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莎 石 敏 徐文東 張 紅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江蘇淮安 223300
甲狀腺疾病和2 型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科疾病[1]。臨床工作中發現,2 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合并甲狀腺相關疾病。有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患有甲狀腺相關疾病的風險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 倍,其中以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低癥最為常見[2]。高血糖可通過酸堿失衡、組織缺氧、代謝紊亂、免疫等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甲狀腺功能[3]。有研究發現相對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2 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例如白細胞介素(IL)-1、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表達水平明顯升高[4],而且這些炎性因子還可參與甲狀腺激素的變化,所以炎性因子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機制之一。
MRP 8/14 為一種髓系相關蛋白復合物,是由兩種鈣結合蛋白(S100A8 和S100A9,又稱MRP 8 和MRP 14)[5-6]共同組成的異源二聚體。MRP 8/14 多由單核細胞、粒細胞、成纖維細胞以及早期分化階段的巨噬細胞等分泌產生,可通過參與人體內炎性反應和免疫調節等參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既往研究表明MRP 8/14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同種異體排斥反應、痛風、炎癥性腸病、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腎病等多種慢性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7-12],即MRP 8/14 可參與以上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
目前MRP 8/14 水平與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的關系尚未明確,本研究通過檢測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RP 8/14 水平和甲狀腺功能,進而探索MRP 8/14 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功能中所起的作用。
收集2014 年12 月~2016 年9 月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內分泌代謝科住院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80 例,根據MRP 8/14 的中位數(5.41 μg/mL)分為兩組,A 組(40 例):MRP 8/14≤5.41 μg/mL;B 組(40 例):MRP 8/14>5.41 μg/mL。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和批準,并獲得每個患者的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2 型糖尿病符合1999 年WHO 診斷和分類診斷標準[13];②糖化血紅蛋白(HbA1c)值為6.0%~13.0%;③體重指數(BMI)為18.5~28.0 kg/m2;④18 歲及以上者。排除標準:①既往甲狀腺疾病史及使用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②急性糖尿病并發癥;③肝臟與心力衰竭、中風、妊娠、風濕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④使用類固醇和硝酸鹽。
記錄所有被納入者的基礎資料:性別、年齡、BMI、糖尿病病史、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清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等臨床資料,測定所有被納入者的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激素[血清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和MRP 8/14 水平,用化學發光法測定TSH、FT3、FT4,試劑購自德國西門子。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試劑盒(美國Alpco 公司)定量檢測患者血漿MRP 8/14[14-15],該方法的批間變異系數和批內變異系數分別小于8%和5%。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符合偏態分布以中位數(四分數)[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與Spearman 秩相關分析計量變量間的相關性。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史、BMI、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收縮壓、舒張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三酰甘油、FT3、FT4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A 組血清肌酐、ACR、TSH、MRP 8/14 明顯低于B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MRP 8/14 與BMI、收縮壓、血清肌酐、ACR、TSH呈正相關(P<0.05)。見表2。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MRP 8/14 與2 型糖尿病患者的TSH 水平有相關性,MRP 8/14 可參與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功能變化。本研究選取80 例臨床資料齊全的2 型糖尿病患者,根據MRP 8/14 的中位數,將2 型糖尿病患者分為A 組(MRP 8/14≤5.41 μg/mL)與B 組(MRP 8/14>5.41 μg/mL)。兩組患者年齡、BMI、糖尿病病史、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2 h 血糖、HbA1c、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FT3、FT4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A 組的血清肌酐、ACR、TSH、MRP 8/14明顯低于B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此外,血清MRP 8/14 水平與BMI、收縮壓、血清肌酐、ACR、TSH 呈正相關。因此,MRP 8/14 與TSH 的關系密切,由此推測MRP 8/14 可能參與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的變化。
臨床工作中發現甲狀腺疾病與糖尿病常重疊存在,二者相互影響[16],2 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甲狀腺功能異常的可能原因復雜多樣,例如:可以通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功能缺陷引起復雜的代謝紊亂,直接或間接對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功能[3];也有研究發現可通過復雜的炎癥介質或細胞因子進而影響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功能[17];相對于非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多種炎性因子水平偏高,這些炎性因子又可以參與甲狀腺功能的變化,其中TNF-α 可直接阻斷TSH 對甲狀腺細胞的轉運功能,IL-6 可阻斷TSH 的釋放以及抑制甲狀腺內過氧化酶mRNA 的合成,使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產生減少[4,18]。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
注:與A 組比較,*P<0.05;BMI:體重指數;HbA1c:糖化血紅蛋白;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TSH:促甲狀腺激素;FT3:血清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4:血清游離甲狀腺素;MRP 8/14:髓系相關蛋白8/14 復合物。1 mmHg=0.133 kPa

表2 MRP 8/14 與其他指標之間的相關性
MRP 8/14 在蛋白質磷酸化、細胞遷移、對中性粒細胞還原型輔酶Ⅱ(NADPH)氧化酶的調控等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19],MRP 8/14 在多種疾病中高表達,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急性冠脈綜合征以及某些腫瘤疾病[8],MRP 8/14 可通過調控多種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例如:TNF-α、IL-1、IL-8、IL-12、IL-16等[20],參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本研究表明MRP8/14 與2 型糖尿病患者的TSH 水平呈正相關,所以MRP 8/14 可能是2 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中間介質,但是本研究性質不能確定確切的潛在機制,具體機制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