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保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的新名詞,其審計內容是對所管轄范圍內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森林等)的開發情況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調查,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當前一種新型的審計方式。礦產資源作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一種物質基礎,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礦產資源資產審計是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重要部分。傳統審計方法在進行礦產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時的弊端日益顯現:人工翻閱資料、圖件費時費力,實地核查時無法精準確定疑問地塊位置,審計人員無法將自然資源還原到原始狀態來確認審計事項。3S技術是指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遙感(Remote Sensing,R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三者融合的技術,是由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高度集成的現代空間信息技術。3S 技術的多源數據的整合能力,空間數據分析能力,精確定位能力能夠彌補傳統審計方法的不足,直觀突出問題,界定法律責任,輔助審計工作,提高礦產資源資產審計效率。
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是我國一項新型審計模式,如何運用3S 技術提高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效率吸引了眾多學者進行研究。有學者針對自然資源資產難以查找、地域難以界定、土地面積無法丈量等具體難題,充分發揮優勢,提出了ArcGIS 提取疑點圖斑的技術。還有部分學者結合實際實例闡述了3S 技術進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工作流程。然而基于3S 技術進行礦產資源資產的專題性審計研究甚少缺少成熟的技術方案。
本文以L 市M 縣自然資源審計工作為例,闡述了3S 技術在礦產資源資產審計全過程中的應用情況,3S技術利用強大的GIS 技術能夠將多源數據統一到同一平臺下處理并分析,通過遙感目視解譯能夠了解礦產資源范圍情況,挖掘出傳統審計方法難以探查到的無證開采行為,在GNSS 技術的支持下,實現準確定位,確保內業處理與外業核實的準確銜接。
審計圍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和“責任”開展,依據領導干部對自然資源資產應履行的職責和義務,確定審計范圍。通過審計地方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地區礦產資源資產開發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揭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資源環境風險,客觀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礦產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促進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礦產資源資產節約集約利用,切實履行礦產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礦產資源違法行為主要包含了無證開采、違法轉讓礦業權、超越礦區范圍等問題。針對無證開采問題,主要圍繞是否擁有許可證展開,存在兩種情況:政府部門已查處的違法礦區與未經查處的違法礦區,查詢違法巡查臺賬排除已查處礦區。對采礦權變更材料進行整理,若存在礦權轉讓情況,則需要檢查是否擁有采礦權轉讓登記書與合同。針對越界問題,審查實際礦區范圍是否存在超越采礦許可證規定范圍和礦產開采規劃區范圍以及在生態保護區、禁止開采區內進行開采活動的情況,提取出以上問題的圖斑,制定外業核實表,現場審計人員逐一實地核實,提交疑點圖斑相關證明材料,最終撰寫審計報告,技術路線如圖1 所示。

圖1 礦產審計技術路線流程圖
礦產資源資產審計所需要的內容繁多復雜,數據類型包含空間數據、文本數據、統計數據等等,對礦產資源資產存在問題所需數據進行分析,制定問題支撐數據表,如表1 所示,同時制作數據來源表,如表2 所示。

表1 問題支撐數據表

表2 數據來源表
數據收集完畢,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將需要進行空間分析的數據通過格式轉換、統一坐標系等方法轉換為能夠在ArcGIS 軟件中分析、坐標系為國家2000大地坐標系的空間數據。數據處理所涉及的方法如下:
(1)格式轉換。
不同部門標準不一,例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就是MapGIS 格式,可以通過Mapgis6.7 軟件,將MapGIS格式數據轉換為ArcGIS 格式數據,確保數據格式的一致性,提高審計效率。
(2)生成XY 坐標點圖層。
部門提供采礦許可證數據為紙質文件掃描件,所以需要通過ArcGIS 將數據轉換為空間數據,將采礦許可證上的拐點坐標記錄到EXCEL 表中,如果在審計年限內有范圍變更情況則需要記錄新的坐標,如果屬性信息有變化,也要及時更改,通過坐標點生成操作實現將存儲坐標和屬性信息的表格數據轉換成ArcGIS 格式的空間地理信息數據,如圖2 所示。

圖2 生成空間點數據

圖3 自定義坐標轉換方法
(3)空間坐標轉換。
審計年限處于國家測繪坐標系過渡階段,少數新頒發的采礦許可證坐標系為國家2000 大地坐標系,其他采礦許可證仍為Xian80 坐標系,通過COORDGM 軟件計算出近似七參數,進行圖3 操作,利用近似七參數進行不同空間坐標系之間的轉換。
(4)空間校正。
通過近似七參數轉換的數據與國家2000 坐標系數據還是存在位移偏差,在兩種坐標點數據中尋找至少三對以上的同名點,將其設置為控制點,選擇合適的校正方法,校正完畢即為準確的空間矢量數據。
(5)地理配準。
空間矢量數據與違法巡查衛星影像不匹配的情況可以通過尋找矢量數據與影像數據的同名點,將影像糾正,實現影像數據與矢量數據的套合,確保疑點圖斑核實的準確性。
經過對審計數據的預處理,運用ArcGIS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從大量數據中篩查出疑點圖斑,根據審計思路,在軟件中的操作如以下五個步驟。
(1)將2015~2018 年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中地類編號為062 并且地類名稱為采礦用地的圖斑提取出來,作為礦產現狀圖層。
(2)在礦產現狀圖層上疊加經過空間坐標轉換好的采礦許可證圖層,通過相交操作,在礦產現狀圖層中篩選出包含在采礦許可證范圍內以及相交的圖斑,打開礦產現狀圖層的屬性表,對選中的要素輸出新圖層,命名為合理圖層,同時通過反選操作,再將未相交的要素輸出新圖層,命名為違法圖層。
(3)通過遙感影像目視解譯,對合理圖層進行解譯,查看影像中實際地類情況是否與圖斑屬性相同,同時檢查圖斑周圍是否包括與圖斑特征相似卻未改變地類屬性的區域。
(4)將合理圖層與“D1_360729_E_2015KAICQJZ”(礦產資源禁止開采區面要素)、“D1_360729_E_2015KAICQK”(礦產資源開采規劃區塊面要素)、林地數據、生態紅線數據疊加,查找存在越界問題的疑點圖斑。
(5)對疑點圖斑進行中心坐標計算,為外業核實做好準備,在屬性表中增加經緯度兩個字段,利用計算幾何,求出圖斑中心坐標。
通過以上提取操作,發現多處無可開采的疑點圖斑,未發現在禁采區、生態保護區內開采的疑點圖斑,發現與土地利用類型不符的區域,將該區域編輯為疑點圖斑,將其填入表3 所示的外業核實表中。

表3 外業核實表
情況核實需要材料證明與現場核實兩者結合共同驗證,將找出的圖斑進行整理,根據對應問題詳細列出所需要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清單,將相關證明材料清單與外業核實表下發至各個鄉鎮,讓各個鄉鎮工作人員先對疑點圖斑進行核實。利用具有定位功能的軟件可以提高外業核實的效率與準確性,將外業核實表中的中心點坐標信息導入如圖6 的奧維互動地圖軟件中,實現疑點圖斑精準定位,同時在該軟件中規劃好現場核實路線,為了防止拍照地點與疑點圖斑不是同一位置,需要利用如圖7 的吉印足跡軟件,進行定位功能,只有在實際位置與自己定位的數據重疊才能進行拍照,所拍攝照片擁有拍攝時間、經緯度、具體位置信息,如圖8 所示。

圖6 奧維互動軟件

圖7 吉印足跡軟件

圖8 現場核實照片
審計人員對數據進一步整理,填寫好表2 所示的外業核實表,選取特征突出的疑點圖斑,分組前往現場對所選取圖斑進行現場核實,核實是否存在違規情況。
通過3S 技術對所有疑點圖斑進行了排查,根據實際情況對疑點圖斑作出判斷并給出相應的結論,完成礦產資源資產審計工作,并予以部分成果展示。
無證開采的行為是指沒有經過法定程序取得采礦許可證而擅自采礦的行為。通過外業核實,無證開采疑點圖斑大部分屬于存量采礦用地,不需要采礦許可證,但還是存在違法用地的問題,如圖9、圖10 所示,存在侵占農田、林地的問題,侵占面積約為2 000 平方米。

圖9 無證開采可斑圖斑

圖10 現場核實情況
超越礦區范圍搭建生活設施、堆放礦渣是指在礦產資源管理部門審批的采礦許可證允許范圍以外占用土地搭建與采礦活動有關的房屋、工棚等生活設施或占用土地隨意堆放礦渣的行為。外業核實此類問題,有屬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地表裸露導致的目視解譯結果不準確情況,也存在雖超越范圍搭建生活設施,但礦山于《礦產資源法》第一次修改之前就存在,該地塊獲得合理審批手續的情況,如圖11、圖12 所示。

圖11 越界可疑圖斑

圖12 現場核實情況
將3S 技術運用于礦產資源資產審計,能夠發現傳統審計方法難以探查到的問題,通過對各種復雜多樣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能夠快速、精準不遺漏地找到圖斑,為審計人員提供線索,提高審計效率。3S 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礦產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常態化,但是在審計過程中也發現了諸多問題,例如數據收集階段,各個政府部門的數據格式不統一,對數據的預處理耗費太多精力;3S 技術應用還停留在基礎的層面上,針對具體礦產問題,還有待更深入地開發3S 技術應用深度;審計人員對新技術的知識儲備還需要提高,才能熟練的使用3S 技術運用到審計工作當中,解決這些問題也正是3S 技術應用于礦產資源資產審計工作乃至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中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