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舒穎
摘要:目的:分析風險導向審計在醫院內部審計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某院從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間采用常規的內部審計,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間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措施進行內部審計,并將某院兩年的審計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措施后,某院的2018年因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率和損失經濟均低于2017年,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措施能顯著降低因風險因素帶來的經濟損失,值得推廣。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醫院內部審計
由于我國醫院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相對落后,導致大多數醫院都面臨的經營風險,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采用風險導向審計能有效的降低醫院的經營風險,提升經濟安全[1],因此本文對風險導向審計措施在醫院內部審計的作用進行分析,具體觀點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具體資料
某院從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間采用常規的內部審計措施,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措施進行內部審計,本院兩年中收入為123萬元和133萬元,正常支出為87.74萬元和90.32萬元,本院兩年內收入和支出的基本資料在進行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風險導向審計措施
1.建立SWOT分析法
S(長處)W(不足)0(機會)T(威脅),某院立足于自身,及時了解外部社會環境中醫療行業的相關變化,制定審核計劃,對所有部門進行工作質量和審計范圍、審計時間、審計資源進行要求與分配,促使各部門按照計劃和目標進行工作,發揚自身的長處;在這個過程中對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原有不合理的措施或實際中有缺陷的方法進行改正,并在審計計劃中進行相應的調整,各部門也能不停的尋找自身的缺點進行補足;完成后可以將審計資料內容對全院進行公布,使各部門都能明白醫院的投資-收入-成本的運作關系,明白自身部門在醫院投入和收入中的占比,從基礎上促使各科室部門努力改進,積極抓住外部機會進行發展,并對自身或外部產生的威脅進行預估和預案。
2.編制本院的業務風險表
根據以往已發生和醫療行業已發生過的風險事件進行匯總,按照其發生概率、發生后損失程度編制為風險業務表,按照損失程度和發生概率將所有風險事件進行1-6級風險,其中5、6級風險為可接受風險,根據具體情況對風險進行管理;3、4級風險為部分可接受風險,盡量避免,一旦發生便進行控制;1、2級風險為不可接受風險,必須進行強有力的控制和防范。
3.建立本院專業的風險管理培訓班
由于風險導向審計需要時刻對風險進行管理,這對人員的風險管理技能要求較高,一般的醫護人員只能憑借多年的經驗進行趨利避害式的風險規避,無法科學的規避風險,因此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簡單甚至中等難度的風險管理培訓課程,且通過對各科室的檔案人員和審計人員進行培訓,還能對風險進一步追蹤和管理,有效的從第一步對風險進行防范,降低醫院的風險。
4.完善風險導向審計程序
由于常規的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審計質量不高、審計效率極差,因此需要在常規的審計制度上增加風險預測因素,并完善為整體的風險導向審計制度。
詳細步驟分為(1)風險預測,審計人員通過對周圍和醫院本身的抗風險措施對醫院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2)風險評估,審計人員在發現風險影響因素或風險征兆后,立即根據以往的相似例子對風險可能產生的因素進行分析,并且采用醫院現有的風險管理體系進行評估風險會對審計產生的影響,檢查醫院本身的抗風險能力。(3)風險預演,審計部門組織有經驗的院內員工進行風險預演,觀察風險對醫院的收入、支出、資產的影響,并模擬調整自身的貨幣資產方案是否能有效抵抗預演風險。(4)風險防范,在進行預演后,審計部門工作人員將預演結果以書面形式上報醫院管理層,有管理層綜合各方面因素制定風險審計計劃,針對行性重新調配審計資源,按照預演中審計工作的短板方向進行加強。(5)風險降低,具體的實施階段,根據預演的結果將風險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對短期風險則加強審計工作中對收入、支出、貨幣資金的方案的審核,對長期風險則加強對往來賬簿、固定資產、長期持有票據的審核。采用審計措施提前降低風險發生率。(6)繼續預測,在完成一次風險導向審計程序后將全部過程記錄在案,并在一段時間后參照此次記錄進行風險識別和檢查;另外再次對醫院運行過程進行風險檢查,通過每一次循環持續降低可能風險出現率,提高審計安全。
(三)判斷標準
在年末將本院本年度因風險因素造成的損失與當年年收入進行損失率比較,再將兩年的損失率比較結果進行比較,兩者相對比后,損失率越低則證明風險因素對經濟收入的影響越小。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以χ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通過兩年年末經濟數據對比,2017年某院收入為123萬元,因為風險因素造成的損失為15.3萬元,損失率為12.44%,2018年某院收入為133萬元,因為風險因素造成的損失為5.6萬元,損失率為4.21%,比較結果為(χ2=4.438,P=0.0.3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比較結果說明在使用風險導向的審計措施后,我院因風險損失率大幅降低。
三、討論
以往我國的醫院的信息化水平偏低,且風險控制環節僅憑經驗進行,內部審計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極為低效。
因此,某院采用風險導向模式編制年度審計計劃,部分特殊項目在實施階段采用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經兩年運行,某院的審計部門獨立性更高,業務能力更強,原因是醫院管理層的授權進行獨立的風險評估和計劃制定,人為因素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影響減少了[2]。
由于減少了人為的控制,審計部門能夠合理配置資源,在審計期間將的內部審計資源、人員進行優化組合,極大的提高了審計效率,溢出的審計資源能將重新根據風險大小對自審計劃進行更加細致的調控,并再次提高效率。
這其中經過醫院領導層安排,一部分溢出審計資源被投入在風險因素的規避和降低上,因此在2017年審計計劃中提出更多的風險管理建議,并在2018年實施后提高了全院的抗風險技術水平,增加了全院風險管理經驗。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需要對醫院內部審計制度進行優化,注重對已有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的培訓,更新現有的審計教材和知識,注重對新加入的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增加其審計事務的實操經驗[3]。增強管理方面和信息化方面人才的引進,建立本院自身的信息化審計平臺,再次為各科室部門人員進行培訓后,發現反饋的基礎信息資料更為細致,審計人員所做工作也更為精準[4]。
兩年的時間表明,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措施對醫院內部審計效率和精確度進行了極大的提升,降低了本院的審計風險。成功的改變我院以往的以審計為主要目的審計模式,形成了一套風險預測-風險評估-風險預演-風險防范-風險降低-風險消除-繼續預測的完整風險導向的審計程度,成功的培養了一批具有風險意識和抵御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
綜上所述,在醫院內部審計中實行風險導向審計方式能顯著增加醫院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提高了醫院在行業里的優勢,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城市公立醫院的應用研究[J],財務與審計,2017,9 (365):64-65.
[2]張彬彬,陳靈巧,嚴佳璐.風險導向審計在醫院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 (17):170-171.
[3]李毅芬.公立醫院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應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4,31 (12):7-10.
[4]趙炳志.風險管理和風險管理審計在醫院內部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 (1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