目。
(三)財務報告方面的轉變
傳統的醫院會計制度中規定政府會計必須要注重對決算以及財務報告的編制。而政府會計制度在決算報告中又分為決算報表以及其他決算報告中需要反映的資料和信息內容。政府財務報告中要求必須要有財務報表以及其他的財務報告中披露的信息資料。財務報表中包括又分為會計報表以及附注等內容。其中會計報表中必須要包括收入費用表、負債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等內容。政府會計中的主題必須要根據相關的規定對各項財務報表進行合并。相對于傳統的醫院會計核算來說添加了決算報表和合并財務報表。
二、醫院在政府會計改革中的應對措施
(一)保證醫院基礎會計工作的規范化
政府會計準則的頒布使得會計要素以及項目等都發生重大的改變,同時對會計核算方法和要素都做出了明確的分析和規定。特別是“3+5”會計核算模式的開展,使得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細致化和規范化。在該制度的指導下,醫院在會計科目的處理中必須要根據新的會計要素要求對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業務進行處理。由此可見,政府會計準則的應用規范醫院會計科目的核算,同時在財務管理中始終將提升會計質量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二)提升財務系統,保證新舊制度的有效銜接
政府會計制度的頒布和實施過程中,醫院在會計制度的落實中必須要保證新舊制度的有效銜接,做好對醫院財務信息系統的升級。醫院的財務信息系統必須要滿足政府會計制度中的雙基礎、雙系統和雙要素的要求,不僅能夠進行部門的決算管理,同時還能夠使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實現精細化。比如A公立醫院在政府會計制度頒布后,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設置了醫院會計科目。對原有的預算體系進行調整,并設置支出經濟以及功能經濟分類等項目。同時采用平行記賬方式,使醫院中預算和核算會計系統并存。同時增加了報告系統,進而滿足醫院財務不同的管理需求。
(三)規范基礎會計工作,完善財務預算體系
醫院需要參考政府會計制度以及傳統的醫院會計制度,明確二者在會計科目以及要素等方面設置的區別。比如A公立醫院通過對兩種制度的對比梳理出新舊制度的對照表格,同時結合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要求,對會計科目的上期期末余額進行轉換,并針對新的會計制度了合理的期初余額。此外對期末級會計科目的期末余額進行仔細的核對,并通過輔助核算的制度要求對會計科目進行轉換,保證新會計科目余額的準確性。公立醫院在財務預算管理中業務開展尚不夠完善,預算管理的開展只是為了服務于財政撥款,缺乏實際意義。公立醫院的原本支出預算中是不含采購固定資產方面預算的,不同于傳統的行政單位預算方式,使得財政預算的口徑難以進行統一。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使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數據都可以進行比對,提升預算會計工作效率,促進預算會計工作的開展。通過新舊制度的有效銜接,有利于醫院財務預算體系的建設完善,因此醫院必須要注重對預算編制的完善,提升預算控制的意識,保證財務信息披露信息的完整性,使其符合國家的財政管理需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在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獲得了更大的改善空間,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公立醫院在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中,不僅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財務會計項目以及要素方面也都發生極大的轉變。因此公立醫院必須要加強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關注,加強對管理會計系統的升級以及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對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和方式進行完善,做好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
參考文獻:
[1]施展.當前政府會計改革對公立醫院影響相關研究[J].財會學習,2019 (4):112-113.
[2]王昱.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策略分析[J].財會學習,2019 (5):127,157.
[3]潘佳佳.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原理在公立醫院會計實務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8,37 (10):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