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壯大全科醫生隊伍,為健康中國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訪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于曉松教授

2019-11-22 04:54:56文圖中國醫藥導報主筆
中國醫藥導報 2019年29期
關鍵詞:基層

文圖/《中國醫藥導報》主筆 潘 鋒

全科醫生是居民身邊的健康衛士,被譽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根據規劃,到2020 年我國將培養30 萬名以上的合格全科醫生。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于曉松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是深化醫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之一。當前我國全科醫生隊伍數量仍然不足,質量總體不高,需要通過創新全科醫生培養和激勵機制,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制度,進一步提升基層全科醫生的崗位吸引力,強基層,補“短板”,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居民健康“守門人”

于曉松教授首先介紹說,全科醫生是具有較高綜合程度的復合型臨床醫學人才,主要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等基層,承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轉診、預防慢病管理、康復、保健、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全科醫生的服務對象涵蓋了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群以及他們所涉及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層面的醫療和健康問題,全科醫生因此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全科醫生也是分級診療“首診在基層”的主力軍和醫療費用的“守門人”。

于曉松教授做學術報告

于曉松教授進一步解釋道,“守門人”有兩個含義,一是全科醫生絕大部分都在社區、鄉鎮和農村基層工作,居民如果出現身體不適可在第一時間得到全科醫生的幫助。全科醫生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診療模式,所服務的轄區人口相對穩定,為個人、家庭、社區提供醫療服務,診療技術也多為基本醫療技術,對患者照顧范圍更寬,也更加注重滿足患者對倫理和生命質量的需求。全科醫生立足基層,承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臨床工作,開展門診、巡診、家庭病床、康復等多種形式的衛生服務,滿足轄區居民基本衛生需求;承擔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病防治和管理工作,進行院前急危重患者現場搶救并及時上轉。

二是全科醫生的工作還包括,參與宣傳、普及、推廣健康理念,開展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等,通過對社區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篩査與咨詢,減少疾病發生或把疾病控制在早期。全科醫生還要開展社區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與老年保健,開展流行病、傳染病預防、監測與控制工作,提供心理衛生咨詢等基本精神衛生服務,并做好社區衛生服務各項登記、統計和分析總結工作。

于曉松教授認為,全科并不意味著全科醫生的知識結構、崗位能力水平比專科差,全科醫生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的知識結構更加寬泛,不論小孩還是老人,心腦血管疾病或還是消化系統疾病他們都有所了解;全科醫生與內科醫生、外科醫生一樣也是專科醫生,且更善于與患者溝通協調,在疾病診治和康復過程中能更多地體現醫學的人文關懷。

于曉松教授介紹說,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實行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和成功經驗,目前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已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全科醫生制度。

家庭醫生最早出現在英國。在英國,年滿16 周歲的公民都需注冊并享受簽約全科醫生提供的保健、診斷、治療及轉診等服務,除意外事故或急診等特殊情況可以直接去醫院就診外,英國公民一般的健康問題都要先由全科醫生來解決。目前,英國6000 多萬人口的日常醫療保障由一萬多名全科醫生承擔,每年診療3.7 億人次患者,大約每天100 多萬人次。在英國90%的居民患病后都要先由全科醫生接診,只有當全科醫生認為患者病情嚴重或者他們不能確診時,才會把患者轉診到專科醫院,每年轉診量約為1300 萬人次,不到就診總數的10%。

于曉松教授認為,英國全科醫生制度的成功經驗有,首先是英國的全科醫生深得英國居民的信任。在一項有關11 個發達國家醫療制度的調查中英國榮居首位,絕大多數英國人對他們的全科醫生表示滿意。以精神疾病為例,英國90%的精神疾病患者由全科醫生照顧,通過熟悉他們的全科醫生和護士鼓勵患者接受治療,有利于取得更滿意的效果。其次,英國的全科醫生還承擔著一個更重要的責任,即守護著英國的國民醫療體系,全科醫生不僅要努力為患者解決問題,還必須非常注意節省醫療經費。全科醫生通過把不需要去醫院的人“擋”在醫院大門之外而節約了寶貴的醫療資源,真正擔當起“守門人”的職責。據統計,英國每年接受全科醫生治療的90%的患者的醫療支出為130 億英鎊,僅為英國每年醫療財政費用的8.5%,因此,盡管英國政府的醫療財政投入只有GDP 的9.8%,不到美國的一半,也低于歐洲其他許多國家,但同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其中全科醫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英國的全科醫生制度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有效的醫療體系。

此外,澳大利亞的全科醫生作為最前沿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為患者提供了所需的多種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在社區解決了多數患者的問題,同時幫助少數患者有選擇地聯系專科會診與轉診。加拿大、法國等國家的全科醫生隊伍占醫師總數近一半,并享有豐厚的報酬和較高的社會地位。美國的全科醫學現已成為美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巴作為一個中等收入國家,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發達國家才能達到的居民衛生健康指標,其獨具特色的初級醫療服務體系一直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贊譽。

基層是防病治病主戰場

于曉松教授介紹,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最早可追溯到20 世紀50 年代。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從1949 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廣大鄉村醫生就植根農村,為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和廣大農民群眾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1949 年我國農村僅有病床20 133 張,衛生技術人員328 276 人,衛生資源十分匱乏。隨著人民公社的發展,我國農村基層衛生網逐步建立起來,培養了一支數量龐大的半農半醫的“赤腳醫生”(現名鄉村醫生)隊伍。為提高農村防病治病水平,從1950 年起,國家一方面通過“聯合診所”方式整合農村原有醫療資源,另一方面利用城市衛生資源支援農村。20 世紀60 年代初,毛澤東同志發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六·二六”指示,廣大軍內外醫務工作者分批分期深入農村,僅1965 年到1967 年間就有約16 萬余名赤腳醫生接受了培訓。

基層是我國廣大城鄉居民防病治病的主戰場,赤腳醫生是農村最基層的醫生,數以百萬計的赤腳醫生在接受一定培訓后回到農村,一邊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一邊傳播衛生知識和開展簡單的防病治病工作,構筑了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網底”。赤腳醫生也是合作醫療制度的主要實踐者和忠實執行者,有研究顯示,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20 世紀60 年代初步形成,70 年代達到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全國農村擁有赤腳醫生180 多萬,衛生員350 萬,接生員70 萬。到1965 年,初步形成了以集體經濟為依托的縣醫院、公社衛生院、大隊(村)衛生室,三級醫療機構分工合作的農村初級醫療衛生網。新中國成立后,經過30 年的發展,至1978 年全國2100 個縣建有縣醫院2363 所,床位達到298 326 張,衛生技術人員為221 778 人。到1980 年,全國有鄉(公社)衛生院55 412 所,床位775 413 張。到1983 年,全國有村衛生所61 萬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27.9 萬人,農村衛生員和接生員192.8 萬人。

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新中國衛生工作方針。在城市,國家直接舉辦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在工礦、機關、學校普遍建立了醫院或醫務室,大中城市為方便居民就醫,建立了街道醫院、門診部和居委會群防站、紅十字衛生站等,基本形成了三級醫療衛生體系。經過30 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立起一個基本覆蓋城鄉居民,低投入、高產出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衛生防疫體系,不斷夯實的基層衛生工作,為保障和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統計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期望壽命1949年為35 歲,1960 年 至1965 年 為44.1 歲,1980 年 到1985 年 達 到58.9 歲,2018 年達到77 歲。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8.3/10 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6.1‰,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于曉松教授指出,國內外實踐表明是否擁有足夠數量的合格的全科醫生,能否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基層衛生服務隊伍,能否提供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特征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形成有效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將直接關系到重大疾病防控、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和醫療費用的合理控制。基層是防病治病的主戰場,但基層也是制約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短板”,而基層人才隊伍則是短板中的短板。我國全科醫生制度起步較晚,經驗少,配套體系尚不完善,學科建設相對滯后,全科醫生隊伍處于總體短缺狀態。全科醫生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素質參差不齊、待遇低、培養激勵機制不完善、社會認知度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

于曉松教授介紹,從數量上看,當前我國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量仍然遠遠不夠。2012 年底,我國全科醫生數量為11 萬人,占執業(助理)醫師的4.2%,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全科醫生僅0.81 人。到2018年底,我國經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達到30.9 萬人,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有全科醫生2.2 人。雖然近年來通過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等措施,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全科醫生,但由于缺乏激勵機制,基層全科醫生仍在不斷流失。

從質量上看,我國基層醫生本科及以上學歷不到40%,鄉村醫生更低且多數沒有接受過嚴格規范的住院醫師培訓,一部分原有的社區醫務人員通過轉崗培訓雖然基本掌握了全科醫學基本理論,但距離合格的全科醫生標準仍有一定差距。全科醫生水平不高也造成了社區居民就醫沒有明顯獲得感,成為制約全科醫學和基層醫療衛生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之一。由于全科醫生的主要工作場所在社區醫院或村衛生室,醫療技術和設備不如大醫院,因此有時還會被患者誤認為全科醫生就是過去的“赤腳醫生”,導致對全科醫生缺乏信任,一些地區城鄉居民至今仍不習慣到基層就醫。

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于曉松教授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在總結過去20 多年探索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制約我國全科醫生發展的多方面問題,國家在政策層面對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全科醫生制度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

1997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全科醫學,培養全科醫生。1999 年7 月,原衛生部等10 部門聯合下發《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以全科醫生為骨干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適應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同年12 月,原衛生部召開全國全科醫學教育工作會議并印發《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此后,北京、遼寧、浙江、上海等地陸續開展了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試點工作。

2000 年,原衛生部成立全科醫學培訓中心,掛靠在首都醫科大學,中心承擔全國全科醫學教育指導工作,之后,全國28 個省(區、市)也相繼成立了省級培訓中心。2006 年,國務院頒布《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原人事部等5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同年,國家啟動“中西部地區城市社區衛生人員培訓項目”。2009 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培訓。2010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6 部委聯合制定出臺《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該規劃提出:“到2020 年,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培訓全科醫生30 萬”。2010 年,原衛生部啟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同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啟動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

于曉松教授特別介紹說,為進一步保障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發揮好全科醫生的作用,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2011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就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方法和內容、執業準入條件、全科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標準、全科醫生激勵機制、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等作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明確了“5+3”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該意見要求加快壯大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到2020年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 名到3 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此后,我國由相繼出臺了《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標準(試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標準(試行)》《中醫類別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等國家標準,指導各地嚴格規范地開展全科醫生培訓工作。

于曉松教授說,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政策進一步“提速”全科醫生培養。2015 年9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實施分級診療重點要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2017 年11 月20 日,十九屆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該意見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圍繞加快健全全科醫生培養體系,創新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為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全科醫生制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該意見圍繞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特別是在崗位聘用、績效工資、職稱晉升、醫療價格、簽約服務、全科特崗等方面提出了若干重要改革舉措,進一步凝聚了社會共識,推動了全科制度落實。該意見的出臺對健全全科醫生培養體系,提升全科醫生培養質量,加快壯大全科醫生隊伍,對于深化醫改、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隨著國家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我國全科醫學不斷得到發展,全科醫學理念逐漸開始深入人心,全科醫生隊伍不斷壯大。”于曉松教授說。

于曉松教授繼續介紹說,20 世紀80 年代后期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我國開始了發展全科醫學和培養全科醫生的探索與實踐。1989 年10 月,原首都醫學院(1994 年更名為首都醫科大學)成立全科醫學培訓中心,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和推廣全科醫學概念。1994 年,原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設立全科醫學科,2000 年中國醫科大學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和全科醫學教研室成立,2014 年1 月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重組成立。5 年來,重組后的全科醫學科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科醫學年門診量超過10 000 人次,病房收治患者逐年增加。醫護人員在健康管理、ASCVD 危險因素、慢性病共病等全科醫學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 項,發表SCI 論文15 篇,走在了全國前列。全科醫學科還搭建了綜合醫院全科醫學科與基層協作平臺,提升了雙向轉診和基層醫院診療水平,在國內首創的基于全科醫生連續服務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已應用于沈陽市8000 多名社區居民,取得良好效果。

于曉松教授說,自2011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來,經過8 年多的努力,我國全科醫生教育培養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初步建立,培養體系基本形成,通過不斷深化院校全科醫學教育,多措并舉加大培養力度,我國全科醫生數量迅速增加,質量不斷提高。通過與教育部加強醫教協同,深化了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明確構建了以“5+3”為主體,“3+2”為補充的院校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繼續醫學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著力為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的合格全科醫學人才。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制度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繼續教育政策體系、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基本實現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人員和醫學一級學科三個“全覆蓋”,終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為解決當前基層急需全科醫生與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周期較長的矛盾,國家多措并舉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培訓。通過推進“3+2”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支持中西部地區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招收培訓一萬多名助理全科醫生。通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為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招收培養了43 000 名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的本科醫學生。2015 年到2017 年,順利畢業并履約的14000余名免費醫學生在參加了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工作崗位基本得到落實。通過加強轉崗培訓,累計轉崗培訓全科醫生13 萬余人。安徽、湖南、四川、云南等4 個省份啟動實施了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招聘特崗全科醫生1059 人,特崗計劃優先為革命老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等招聘特崗全科醫生,全科醫生特崗計劃逐步擴大,2017 年特崗計劃實施范圍擴大到12 個省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改革不斷推進,全科醫生職稱晉升實行“直考直聘”“縣管鄉用”的人事聘用管理政策取得突破,充分表明我國全科醫生制度已經建立并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科醫學學科平臺建設不斷深化。于曉松教授說,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生命線,掌握規范扎實的臨床和公共衛生能力是培養合格全科醫生的關鍵,對于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臨床醫生整體水平,促進醫師隊伍同質化,進而從根本上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5+3”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是我國醫師培養制度的重大改革,旨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源源不斷地輸送高質量的臨床醫學人才,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13 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等聯合印發《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將全科專業作為36 個培訓專業之一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體系,加強和推進了“5+3”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到2019 年底,我國558 家全科醫學住陪臨床基地將完成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進一步強化建設1600 余家基層實踐基地全科醫學科,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將不斷增多,全科醫學學科平臺建設進入新階段。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在建立健全全科醫生制度、規范全科醫學教育培訓體系、拓寬全科醫生職業發展平臺等方面做了不懈努力。

“近年來,不斷壯大的全科醫生隊伍顯著提高了在職在崗全科醫生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于曉松教授說。

《中國全科醫生培養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6 年底,我國共有全科醫生20.91 萬人,其中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的13.15 萬人,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7.76 萬人,平均每萬人口擁有1.51 名全科醫生。全科醫生主要分布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全科醫生數為7.83 萬人,占比37.4%,平均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擁有全科醫生2.28 人;鄉鎮衛生院的全科醫生數為9.28 萬人,占比44.4%,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全科醫生2.52 人。從地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擁有全科醫生11.65 萬人,占比55.7%,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為2.03 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的1.16 人和1.14人。東部地區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全科醫生數為4.75 萬人,占比61.2%。來自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全科醫生隊伍中男性占52.7%、女性占47.3%,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全科醫生年齡以35 歲至44 歲居多,占42.9%,其次為45 歲至54 歲,占26.2%;全科醫生的學歷以大學本科和大學專科為主,分別占37.4%和38.4%;全科醫生職稱以初級和中級為主,分別占54.8%和35.5%。

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于曉松教授介紹,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1993 年11 月成立至今,26 年來一直秉承著促進全科醫學學科發展,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百姓健康水平的宗旨,歷經艱辛探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全科醫學理念傳播、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和全科醫療服務模式探索和實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3 年全科醫學分會成立,標志著全科醫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臨床二級學科在中國大陸正式建立。20 世紀80 年代中末期,原衛生部和中華醫學會在全科醫學的引入和起步上發揮了重大作用,時任中華醫學會常務副會長曹澤毅教授任第一屆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時任衛生部部長兼醫學會會長陳敏章教授任名譽主任委員。建立分會的初衷是,當時許多專家就已經認識到要想真正解決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就必須走發展全科醫學的道路。只有不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才能全面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建立全科醫學分會和發展全科醫學是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支撐,是新時期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于曉松教授介紹,26 年來,在八任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的帶領下,諸多老前輩、老專家和廣大全科醫學領域的同仁,一直在為建設全科醫學學科,壯大全科醫生隊伍,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創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辛勤耕耘,分會發展經歷了萌芽、起步、快速發展三個階段。盡管早在1997 年我國就已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全科醫學,培養全科醫生”,但在分會成立之初有利于全科醫學發展的適宜環境還沒有形成,面臨諸多困難。2011 年《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出臺,標志著我國全科醫學發展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經過一代又一代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的全科醫學界同仁和其他醫學學科專家的團結協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分會成立以來,依托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術活動和培訓,始終致力于推進全科醫學學科建設與全科醫學人才培養。隨著分會的不斷發展壯大,學術活動和培訓的受眾規模迅速擴大。

于曉松教授說,為進一步保障和改善城鄉居民的健康,發揮好全科醫生的作用,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保證《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得到落實,分會受國家相關部委委托,充分發揮專家優勢并動員各地學者對我國全科醫學發展、全科醫生隊伍現狀、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等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為制定決策提供了充分翔實的科學依據。通過組織開展全科住院醫師培訓結業考核全國統一理論考試,以及部分地區全科專業獨立的結業實踐技能考核,使經過住院醫師規培合格的全科醫生不斷增多。

于曉松教授表示,分會將繼續引領學科發展,凝集專家隊伍,采用先進的醫學教育理念和方法,借助信息化平臺,為城鄉基層特別是貧困邊遠地區培養數量充足、質量合格、分布均衡的全科醫生隊伍發揮作用。發揮高等院校和綜合醫院作用,進一步做好全科醫學平臺建設和全科醫學師資培養。發揮分會的優勢,開展多學科、全方位的學術研究,通過優化服務模式,切實增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為百姓健康服務;通過做好調研,繼續為政府制定政策建言獻策。

多舉措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人才保障

于曉松教授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在全力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各項重點任務中,再次強調以“強基層”為重點,著力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把更多人力財力物力和優惠政策向基層傾斜,發展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切實發揮好全科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

數據顯示,2012 年,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為9.9%。全國18 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糖尿病患病率為9.7%,與2002 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十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2013 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分析顯示,我國癌癥發病率為235/10 萬,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性發病首位。2012 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為533/10 萬,占總死亡人數的86.6%。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總死亡的79.4%,其中心腦血管病死亡率為271.8/10 萬,癌癥死亡率為144.3/10 萬。

“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癥等慢病患者,最需要的就是近在身邊的全科醫生。”于曉松教授說。

于曉松教授強調,實踐表明能否擁有數量和質量都能夠滿足需求的全科醫生隊伍,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服務團隊,提供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療衛生服務,對于形成有效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有效防控重大疾病,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全科醫生是居民身邊的健康衛士,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數量充足、質量合格的全科醫生已成為滿足居民健康迫切需求的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符合行業特點的我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發展社區和農村衛生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針對目前我國全科醫生隊伍數量不足,質量總體不高,促進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發展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2018 年1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該意見就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提出若干重要改革舉措,明確提出到2030 年,城鄉每萬居民擁有5 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于曉松教授認為,待遇問題是全科醫生“下不去、留不住”的主要原因,目前基層醫生和大醫院醫生的收入水平相差過大,容易導致在基層工作的醫生人心浮動,因此,不解決待遇問題,培養多少合格的全科醫生也都無法徹底解決基層衛生人才不足的問題。因此,要積極探索在醫療價格、人事薪酬、崗位聘任、職稱晉升、簽約服務、特崗計劃、獎勵表彰以及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等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通過擴大收入來源提高全科醫生薪酬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基層全科醫生崗位吸引力,吸引更多優秀醫學畢業生加入到全科醫生隊伍中來。對此該意見也從建立適應全科醫生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增加全科醫生收入來源,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于曉松教授說,對在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的考核,因主要看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能否得到老百姓信任,工作質量是評價的主要依據。對此該意見提出,對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后到農村基層執業的全科醫生,要讓他們有足夠的職業發展空間,可實行“縣管鄉用”和“鄉管村用”。同時,加強全科醫學基地建設、學科建設和和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多種途徑繼續擴大全科醫生培養規模。

于曉松教授最后說,農村和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疾病預防、健康管理、慢病康復等任務,全科醫生肩負著居民健康“守門人”的重要責任,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全科醫生制度,有利于充分落實預防為主方針,形成基層醫院與大醫院合理診療分工模式,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較慢,技術力量比較薄弱,尤其是合格的全科醫生非常緊缺。加強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壯大全科醫生隊伍是深化醫改,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最大限度降低健康危險因素的需要,對于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簡介

于曉松,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全科醫學與健康管理、醫學教育研究和教學工作,致力于將先進的醫學教育理念融入我國醫學教育研究與管理工作中。針對慢性病防控這一重大民生課題,積極探索有效的防控途徑,進行了創建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嘗試,取得了有意義的初步成果。曾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 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多項。

猜你喜歡
基層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當代陜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一句“按規定辦”,基層很為難
當代陜西(2021年8期)2021-07-21 08:31:42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6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4
“基層減負年”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11-17 04:27:38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6期)2019-10-08 08:55:50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當代陜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3期)2019-07-13 05:41:48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0: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 AV老司机AV天堂|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经典三级久久| 九色国产在线|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色首页AV在线|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另类欧美日韩|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婷婷激情亚洲|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97色| 青青操国产| 国产不卡在线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久青草免费视频|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在线天堂| 97在线免费|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伊人色| 9cao视频精品|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嫩草国产在线|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毛片最新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人妻21p大胆|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