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秦俊民

這是土家族的特色飲食,其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漢代曾在酉陽駐軍的伏波將軍馬援,因當地多瘴威脅士兵身體健康,遂用合茗葉、茱萸、芝麻、鹽巴研磨成粉末煮成湯飲用(取名五味湯),其后百姓仿效烹制,這才逐漸演變成獨具風味的油茶湯;另一種說法源于土家族先民巴人。
巴人善加工茶葉,清代文人曾記有,“土人以油炸黃豆、包谷、米花、豆乳、芝麻諸物,和油煮茶葉,作湯泡之,餉客致敬,名曰油茶”。今日酉陽油茶湯的制法為:先將茶油倒鍋里燒熱,抓茶葉少許入鍋炒炸片刻,再往鍋內摻適量水,隨即加入陰米、芝麻,以及油炸過的黃豆、玉米、花生、豆腐干和臘肉等,煮沸后再加入姜、蔥、蒜、辣椒等調料,稍煮即成。
飲用時,盛入陶碗,邊吹邊喝。油茶湯清香爽口、提神解渴,冬可暖身,夏可消暑。
重慶市榮昌縣盤龍鎮長嶺社區以盛產生姜(俗稱盤龍生姜)而聞名,盤龍生姜具有色白質嫩、清香可口、爽口化渣、粗纖維含量低、含硫量少等特點,既可為菜也可調味,更可入藥。當地農民著力打造無公害盤龍生姜基地,盤龍生姜成了當地農民致富的“金疙瘩”。
2003年5月,盤龍鎮長嶺社區以本地特色重點農產品——生姜種植為依托,成立了榮昌縣盤龍長嶺仔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傳授技術、服務群眾為宗旨,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為目標,致力于生姜種植產業的推廣與發展。該合作社被重慶市評為十佳模范合作社。目前,盤龍鎮生姜種植戶數達14000戶,覆蓋全鎮16個村(社區),種植面積1000hm2,初步形成規模化發展模式。
梁平被中國竹產業協會、國際竹藤網絡中心聯合授予“中國壽竹之鄉”稱號。
2007年以來,為充分發揮竹資源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梁平把竹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其中,把壽竹作為主要培育竹種,在集中成片栽植的同時,大力實施低效林改造,培育壽竹資源。
幾年來,在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南京林業大學、重慶市林科院的指導下,梁平開展了“全國壽竹標準化栽培示范區”“梁平縣壽竹林生態培育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等國家科研項目3項、市級科研項目3項,在壽竹快繁育苗、標準化栽培、加工利用、生物量、碳儲量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試驗研究,其中壽竹埋鞭育苗技術、豐產栽培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2010年12月,梁平壽竹獲國家地理標識商標。
梁平以壽竹為特色的竹產業發展迅猛,現成為重慶竹資源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產值最大、品種最豐富的區縣。目前,全縣壽竹面積20333hm2,占全縣33466hm2竹林的60.8%,其中新造壽竹16800hm2,改造低效壽竹林3333hm2,壽竹產業年產值達7.3億元,3萬農戶每年每戶壽竹產業收入達6000多元。
故陵椪柑是重慶云陽的特產。故陵椪柑呈扁圓或高腰扁圓形,果皮鮮艷、蠟質層厚、有光澤、果肉橙黃色,享譽渝東北地區。故陵椪柑種植面積超200hm2,年產量大約6000t。
云陽柑橘栽培歷史悠久。《云陽縣志》嘉靖乾隆縣志校注就有名為《橘官堂賦(并序)》的著述;早在漢代就曾盛產柑橘,民國《云陽縣志》中有“地故產橘,漢世當極饒益,故為置官,今久衰竭……”的記載。故陵為先秦巴楚文化交匯地,人杰地靈,民風淳樸,歷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鎮”的美譽。故陵鎮種植椪柑歷史悠久,相傳故陵椪柑曾為貢品,進貢朝廷。古時曾兩度設郡,均設橘官一職。1994年10月,云陽縣果品辦選送的椪柑(產地故陵)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在重慶三峽庫區柑橘節中,故陵椪柑獲得云陽縣優質柑橘金獎。
五布紅橙是巴南區的著名特產,歷史悠久,清朝光緒年間由廣西傳入五布鎮,因最先種植于五布,且果肉淡紅,得名五布紅橙。五布紅橙以其果大、色黃、香濃、汁多、脆嫩化渣、酸甜適度、無異味等特點,深受社會各界歡迎,久負盛名。
1980年以后,五布紅橙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加之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產量大幅度提高。之后,五布河流域的五布、東泉、姜家等鎮及木洞、接龍等鎮的部分村社,已逐漸成為五布紅橙的產區。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編著的《柑桔栽培》《柑桔技術500問》均將五布紅橙作為優良品種編入。1989年,五布紅橙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優質水果。
彭水大腳菌主要產于黃家、普子、高谷等鄉鎮,屬純天然綠色食品,人工無法栽培。其香味濃郁,食之鮮美無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大腳菌生長在海拔2000m左右,生長期只有2~3d,每年生長1次。由于無法人工培育,只能上山采摘。大腳菌自然曬干后包好放在家中滿屋飄香。
大腳菌分為黃褐色、白色,氣味濃香,質地細嫩,湯色烏黑油亮。大腳菌與其他菌種不同,只有彭水、武隆部分高山地區出產。
黃花是百合科萱草屬中能開成肥嫩花蕾的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間又稱萱草、忘憂草、金針菜等。黃花是一種美容價值、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都很高的花卉食品。相傳有一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借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萱草為“忘憂草”。
黃花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秀山黃花在元朝就有栽培記載,已有600余年歷史,清朝康熙年間,縣志中就把秀山黃花列為秀山縣主要土特產。目前,全縣黃花面積達到920hm2,并購置了烘干設備進行初加工,再經過包裝后對外銷售,秀山黃花產業鏈條逐步形成。
秀山黃花以本地品種四月花為主,產量高、質量好、抗病力強,系全國優良品種。據分析,秀山黃花每100g含蛋白質14.1g、脂肪1.1g、碳水化合物62.6g、鈣463mg、磷173mg,以及多種維生素,因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秀山黃花得到了極好的贊譽。
秀山黃花1958年10月在全國廣交會上獲優質農產品第二名,1976年全國黃花質量評比第一名,2002年1月在重慶首屆訂單農業暨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會上,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產品被搶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