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星宇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芭蕾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程式化的動作技巧與舞姿形態,由此也對基訓內容與標準提出了嚴格要求,注重基訓動作的規范性。其中,Battment tendu在整個基訓系統中具有單一性、基礎性、規范性特征,發揮著重要的基訓價值,是學生提高基訓質量,更好地參與芭蕾舞訓練與表演的基本素質。
Battment是“腿部”總稱,tendu表示延長、延伸的意思。一般來說,芭蕾基訓內容涉及到大量的單一動作,而每一個動作都是進行具體訓練或者是對重難點動作進行單獨訓練而逐步掌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對于這一動作的認識、掌握和應用能力,奠定堅實的基本功基礎,為該動作的表演乃至于該動作與其它動作的配合表演做好準備。
初步接觸芭蕾舞的學生,在訓練Battment tendu過程中,首先要慢速訓練tendu的分解動作,在擦地訓練過程中,擦地的腳尖和大腿要保持外開的狀態,伸直膝蓋,隨后再慢慢地收回,整個擦出與收回的節奏要均勻、協調。另外,初級階段的舞者要注重雙手扶把,一位向一側進行擦地訓練,右腿首先訓練4次,隨后是左腿訓練4次,每一個動作的重心都停留在雙腳,保持身體始終處于直立狀態,避免出現倒腳的問題,繃腳到最遠的位置,伸直膝蓋,腳、腿部位處于外開狀態。經過雙手扶把訓練之后,初學者可以進行單手扶把的練習,從一位逐步訓練至五位,具有一定的基礎之后,逐步加入手臂動作乃至于其它動作的配合練習,增加訓練難度,也是提高訓練內容的豐富性,以提高訓練效率。最后,初學者還可以逐步變換訓練的節奏,過渡到中間地面進行練習,通過一個方向進行單一動作訓練,或者前、旁、后擦地以及變化方向的形式進行組合訓練。這樣能使學生對于循序漸進地掌握battement tendu的做法有一個清晰系統的認識。
這充分反映出Battment tendu訓練內容的系統性、訓練過程的程式化、訓練方法的技巧性,遵循著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原則,逐步提高Battment tendu的訓練效率和質量。
Battment tendu是芭蕾舞初學者率先接觸的一項訓練內容,學生只有掌握訓練技巧,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才能為日后高難度動作、技巧的訓練奠定基礎。Battment tendu動作具有簡單性特征,但并不意味著就容易掌握,實際訓練起來并不容易,其始終要求身體個體各部位保持“開、繃、直、立”的狀態。進一步來說,Battment tendu是一切腿部動作開始,之后其它動作的訓練就開始走上規范。tendu的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在于起到符合規范的活動作用,tendu做得規范腳下便有了根基,舞步就富有彈性、靈巧、輕盈、優雅,同時旋轉時重心的垂直也有了控制力,旋轉中立也會更加穩定,并且起跳有了強大的推力,落地便輕盈順暢,舞者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動勢。
Battment tendu重點是為了增強學生腿部的力度,培養其腿部伸直的習慣,增強學生重心垂直性與穩定性能力,提高踝關節的力量,為訓練和表演高難度動作技巧奠定基礎。在具體訓練過程中,學生雙腳掌平鋪在地上,身體重心一定要停留在雙腳中間,保持身體穩定性。學生要收緊膝關節,伸直腿部,保持身體直立狀態。學生在訓練“擦”的過程中,雙腳掌要始終貼緊地面,動力腳必須遵循著全腳——腳掌——腳尖的流程擦出,隨后按照腳尖——腳掌——全腳的流程收回。學生的肩部、胯部要始終面向正前方,特別是進行向后擦地訓練過程中,不能帶動動力腿一側的肩和胯外掀。舞者在收回腿部時要依靠主力腿吸回動力腿,使用的是腿部夾合的力量。舞者擦地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速度快,用力點地和回收,從而呈現出游刃有余的力度感。
Battment tendu是芭蕾基訓中所有動作訓練的基礎與延伸,主要訓練腳趾、腳掌、腳弓、腳腕、跟腱等部位,以及其關節、韌帶、肌肉等的柔韌性、靈活性和能力,同時鍛煉人體的站立、穩定性、平衡性、后背收緊的能力等,使腿部的肌肉達到外開與延伸。舞者正確地學習與掌握動作的規范性做法,可以為其他動作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動作方面,人體要垂直站立,身體的重量平均分配在雙腳上。動力腿伸直,保持外開的體態,腳掌緊貼地面向外擦出,腳跟先離開地面,然后腳弓、腳掌依次離開地面,最后腳尖延伸點地至最遠處,腳尖向外擦出的距離是保持兩胯穩定、水平、不移動位置的情況下達到的最遠點。
綜上所述,在芭蕾基訓課堂中,任何動作訓練都具有一定的訓練目的與意義。而battment tendu是芭蕾基訓中所有動作的訓練基礎,具有重要訓練價值。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芭蕾基訓的練習,要做到動作的規范與嚴謹,不能因為動作是單一基礎的動作就不去認真對待。只有將動作熟練掌握,才能為日后的舞蹈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