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汐
(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2000年,受“梅西安國際鋼琴比賽”活動的委托,陳其鋼創作了《京劇瞬間》,該鋼琴曲的獨特之處是將西方的作曲手法融入到傳統的京劇旋律當中,該作品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1984年,陳其鋼到法國進行深造,其才華被大師梅西安(O.Messiaen,1908-1992)所欣賞,并將其收為自己的關門弟子。
陳其鋼在世界樂壇上有著一定的地位。陳先生身上散發著中國古典詩人的氣質,堅持用音樂作品來描繪女性,并巧妙地將東西方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由于創作手法獨特因而備受聽眾喜愛。
其代表曲目有《一個法國女人的夢》、《走西口》等。其作品剛柔相濟,表現力突出,獨成一派。
梅西安是上世紀最為有影響力的西方作曲家之一,其作品當中總是充滿了大量的節奏語言(他較為偏愛古希臘等音樂),并巧妙地借助于“有限移調調式”(梅西安所獨創的概念)鋪陳出和聲以及旋律。梅西安是一位虔誠的教徒,其常常將自身的宗教信仰訴諸于作品當中。
陳其鋼在見到梅西安說時,梅先生的建議深深感動了他: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要把感動你內心的思想表達出來。不論是《易》還是《蝶戀花》,陳其鋼總是用獨具中國特色的語言來給作品命名,他曾公開說道:此種中國化的曲目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我的風格。梅西安仔細地欣賞陳其鋼的每一部作品,他認為,陳其鋼的作品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巧妙地將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思想融入在一起,可以說是中西合璧。
陳其鋼曾經于新音樂作品專題座談會上系統闡釋了此部作品。通過解讀作曲家本人的闡釋我們可以領略到此樂曲的獨特魅力。陳先生強調,在具體創作進程中,音樂學院的學生帶給他許多靈感,適逢法國鋼琴比賽活動,因此借此機會將自身的想法通過曲目來表達出來,由于是鋼琴比賽作品,因此在創作進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如下因素:其一,對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著較高要求。若想彈好此曲目必須要深入了解相關的傳統彈奏技術,其次演奏者務必要關注最終的音色、音響效果;其二,由于是比賽作品,演奏環境不會是絕對安靜,因此應該想辦法做到動靜結合;其三,此作品應該努力地把握住梅西安的創作風格,創作的難度在于如何操作才能做到盡量地保留傳統古典音樂韻味的同時巧妙地轉換和弦或者改變節奏,以便能夠更好地接近梅西安的作品風格。
深入剖析《京劇瞬間》可以看出,雖說其使用到了大量的西方創作技巧、引入了梅西安式的和聲,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外聲部部分看到傳統的五聲音階,最大化地凸顯了“中樂為體,西樂為用”的音樂思想。單從此角度而言,此作品堪稱是中西音樂融合的代表。
此部作品的主題簡單明了,主要靈感來自于京劇當中的“行弦”。單看作品名稱我們就可以看到,此乃以京劇為主題所創作的鋼琴曲。提及京劇唱腔我們知道,其通常由西皮、二黃唱腔所構成,但此首曲子并沒有傳統的京劇唱腔,也沒有和京劇密切相關的曲牌,其主題被稱作為“行弦”,“行弦”在京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貫穿于曲目的始終。陳其鋼在創作《京劇瞬間》時就是以此為靈感的。
“行弦”靈活度非常高,放在京劇當中的任何環節都是可以的。事實上,在京劇當中運用“行弦”的音樂是不需要演唱的,其主要是為了活躍氛圍,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如,當京劇演員在舞臺上轉圈或者表演喂鳥等動作時會播放運用“行弦”的音樂。其自身沒有鮮明的個性,因此可以穿插在各個地方進行使用,有助于演奏家自由發揮。但是若演奏的作品有著較大的變化,性格異常鮮明,那就不適合使用運用“行弦”的音樂。可以看出,將“行弦”當作該作品的主題,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所幸的是,獲得了較大成功。
因為其是應“梅西安鋼琴比賽”要求所創作的作品,因此或多或少都會帶有梅西安的風格,特別明顯的就是在高潮部分有著典型的梅西安式的和弦,并運用了大量的連續二度和弦等。但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作曲家,陳其鋼在創作進程中將“京劇”元素引入其中,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據此,一個中西合璧的鋼琴作品應運而生。
陳先生在處理某些細節時也借鑒了梅西安的處理方式,就此作品來說,主要表現在部分和弦的轉接方面,如C大調—#F大調的跳躍、和弦音的排列等等。
1.行弦
“行弦”在京劇中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征,主體部分只是進行重復,不做發展,最終達到了較好的樂思不斷,既定意境卻被成功塑造的效果。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做的踏步活動,雙腳步伐從未間斷,但是卻沒有向前邁出一步。如此操作能夠巧妙地將戲曲連接起來,這對于表現某些動作是非常有裨益的;“行弦”采取的是自由反復的方式以便于更好地進行即興表演。對于表演次數沒有特別要求,演員在排練進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感悟以及理解來進行表演;“行弦”中各個小節都能夠和向下文實現轉接。分析特征1我們知道,“行弦”在表演進程中主要起到連接性的作用,其自身不具備具體的表演意義,因此可以自由地向下文轉換。
在《京劇瞬間》中,如下譜例明顯帶有上述特征。具體分析如下:
譜例1:40—48小節
分析譜例1不難發現,左手主要是重復和模進主題的逆行片段,以達到塑造意境的效果,右手則是重復主題的節奏及音高部分,就好比是做“原地踏步”運動,不進行發展。凸顯了行弦的第一個特征。
譜例2:19-38小節
分析譜例2能夠看出,都是自由移位主題或者主題逆行的,凸顯的是第二大特征。
2.五聲性的音樂風格
《京劇瞬間》所使用到的主題材料均是以五聲性為基石的,就縱向的和聲音響而言,其嚴格遵循了五聲性的原則,借助于平行和弦打造多調的平行旋律。此類旋律間基本上呈現出的都是四、五度的關系,構成了大量的四、五度重疊的和弦排列。為了將五聲性的風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陳其鋼在縱向和弦部分還加入了部分附加音,一般主要是運用于四度或者三度重疊和弦的框架當中。
3.縱向和聲,橫向旋律
我們已經提及,《京劇瞬間》是典型的雙主題鋼琴曲,演奏者的雙手需要同時呈現兩大具備五聲風格的主題。這兩大主題都是從耳熟能詳的京劇素材當中提煉出來的,最終構成了縱向的多聲音響。但巧妙的是,兩大主題的音樂是以橫向的方式發展的,在欣賞作品時我們既能感受到此鋼琴曲的流暢性又能感覺到明顯的變奏。起初,作品呈現的是簡約、平實的主題,在多次演變之后,達到了一種速度以及力度的極致,縱向和聲所達到的效果被凸顯出來,與此同時橫向旋律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作品的第一部分先是呈示部,主題出現,共有十次呈示。主題材料在不斷重復的時候,左手下行平行旋律的音程關系時刻在改變,使兩手的距離越來越小,這個時候對于鋼琴演奏來說,在技巧和速度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極限,已經沒有空隙再添加其他因素,除非把原本的狀態打散。在打散處理上可以吸取中國傳統音樂的方式,比如說利用反拍、空拍或者是重拍移位來達到變化的效果。
《京劇瞬間》引入了鋼琴演奏的新技巧,本作品是典型的雙主題變奏曲,雙手所需要彈奏的音樂線條是不盡相同的,這明顯不同于以往的復調音樂,彈奏著不再是彈奏單純的旋律,而是想辦法將和聲摻入其中。這對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左右手。除此之外,雙手還需要不斷地彈奏密集而快速的和弦輪奏。如:當下行平行旋律(靠左手彈奏)的音程關系被改變時,右手會越來越靠近左手,供雙手操作的演奏空間是越來越小的,在局限的空間里進行輪奏也是高難度的挑戰。可以看出,本作品對于彈奏者的彈奏技巧是有著較高要求的,若是無法嚴密地控制雙手,作品的靈魂將很難被演繹出來。
《京劇瞬間》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梅西安的和弦色技巧,關于這一點在《節奏,色彩與鳥類學的論著:德彪西的音樂》當中有著詳細的論述。該著作系統分析了梅西安的創作理念以及音樂美學思想。
對于我國來說,京劇是國粹,而鋼琴在西方音樂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陳其鋼巧妙地將傳統的“行弦”元素融入到現代化的鋼琴曲當中,最終創作出了《京劇瞬間》這一優秀作品,在此作品當中中西方文化擦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就此變奏曲來說,京劇曲調的美學意境得到了拓展,而源自于西方的鋼琴也能夠用來演繹“不可言說”的中國傳統曲目。這樣的作品有助于鋼琴這一“高雅”的樂器走向民間,融入到民族樂曲當中,與此同時,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被很好地推向了國際,有助于西方人民更好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