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婷 朱 燕 陳 琳
貴州省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科,貴州貴陽 550003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常見疾病,我國宮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1]。研究認為宮頸癌是由多因素造成的,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已被明確為宮頸癌的主要病因。但HPV 易感性受到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的基因多態性影響,而且在宮頸癌的發展過程有多種細胞因子的基因多態性發揮作用[2]。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一種炎性細胞因子,在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3-5]。IL-17 家族有多個細胞因子和受體,IL-17A 就是其家族的重要成員,rs2275913 基因位于IL-17A 的啟動子區。本研究通過對宮頸癌患者血清IL-17A 含量及其啟動子基因多態性的檢測,探討IL-17A 水平及其啟動子的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的相關性,旨在為治療及預測宮頸癌臨床預后提供依據。
選取2012 年3 月~2016 年3 月在貴州省貴陽市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185 名作為研究組,同期于我院門診體檢的健康女性185 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年齡23~68 歲,平均(43.45±5.12)歲,對照組年齡25~55 歲,平均(41.33±5.24)歲,兩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均排除心、腎、肝、內分泌疾病,妊娠及其他惡性腫瘤等病史。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人群自愿參加本課題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空腹采集外周血3 mL,離心后取血清放置于-80℃冰箱保存,集中檢測兩組血清中IL-17A 水平和啟動子rs2275913 的基因多態性。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上海藍基生物科技公司,批號:E01I0362)測定血清IL-17A 的含量;DNA 提取參照血基因組DNA 小量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D0063)。按說明書進行,測定DNA 樣本濃度后置于-80℃冰箱保存。Taqman探針法分析兩組IL-17A 基因啟動子rs2275913(G/A)基因型,使用7500 熒光定量PCR 儀(美國ABI 公司)完成目的片段的擴增和基因型檢測。IL-17A 基因rs2275913 引物序列為,F:5′-ATTTCTGCCCTTCCCATTTT-3′R:5′-CCCAGGAGTCATCGTTGTTT-3′。IL-17A rs2275913 分別將A 位點探針的5′端標記為VIC(fluorescent VIC dye),G 位點探針5′端標記為FAM(fluorescent FAM dye)從而檢測A堿基和G 堿基。PCR 擴增程序包括95℃活化10 min,92℃變性15 s,65℃退火45 s,72℃延伸45 s,共循環40 次。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清IL-17A 含量為(44.18±16.62)ng/L,對照組血清IL-17A 含量為(26.72±9.64)ng/L,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0)。
經Hardy-Weinberg 遺傳平衡定律檢驗,所有基因型在兩組中均符合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結果顯示,兩組中基因型AG 出現的頻率高;且研究組基因型AA 出現的頻率高于基因型GG,對照組則相反;比較差異有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6)。同時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A 等位基因出現的頻率高于G 等位基因,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7)。見表1。

表1 IL-17A 基因啟動子rs2275913 位點的基因頻率分布[例(%)]
與基因型GG 人群比較,基因型AA 人群患宮頸癌的危險性顯著增高(P=0.006,OR=2.31,95%CI:1.27~4.20),但是基因型AG 人群發生宮頸癌的危險性不顯著。見表2。

表2 IL-17A 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易感性的相關性分析(例)
結果顯示,IL-17A 等位基因頻率與臨床分期(P=0.001,OR=0.48,95%CI:0.32~0.73)、分化程度(P=0.000,OR=2.21,95%CI:1.46~3.36)、脈管侵潤(P=0.040,OR=1.53,95%CI:1.01~2.31)、淋巴結轉移(P=0.003,OR=0.52,95%CI:0.34~0.80)具有相關性;與年齡、宮頸間質浸潤、宮旁侵潤無關(P >0.05)。見表3。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IL-17A 含量平均為35 ng/L,在血清IL-17A 含量<35 ng/L 的人群中,基因型AA 人群宮頸癌的發病風險為1.995 倍(95%CI:0.880~4.520),但在血清IL-17A 含量≥35 ng/L 的人群中,基因型AA 人群宮頸癌的發病風險上升至2.500 倍(P=0.049,95%CI:1.00~6.23)。見表4。
據我國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15 年我國新發宮頸癌9.89 萬例,死亡3.05 萬例[6]。宮頸癌嚴重威脅我國婦女的生命及身體健康,高危型HPV 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但是單獨HPV 感染不足以致癌,有效細胞因子產生的免疫應答在促進或抵制HPV 感染中起關鍵作用。HPV 的易感性可能受到參與免疫反應的基因多態性的影響。個體基因組學突變是導致人群發生差異性、多樣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腫瘤易感性差異化的重要原因之一[7]。基因突變,尤其是啟動子區的多態性,影響基因轉錄的過程,致使對應基因異常表達,蛋白質功能發生變化,影響個體對癌癥的易感性[8]。近年研究表明宮頸癌有遺傳傾向,且與多種易感基因多態性緊密相關[2]。

表3 IL-17A 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例(%)]

表4 血清IL-17A 含量、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易感性分析(例)
IL-17 是由初始CD4T 淋巴細胞分化的Th-17 效應細胞分泌,是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的重要炎癥介質。IL-17 可作用于不同的靶細胞,誘導產生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參與細胞因子的網絡調節,可招募白細胞,促進多種細胞釋放炎性因子,促進血管生成,促進細胞增殖,從而介導腫瘤、炎癥等病理狀態發生及發展。研究認為Th-17 細胞免疫應答及其效應因子IL-17可促進宮頸癌的發生、發展[9-14]。本研究發現宮頸癌患者血清IL-17A 含量較正常組明顯升高;陳志芳等[11]研究發現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手術治療后3 個月,Th-17/Treg 比率降低、血清IL-17 水平明顯降低、HPV 明顯轉陰,提示IL-17 可能直接參與宮頸HPV感染的免疫逃避,并與宮頸癌發生發展相關。IL-17 基因多態性和一些疾病遺傳易感性有關,如類風濕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胃癌、乳腺癌等[15-18]。Quan 等[19]研究發現IL-17A 基因rs2275913 不僅與宮頸癌易感性、宮頸癌高風險相關,而且與高臨床分期及脈管癌栓陽性相關。Cong 等[20]發現rs2275913 多態性影響宮頸癌的發展,提示IL-17A 可能參與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本研究也發現宮頸癌患者基因型AA 和A 等位基因出現的頻率高于對照組,提示IL-17A 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患病的風險性相關。但與劉素芹等[21]未發現rs2275913 基因型與患宮頸癌風險相關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地域性遺傳特質性及樣本量不同有關。本研究還提示IL-17A 基因多態性與臨床分期、組織分化、淋巴結轉移、脈管侵潤相關;高IL-17A 水平人群中,AA 基因型患宮頸癌的發病風險更高,認為IL-17A 水平及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進展密切有關。趙子龍等[9]發現宮頸癌患者術前給予化療,不僅可以縮小宮頸腫瘤體積,還可抑制宮頸癌組織中IL-17 的表達,減少宮頸癌復發。因此,這些研究結果顯示,IL-17A基因及產生的細胞因子促進宮頸癌的進展。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示IL-17A 水平及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遺傳易感性相關,且其在宮頸癌的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具體機制還需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