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祥元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前行,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史詩。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動展現70年來我省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從本期起,我們推出“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專題。通過記者的一線調研采訪等形式,挖掘報道全省各地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措施、成效和經驗做法,以典型引領教育改革發展,營造共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濃厚氛圍。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武威市涼州區是人口大區,也是教育大區。截至2018年底,全區有各級各類學校255所,在校學生122167人,中小學教職工10492人,有各類幼兒園169所,在園幼兒34522人,幼兒園教職工3656人。
涼州區具有崇文尚德、尊師重教的傳統。長期以來,一直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緊緊圍繞“建設教育強區”這一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深化改革,突破發展瓶頸,著力精準施策,全面落實提質量,不斷提升教育品質,彰顯教育特色。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教育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職工凝心聚力,同舟共濟,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全區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成績斐然。
統籌協調,各類教育和諧發展
學前教育發展迅速。1953年,涼州區(原武威縣)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1人。1978年,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58人。截至2018年底,涼州區建成公辦幼兒園47所,實現了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與此同時,涼州區還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學前教育,民辦幼兒園由1988年的14所增至2018年的119所,全區形成了以公辦幼兒園為主導、民辦幼兒園為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附設幼兒園(班)為補充的學前教育體系,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6.2%。
義務教育長足發展。1949年,涼州區(原武威縣)有初中1所,小學225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4.3%。1985年,涼州區普及了初等教育。1995年,涼州區“兩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2016年,涼州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通過國家驗收。截至2018年底,涼州區有初中64所,小學170所,適齡兒童少年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99.97%。
2001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涼州區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了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2002年至2018年,全區共調整撤并農村中小學校388所。其中,撤銷241所,改制147所。通過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農村學校布局結構更為合理,經費投入相對集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辦學條件基本達標,形成了以九年制學校為中心,輻射管理周邊小學或教學點的教育管理機制,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著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發展的同時,涼州區大力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積極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穩步提高高考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高考錄取人數穩步上升。1978年,涼州考區高考報名人數3316人,大學本科錄取人數149人,大專以上錄取率4.49%;2019年,涼州區高考報名人數9988人,大學本科錄取人數4346人,本科以上錄取率43.51%,本科錄取率是1978年9.69倍。2016年,投資2億多元實施涼州區職業中專異地遷建項目,學校成功晉升為全國1000所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興宇職校、科技中專等一批民辦職業學校快速發展,全區職業教育形成了以職業中專為引領,公辦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目前,全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4.21%,比2009年的85.8%提高了8.41個百分點。
精細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和保障。一直以來,涼州區堅持抓好教師隊伍建設。1949年,涼州區(原武威縣)中小學教師共有448人;1978年,有7857人,其中公辦教師2583人,民辦教師5274人,教師學歷達標率僅為23%;2019年,全區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達99.85%。從2013年開始,涼州區通過引進人才、公開招錄等形式補充教師610人,從農村學校公開選調642名教師到城區學校,并通過掛職、跨校走教等形式,逐步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有效解決了區域內教師余缺不均的問題。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建立了區、鎮、校教師三級培訓體系,年培訓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0%以上。積極開展支教、“送教下鄉”及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跟班學習等活動,全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
嚴格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2014年,涼州區建立了督學責任區制度,聘請責任督學46名,對各中小學進行掛牌督導。中小學、幼兒園統一設立“十項嚴格規范”社會監督臺,廣泛接受社會監督。2017年,撤銷了鄉鎮學區教育管理服務站,將教育局直屬管理的中小學、幼兒園中層干部和農村小學、幼兒園校(園)長的選拔任用及管理權限下放到學校。各中小學高度重視“三個文本”(學校管理的計劃文本、制度文本、評價文本)建設,嚴格落實教學常規,切實加強過程管理,突出抓好小規模學校的建設與管理,持續打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三小”學校。
涼州區教育局堅持與教育管理體制相適應、管黨建管業務相結合的原則,將全區鄉鎮中小學校黨組織隸屬關系全部收歸教育局直屬機關黨委,理順了學校黨組織管理體制。建立完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等黨建工作制度12項,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格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全面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積極實施“雙培養”工程,全區中小學教師黨員隊伍進一步壯大,黨組織和黨員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高度關注弱勢群體。涼州區按照“兩為主”的原則(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扎實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嚴格落實國家各項助學政策,廣泛資助家庭貧困學生,構建起了集“免、獎、助、貸、補”為一體、涵蓋從幼兒到研究生的學生資助體系。同時,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截至2018年底,全區有48000多名學生享受到了營養餐。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人知人曉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金種子”工程。開設學校道德講堂,引導廣大師生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公民道德規范的自覺實踐者。堅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加強特色學校建設,開發校本課程,開展社團活動,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近三年來,全區有4000多名中小學生在市級以上聲樂、器樂、舞蹈、書畫、球類、航模、機器人等比賽中獲獎,有500多名中小學生被評為區級以上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有230多所中小學被評為省、市級示范學校。
聯片教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聯片教科研活動是多年來涼州區教育發展形成的一個優質品牌,更是涼州教育的一張名片,《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甘肅教育》對此相繼做過專題報道。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涼州區充分發揮聯片教研組“研究、指導、培訓、服務”的職能,深入持久地開展聯片教研活動,讓聯片教研組成為全區教育教學的研究中心、教育科研的指導中心、教改信息的情報服務中心,讓聯片教研成為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抓手。涼州區教育局充分發揮中心學校、中心教研組引領的作用,組織開展教學觀摩、授課評課、競賽比武、教學反思、專題研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動,促進教師共同成長,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所有學校共同發展。
以聯片教研組為單位,組織開展跨區域教研活動。近年來,涼州區先后組織11所區直小學與杭州市三墩小學結成聯盟學校,開展遠程視頻研討、異地同課異構等教學交流活動;組織區內部分小學與蘭州實驗小學、蘭州市城關區水車園小學等開展教學交流活動;與甘州區、肅州區開展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跨區域聯合教研活動。成立涼州區教育局家庭教育導師團,向各聯片組選派了家庭教育指導員,配合校內家長學校、社區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開展專題講座、家校互動等家庭教育培訓工作,助推學校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在抓好聯片教研的基礎上,制定了《涼州區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實施方案(試行)》。截至2018年底,全區共成立31個名師工作室,覆蓋了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形成了跨片區、跨學校的教師培訓網絡。各名師工作室結合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定期組織集體研修活動,并利用QQ群、微信群等形式,開展網絡研修活動。名師工作室創新了優秀教育人才成長培養機制,成為狠抓教師培訓的突破口,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整體素質。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習研究共同體和人才成長共同體,達到了樹立一個名師、帶動一門學科、帶出一支隊伍、產生一批成果的工作目標。
特色建設,促進教育內涵發展
自2008年開始,涼州區以構建涼州特色教育品牌為目標,進一步深化特色學校創建,著力打造了一批教育理念先進,管理模式科學,教師素質優良,學生全面發展而富有個性,辦學特色鮮明,叫得響、傳得開、立得住的國家和省市區級特色學校,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學校內涵式發展,全區大部分學校形成“學生有特長、教師有發展、學校有特色”和“校校有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發展局面。
2008年至2018年,涼州區共申報創建國家級和省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1所,省級中小學德育示范學校25所,省級快樂校園示范學校18所,市級陽光體育示范學校7所,市級藝術教育示范學校15所,市級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20所,省市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99所,省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6所,市級家庭教育示范學校6所,市級健康校園2所,市區級法治教育示范學校13所,建設鄉村少年宮37個,創建沙雕文化特色示范學校5所,創建省市區級文明校園150所。
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涼州區以先進教育理念為導向,以挖掘學校資源為依托, 以校本課程開發為支撐,按照“優勢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品牌學校”的發展軌跡,通過組織動員、專家講座、專題培訓、制訂實施方案等措施,深入開展特色學校創建活動。全區各學校立足本校實際,積極挖掘學校資源優勢,準確選擇切入點和突破口,努力打造學校特色項目,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學校內涵式發展。特色學校建設已成為涼州區推動學校發展、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引擎。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武威市涼州區在機遇和挑戰中與時俱進、砥礪前行,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近年來,涼州區被評為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區),區教育局被評為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全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2012年,涼州區教育局被評為“甘肅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2013年,涼州區教育局獲得“甘肅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6年,涼州區贏得“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榮譽稱號;2017年,涼州區教育局獲得“甘肅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18年,涼州區教育局被評為“全省教育宣傳先進集體”。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