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緒
11月4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傳來好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泰國曼谷出席第22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時指出,該協議15個成員國已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
有關方面確認,各方最快于明年2月簽署正式文件。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表現出強烈的“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勢頭、全球自由貿易和WTO等多邊國際組織遭受巨大沖擊的背景下,這的確是令人鼓舞的消息。
RCEP是東盟十國與中、日、韓、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6國在2012年開始的一個自由貿易區構想。至2015年11月,各國宣布力爭2016年完成所有談判工作。不料隨后的談判進程一直遇到困難,結束時間一直延后。
這一次,在印度無法就一些重要問題與其他各國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其余15國宣布談判工作完成。RCEP談判的成功,意味著一個涵蓋三十多億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一GDP總量,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或將在不久后誕生。
印度暫時決定不參加RCEP,主要是擔心其國內市場受到其他國家產品的沖擊。中、日、韓乃至東南亞國家的工業產品,在印度市場上都有較明顯的優勢,在畜牧業產品、礦產資源等方面,印度又會面對澳大利亞等國的壓力。
近年來印度的經驗很能說明問題。印度和東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后,其對東盟的逆差從7%提升至12%。印度與韓國實施自由貿易協定后,其對韓逆差從4.7%提升至6.5%。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目前傾向于關起門來搞工業化,依靠自己內部市場搞發展;另一方面,印度國內政治的發展,未能將印度推上更堅定的改革開放的平臺上。
RCEP的建成,在當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組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它表明,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依然是大趨勢,而東亞和太平洋西岸各國加強經貿合作、共筑繁榮的愿望,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有意義的成果。
在RCEP談判進行的同時,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也在推進中。日本方面有官員表示,如果中日韓三方自貿區談判進展過于緩慢,日方愿意考慮和中方推動雙邊自貿協議談判。事實上,隨著中日方面宣布日本首相明年初來華參加中日韓三方首腦會議、中國國家主席明年中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中日韓區域一體化的趨勢獲得新的推動力。
在RCEP談判已完成的情況下,中方應積極考慮參加目前由日方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是在美國退出原來的12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由日本主導的余下11國談成的一個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已于2018年末生效,成為占全球GDP13%、擁有超5億人口的經濟圈。
目前中美兩國均未加入CPTPP,但美方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會考慮加入。成員國之一新加坡近來多次表達希望中國加入該協定的愿望。中方應積極回應,力爭早日加入該協議,更積極有效地推動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
隨著RCEP、中日韓、CPTPP等自貿區的形成,全球地緣經濟版圖將呈現新的格局。從東北亞到東亞、中南半島、東南亞、大洋洲,一個生機勃勃的“亞洲之弧”,將成為未來半個世紀乃至更長遠的全球發展與繁榮的中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