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全

圖1 三陽開泰壺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凝結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石器、陶器、青銅器、玉器、金銀器、陶瓷器等充分運用了我國得天獨厚的先天資源,同時根據每個時期不同的人文風俗、生活習慣、思想意識等創作出不同題材、不同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些器物承載了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軌跡,也承載了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文化符號。總而言之,煙波浩渺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創作的思想源泉,也是創作出具有人文思想作品的藝術寶庫,而在“三陽開泰壺”(見圖1)的創作中,談一下創作的幾點感受。
“三陽開泰”蘊含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代表著新希望的開始,這是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具有的人文情懷。在創作這件作品之前,考慮到更多的是這件作品的靈魂,這件作品有沒有活的思想,所以創作之前先是有了“三陽開泰”的思想意識認知,然后根據這個思想意識才能進行整體的設計與制作。
也正是有了“三陽開泰”人文的思想,這件“三陽開泰壺”應該有的就是一種象形的外觀、融合古代智慧的裝飾、結合現代設計理念的造型藝術,而理論思想應該是更深層的作品靈魂,如何去表達出來是一個更高難度的創作。
“三陽開泰壺”整體的外觀設計就是一個很美麗的心境,在創作的過程中考慮到了幾點要素,正面看這件作品組成壺紐的半圓、壺把的半圓、壺身的半圓其實就是三個“陽”,這三個“陽”構思的很巧妙。按照大家常說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運用,壺紐上的圓正是日落西山的太陽,很多人疑惑為什么不放在左邊,考慮到的還要是“實用性”,所以把這西山落日“陽”裝在了壺鈕上;在壺把的位置上正是有了“日出東方”的太陽,同時根據西周早期“日”的文字設計成了“D”字,這樣既美觀而且能表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最后,我們來看壺身,整個壺身其本意就是一個圓圓的正午之“陽”,當然在藝術的創作中不可能完全寫實,所以有了整體的一個形體。而壺嘴與壺底的整體設計還是服務于壺身與壺把、壺鈕的,因此整件作品通過設計就把壺型制作完成,表現出的是傳統文化“三陽開泰”的思想內涵。
一件作品確定了主題思想就像有了論文的論點,有了思想與靈魂;而外在的形體表現是借助紫砂的可塑性進行塑造的,此時的紫砂就是一個文化、藝術、思想的載體,承載了傳統文化的任何藝術表現形式;而在紫砂壺的表面進行裝飾,是在紫砂壺本身設計語言、造型語言、工藝語言、窯藝語言等之上增加的裝飾語言,不僅是為了美觀好看,而且還能增加整件作品的語言豐富性。
在整件作品外表裝飾的時候,遵循的依然是簡潔、明了,充滿傳統文化思想的理念,尤其是在“三陽開泰”壺正反兩面壺身的裝飾上,考慮到“陽”的主題,因此考慮到了紫砂陶刻中的“陽刻”,也想到了傳統的“半浮雕”的表現技法,同時又選擇了“三羊開泰圖”進行了裝飾,此圖內容富有巖畫、印章、壁畫等特征,集中體現了豐富的藝術形象。
看整個壺身的裝飾就是一幅很美的“三羊開泰圖”,也符合“三陽開泰”的中心思想,一器一物皆有靈性,作為手藝人,這是需要具備長期堅持挖掘傳統文化精髓的一份責任與使命。
“三陽開泰壺”從構思、設計、制作、燒窯都符合手工技藝傳承與發展的軌跡,同時無論是設計還是制作,不管是裝飾還是塑形,都將個人對于紫砂印章、拓片、陶刻、雕塑、制作、書法、繪畫等的運用多方面地調動起來,在一件作品上的表現上一定是博觀約取的,也正是有了廣泛的涉獵,才能有更豐富的語言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無論是紫砂壺的創作還是紫砂陶刻、紫砂拓片、紫砂雕塑等藝術創作,離不開一個藝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對民族文化的汲取,對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思考與探索,還會有更多的人傳承古法、創新理念,為這個偉大的時代留下一件又一件更加精美的時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