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組
(作者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委組織部)
由于村級后備干部選拔機制單一性,許多地方在村級后備干部選拔產生過程中“先天發育不良”,存在著制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四個困擾”。一是來源不廣之困。村級后備干部主要由村(社區)自主選拔和培養,報上級黨委政府備案即可,來源相對狹窄、可選擇范圍小。二是素質不高之困。隨著城鎮化迅速發展,留在農村選擇到村(社區)工作的青年,個體素質參差不齊,導致村級后備干部平均起點較低、發展空間受限。三是結構不優之困。女性更容易選擇到村(社區)工作,男性因承受更大經濟和社會壓力等,流失率較大,導致村級后備干部男女比例失衡愈發突出。四是數量不足之困。隨著大學生村官隊伍轉崗分流和老一代村(社區)干部陸續退休,未能及時補充充足的村級后備干部,導致青黃不接的“斷檔”“斷層”問題。
究其原因,我國尚未建立村級后備干部培養和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各地對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任用等相關工作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村級工作人員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無法激發有志優秀青年的報考意愿;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和建設存在隨機性、地域性、不規范性等特點;現任村級干部連任現象較普遍,內部流動性低,一步步晉升甚至獲得公務員、事業人員編制是絕大多數村級后備干部難以觸及的“天花板”。為抓好村級后備干部源頭開發,2019年,揚州市江都區啟動“鄉村振興好青年”招聘計劃,以公務員的標準招聘“好青年”,以村書記的目標培養“好青年”,為基層新時代新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強勁動能。
一是立足“育”,構建開放性培養機制。對“好青年”實施區鎮村“三級共管”,使其成長與基層事業互促共贏。堅持“好村好書記帶好青年”培養原則,鼓勵“好青年”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通過考編等途徑實現個人新發展,每年持續從優秀村級黨組織書記主任中招聘公務員或事業人員,讓“好青年”成為基層流動的“活水”。二是立足“管”,構建流動式管理機制。對“好青年”的民主推薦、組織考察、教育管理、提拔使用全程跟蹤管理,將思想工作情況及群眾信任度、支持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建立“優勝劣汰”動態管理機制。三是立足“用”,構建實用型成長機制。有計劃地安排“好青年”到村副書記、書記(主任)助理、合作社副社長等崗位鍛煉,特別優秀的推薦至村書記、主任崗位。探索跨村培養模式,檢驗“好青年”適應新環境、發現新矛盾、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建立發展專項資金,建立星級化評比機制,讓“好青年”真正成長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