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良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棠張鎮黨委)
徐州市銅山區棠張鎮轄17個行政村,6.8萬人,公共事務繁雜多樣,群眾民主意識增強。面對基層社會治理新問題、新考驗,該鎮利用被列為徐州市和銅山區首批基層協商民主建設試點鎮的契機,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協商議事體制創新,不斷擴大群眾參與覆蓋面,有效實現基層治理高質效。
聚焦議事內容,靶向發力尋求“最優解”。農村基層事務繁多,基層群眾的關注點、分歧點、矛盾點也多需要協商解決。在協商議題標準的把握上,鎮黨委明確“三個導向”:即民生導向,從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公共利益問題出發征集議題;發展導向,從事關鎮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大事中選擇議題;問題導向,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和反映強烈的問題中確定議題。在議題選擇上,堅持“三個渠道”:一是“五必協商”,即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大事、每年初確定的為民辦實事、集體資產的管理與處置、重大產業項目的選擇、村莊規劃搬遷等重大事項必協商。二是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協商議題,準確把握群眾關注關切、所需所盼,整理篩選后確定。三是聚焦黨委、政府工作中的難點問題,通過協商,確定議題解決問題,確保公共決策科學性。
優選參與主體,群策群議形成“開區間”。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是公共服務的享有者,更是參與者和監督者。為能最廣泛最有效地收集和反映民意,鎮黨委確定議事成員三條選拔標準:首先,具有一定的社會威望、公德心,熱心于公益事業;了解基層百姓生產生活情況,能夠代表民意;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有思考和見解。其次,擴大參與群體覆蓋面,以包括鄉賢、“黨員中心戶”、種養大戶等在內的普通百姓為主;兩代表一委員、鎮村干部、專家、學者及利益相關方代表共同參加。最后,逐一審核推薦上報人員,對符合要求的納入人才庫并下發聘書,對議事成員履職能力進行考核,每年按不低于30%的比例更新,切實擴大基層群眾參與面,夯實公共決策群眾基礎。
建強機制平臺,立體高效畫好“同心圓”。協商能否達成共識,成果能否有效轉化,是檢驗基層協商民主作用發揮的根本所在。在充分動員、形成共識的基礎上,鎮黨委制定《棠張鎮推動基層協商民主工作實施方案》,把基層協商民主作為制度固定下來,確定雙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為鎮級基層協商民主月度協商日,明確目標,細化措施。建強鎮、村兩級協商議事會議陣地,配置辦公桌椅、多媒體,以圓桌會議營造民主公開、輕松活潑的協商氛圍。在規范“兩公開五步法”協商民主議事程序的基礎上,建立議事人員事前調研機制,促使議題分析更透徹、協商交流更充分、思想碰撞更清晰,有效促進基層治理的科學高效。采取召集人“無偏見引導”工作法,即召集人只提問題不談觀點,充分鼓勵議事成員拋開顧慮,暢所欲言;在討論、協商的過程中,召集人扮演適當引導的角色,在初步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將思想統一到黨組織的工作意圖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