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巍
摘要:依法納稅是企業的義務,稅收籌劃就是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以稅法相關政策規定為基礎,通過合理的方式達到減少稅金的目的,或延遲稅金支付的時間起到短期無息占用資金的作用等。近期減稅降費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2019年減稅降費是全國稅收工作的主題,企業應以此為契機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來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本文主要列舉增值稅和所得稅兩大稅種相關優惠政策,解析如何從這些政策中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避免企業的納稅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國有改制企業;納稅籌劃
一、國有改制企業納稅籌劃的概述
國有改制企業由原來的事業單位性質轉變為獨立經營的法人企業需要按照企業的相關要求依法納稅。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稅收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環節,稅收管理工作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有改制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新形勢下,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及時了解國家發布的最新的稅收政策,對其中涉及本企業的政策進行研究與掌握,建立科學的稅務管理體系,防范財稅風險對于改制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至關重要。
二、增值稅
增值稅作為目前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是一種流轉稅,它是以商品或者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當下增值稅的收入占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下面主要列舉解析最新的有關增值稅的四項優惠政策。
1.黨報、黨刊發行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稅。財稅[2019]16號文繼續延續了原財稅[2014]84號文的相關規定,根據16號文第三條規定,黨報、黨刊轉制的文化企業,自從工商注冊之日起,黨報、黨刊的發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增值稅免征。這項政策對黨報、黨刊的轉制文化企業繼續利好,此政策目的在于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的深度改革,加快推進國有經營性的文化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的進程。
2.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其進項稅額允許從銷項稅額中抵扣。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39號文第六條明確了納稅人所發生的在我國境內的旅客運輸支出,支出部分的進項稅額是允許從企業的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這里指的是與本單位建立了合法用工關系的雇員,納稅人如果為非雇員支付的旅客運輸費用,不能納入抵扣范圍。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應用于生產經營所需,如果是用于計提福利或者個人消費,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3.現代服務業進項稅可加計抵減。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39號文第七條中規定了從2019年4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這段時間內,允許以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為主營的納稅人,可以在當期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基礎上加計10%抵減企業的應納稅額(簡稱加計抵減政策)。此政策對于文化改制企業又是一利好,例如文化改制企業的廣告服務就屬于生產、生活性服務業中的現代服務業,相關企業應及時解讀此加計遞減政策,到相關稅務部門進行備案以切實享受到優惠政策給企業所帶來的紅利。
4.增值稅連續六個月留底實行期末退稅制度。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39號文第八條自2019年4月1日起,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也就是說納稅人從2019年5月申報2019年4月稅款時,連續六個月(納稅人按季納稅的,則是連續兩個季度)都存在增量留抵稅額,且在第六個月增量留抵稅額大于等于50萬元即可享受退稅政策。此條文中需要注意的是增量留抵稅額,是指與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稅額。企業可根據此政策在依法納稅的情況下,根據當月企業的進項稅額,把控合同訂立及開票交納銷項稅的時間。
三、所得稅
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是指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包括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和其他非企業性質但取得收入的機構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征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我們需要注意稅前扣除項的相關優惠政策,稅前扣除項需要注意的例如:
1.企業為職工福利支出的費用以及兩項經費,企業需要注意相關稅前扣除的比例:職工福利費每年不超過全年工資薪金總額的14%的部分允許在繳納所得稅前扣除;工會經費允許稅前扣除的比例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除相關部門有特殊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允許稅前扣除的比例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8%,超過的部分允許企業結轉到以后的納稅年度扣除。
2.企業發生的利息費用。如果是非金融機構向金融機構借款,所產生的利息支出、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金融機構間拆借的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產生的利息支出可根據實際發生數扣除;如果是非金融機構向非金融機構的借款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部分可以稅前扣除,超過部分則不允許;關聯企業間的利息費用支出需要關注接收的債權性的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比例超過規定標準的利息支出不能在稅前作為扣除項。由于借貸雙方性質的不同會導致企業的利息支出稅前是否能全額扣除,因此企業要根據利息的高低能否覆蓋稅收產生的成本綜合選擇融資對象。
3.企業生產經營所產生的業務招待費。企業經營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業務招待費的發生,作為國有改制企業需要關注我國所得稅允許業務招待費發生額的60%部分稅前扣除,但是允許扣除部分最高也不能超過當年企業營業收入的5‰。
4.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宣傳費。除相關部門另有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規定的廣告宣傳費用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允許稅前扣除,超過的部分可結轉到以后納稅年度抵扣。如果關聯企業簽訂了相關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分攤協議,其中一方發生的按照規定比例允許稅前扣除的廣告和業務宣傳費可以選擇留在本企業扣除,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按照協議分攤給另一方扣除,另一方在計算其企業允許稅前扣除的廣告和業務宣傳費限額時,可以不將上述歸集至本企業的廣告宣傳費計算在內。集團化的國有改制企業可以通過制定分攤協議來最大化地利用好企業宣傳費用允許稅前扣除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