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新 經 頤
2019年11月,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營商環境推介會,會上共簽約160億元的重點項目。這背后,是常熟開發區推動主題教育與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同頻共振,率先走出“舒適區”,爭先打破發展“瓶頸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常熟市緊扣“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破解瓶頸難題,改善人民生活,將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強大動力。
重大項目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常熟市堅持“項目為王”,加快氫能源汽車、數字經濟、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綠色科技、海洋經濟、平臺經濟等新興產業布局,強化工信、科技、稅務等相關要素保障。今年累計引進超億萬美元項目10個,“兩化融合”企業70家,高新技術企業170家,提前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倍增三年行動計劃。
奔著問題去,對準問題改。針對當前較為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常熟市實行市長直接抓、副市長協助抓的“雙領導制”,組建18個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在全市部署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累計排查隱患5.5萬條,落實隱患整改4.74萬條,責令停產、關閉企業108家;針對部分征收搬遷項目未能完成清零掃尾、制約城市發展問題,強勢推進三批拆遷掃尾清零“百日攻堅”行動,化解遺留問題。
群眾事,無小事。常熟市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檢視問題、整改落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城市,新增學校和醫院等附近車位近千個,42個行政事業單位1763個停車位向市民免費錯時開放,緩解了“停車難”問題;在農村,全力推進“233”專項行動,重點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管理等人居環境短板,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