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祁連雪域內,絲綢古道旁,坐落著一座美麗的小城——山丹,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靈;這里經濟在騰飛、教育在發展!龍首山下,銀海花園西側,近年來崛起了一個兒童樂園。這里環境悅人,愛心播散;掩映成趣,童真洋溢,這里是夢想起飛的舞臺,這里是“悅美”教育的樂園!這就是張掖市山丹縣清泉幼兒園。
2012年,為解決幼兒入園緊張的難題,山丹縣委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開始積極籌建一所公辦幼兒園,并計劃于2013年8月投入使用。2013年7月,山丹縣教體局成立新園籌備小組,園長朱小虹面對家徒四壁的新園,帶領籌備組成員用借來的三張簡陋的辦公桌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堅持高標準建園,廢寢忘食,勤而忘返,通過多方努力,最終完成了清泉幼兒園的美麗嬗變。教學活動室均配備了電子白板、投影、電腦、鋼琴、電子琴等先進的教學設備,使得清泉幼兒園擁有了現代化的校園教育網絡,做到了“硬件”達標,“軟件”超前。室外配置大型玩具,開辟了沙地、種植園和動物飼養角,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大自然,讓“每一面墻都表情達意”“每一個角落都啟迪智慧”,使幼兒園環境設施站在了引領幼兒優先發展的起點上。
建園以來,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廣大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幼兒園工作碩果累累。2018年,清泉幼兒園成功晉級為甘肅省示范性幼兒園,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現已成為家長們爭相選擇的優質園,是山丹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創新管理? 優化環境? 爭創和諧立園
清泉幼兒園以新時代教育發展理念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綱要》《規程》《指南》,立足本園發展實際,凝聚團隊智慧、創新辦園理念、拓展教育視野,通過優化育人環境、構建管理模式、豐富活動載體、提升保教質量,使幼兒園在創新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園本特色的文化體系。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如今,邁步清泉幼兒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碧綠如茵的草坪、掩映成趣的運動長廊、寬敞明亮的活動室,保教樓以它新穎別致的外觀設計、生動活潑的風格造型、絢麗多姿的典雅色彩,構成了山丹縣新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園所著力培養“善于悅納、和悅工作、幸福教育”的教師團隊,領導班子實行園務公開,注重營造優美、寬松、積極、公平、和諧的工作氛圍,定期開展黨風廉政學習,積極塑造班子良好形象,對工作高標準,待遇低要求,評優評先首先考慮一線教師;大力實施教師健康幸福工程,通過給教職工免費健康體檢、拍全家福,舉行每周例會幸福感言分享、看望生病和有困難的教職工等,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讓全園教職工都能感受到關愛、溫暖、認可和贊賞,推動園所和諧發展;努力營造溫馨的園所文化氛圍,堅持傳承優良傳統與彰顯時代特征相融合的育人文化,在園所大廳內創設辦園文化墻,在走廊內開設水墨坊、剪紙坊、刺繡坊、茶藝坊、插花坊等具有“中國風”元素的傳統文化體驗區,達到了環境育人的效果。
在清泉幼兒園,記者發現:每天早上7:30全體教師就已經入園,進行鋼琴、舞蹈等基本功的練習。保育老師則每天照例開窗通風,擦拭桌面、窗臺,并排查是否有安全隱患。8:00孩子們陸續入園,兩位老師做好晨檢,一位老師帶領孩子們做簡單的熱身,他們一天忙而不亂的工作就此開始了……
安全無小事,責任重于山。清泉幼兒園園長朱小虹在談到安全管理時這樣說道:“幼兒園面臨著安全管理、幼兒午睡用餐、保教質量等多重壓力,為了讓每個幼兒吃得放心、玩得開心,我們要比別人付出雙倍的努力,甚至更多。為了保障幼兒在園的安全,我們奉行‘精細、嚴抓、做實六字管理目標,在每周一例會上值周領導匯報、中層領導工作匯報是常態;每天的常規通報制、家長憑卡接送制、安全隱患排查制是常態。工作瑣碎繁雜,關鍵在于精神理念的指引,充分發揚老師們的奉獻精神。”
標準化的教學設施、富有內涵的環境創設、舒適的工作環境、幼兒豐富的帶量食譜、精細化的園所管理文化……短短六年,山丹縣清泉幼兒園已成為具有鮮明辦園特色的高品質幼兒園。在這里,“責任、擔當和愛”是全園教師的信念,雖然分工不同,但都在為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教師愛園如家的具體行動,讓幼兒深受感染;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富有教育的價值。幼兒園是溫暖的大家庭,是幼兒游戲的樂園,孩子們的臉上個個都童真洋溢。幾年來,清泉幼兒園先后被評為“市示范食堂”、“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市巾幗文明崗”、“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督導工作先進集體”、“目標管理責任分區域考核先進集體”、“縣十佳五四紅旗團組織”、“縣藝術節優秀組織獎”、“教育宣傳工作先進集體”以及“縣文明校園”、“縣創新班組”,更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家長們都樂意送孩子來這兒上幼兒園。
豐富課程? 錘煉特色? 凝練文化雅園
清泉幼兒園結合教師特長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充分挖掘本土與中國傳統文化,開設以陶藝、家鄉面食、剪紙、刺繡為主的民俗文化體驗系列活動。各班級組織開展創意美術、打擊樂、拉丁舞、幼兒陶工、剪紙、花式籃球、武術、手拍鼓等豐富多彩的園本特色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幼兒課程內容,拓寬幼兒學習空間。同時,立足園本課程實際,著力打造園本特色課程,先后編印《民間游戲》《陶藝玩玩樂》《家鄉面食》《折疊童夢》《繽紛剪藝》《小手畫世界》《舞彩童夢》《主題教育生成課程實驗教材》《享受繪本品味幸福》《幼兒入園家長輔導手冊》等園本教材,形成了具有園本特色的多元化課程體系。
幼兒園陶藝課程的開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四壩文化又是中國陶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最早發現于山丹縣四壩灘,故被考古界命名為“四壩文化”。清泉幼兒園結合本土“四壩文化”,積極開展陶藝課程,在活動中發現陶藝活動能促進幼兒造型、想象、察看、記憶、審美等多種才能的發展,有利于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在活動中,充分應用游戲的方式,將陶藝制造的技藝貫串“玩”的進程中,讓幼兒“玩”得開心、“玩”出水平、“玩”出個性,通過陶藝的表現形式可以體現民族精神生活和精神面貌,有利于發揚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讓幼兒從小樹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此外,幼兒園的戶外活動也形成了獨有的特色,除了戶外區域運動形式外,每周還開展兩次具有園本特色戶外級組運動,即大班組的“快樂籃球”活動,中班組的“中國功夫”活動,這樣的變化使得孩子們的戶外活動一下子又變活了,老師和幼兒對這些游戲活動樂此不疲。為了使活動更具專業性,園所還外請了這兩方面的專業教練,對老師和孩子進行實地培訓、指導。全體教師通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園本戶外活動課程及活動安排,使得幼兒園戶外體育運動內容變得全面而豐富。
在開展以上活動的同時,清泉幼兒園還充分利用民間資源,豐富戶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充分挖掘民間體育游戲素材,組織幼兒開展各類民間體育游戲。如,丟沙包、跳皮筋、跳房子、跳長繩、丟手絹、老鷹抓小雞等。在選擇游戲內容的時候會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征,靈活地進行引導。在小班,選擇比較簡單的“拉大鋸”、“丟手絹”、“切西瓜”等大動作、情節性更強的游戲;中班時選擇“跳房子”、“老鷹捉小雞”、“炒黃豆”、“擠囡囡”等相對有些難度的游戲活動;大班可以開展“抬轎子”、“斗雞”、“貼大餅”、“獵人抓野兔”等動作難度更高、合作性更強的游戲。
戶外親子活動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必要,意義深遠。它是園內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補充,能使幼兒收獲許多在園里不可能收獲到的果實。清泉幼兒園會利用 “六一”、 “十一”、家長開放日等時間,進行趣味親子運動會和親子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呼吸到戶外清晰的空氣、感受和體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增強集體情懷與友誼、學會與他人分享喜悅和快樂,加深與父母及其長輩的親情,同時也感受到老師之愛。
六年來,山丹縣清泉幼兒園的特色發展之路在不斷地豐富與提升,并多次在藝術展演中獲獎,在今年的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上,清泉幼兒園的師幼舞蹈《師情化春泥? 童心賦群芳》、幼兒舞蹈《放飛夢想》、幼兒花樣拍球《籃球寶貝》大放光彩,得到了縣域外專家的一致好評。“六一”的藝術畫展暨文藝展演、大班畢業典禮為家長們帶來了一場藝術盛宴。大班家長代表說:“這里讓我們遇到了愛幼如子、和藹可親、寬嚴有度、多才多藝、傾情奉獻的老師,是老師們一天又一天,用自己無私的愛溫暖孩子、照顧孩子、呵護孩子。祝愿老師們一生平安,也祝愿清泉幼兒園越辦越好!”大班的孩子們也紛紛訴說了自己對幼兒園的不舍,其中大二班的馬晨碩說道:“在這三年里,老師教會了我們唱歌、跳舞、畫畫,我們想對幼兒園的每位老師說,‘老師,您辛苦了!”
強化師能? 修煉師德? 立足科研潤園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清幼人深刻地認識到,推進幼兒園科學發展的關鍵在師資。
幼兒園將教師德育工作納入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工作,以黨支部為龍頭、工會為橋梁、團支部為陣地,開展各類師德建設活動,始終把《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作為為師處事的準則,并樹立牢固的服務意識。規范教師的言行舉止,加強教師師德建設,打造出了一批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師隊伍,樹立了清泉幼兒園良好的社會形象。
同時,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以幼兒教育現實問題和疑難困惑為切入點,開展園本特色教研,激發教師成長內驅力,促進縣域內公辦民辦幼兒園一體化均衡發展。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位一體園本教研機制,將教師的“自我反思”、團隊的“同伴互助”、專家的“專業引領”作為園本教研的三步曲,推動園本教研活動深入實效開展,促進教師個人專業成長和幼兒園穩步創新發展。
此外,引導教師立足教育實踐,以“問題即課題”為研究思路,通過邀請市縣級專家、名師進行專項培訓、研修交流等方式,使教師明晰課題研究思路和方法。通過實踐研究、經驗交流和推廣應用,幼兒園課題研究成果豐碩,使得教師真正體驗到了成長的幸福!六年來,清泉幼兒園立項省市級課題共21項,通過省級鑒定課題6項,市級獲獎課題3項。教師發表論文省級89篇,市級2篇,78篇論文在省市縣論文競賽中獲獎,13件課例課件獲國家級獎項,41件獲省級獎項,34件獲市縣級獎項。其中省級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與領域活動優化整合的實踐研究》在2018年11月份亮相第四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
通過積極開展引領督導、聯盟教研、“金鑰匙”導師團送培進校、結對幫扶農村薄弱幼兒園教師培訓等活動,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了縣域內5所鄉村幼兒園,加強了城鄉幼兒園合作交流,激發了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力。在幼兒園軟硬件的幫扶下,有兩所幼兒園于2017年成功晉級為省級一類幼兒園;定期對城區七所民辦園進行引領督導,規范了辦園行為,提高了教師專業水平,保教水平進一步提升,實現了公辦民辦、城鄉園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
深化改革? 拓展平臺? 厚植內涵強園
清泉幼兒園堅持深化課程改革,創新園本特色課程,將“課程游戲化”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激發幼兒興趣和情感,豐富幼兒教育內涵。
在開展五大領域課程的基礎上,依托《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資源包》,出臺《清泉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吸納瑞吉歐教育思想,嘗試開展具有季節性的園本與班本自主生成的主題實驗課程,現在全園推廣實施,并將師幼共同參與的主題課程環創精華展示在樓梯兩側,有效提升了教師的課程創新意識。
同時,將“課程游戲化”作為課程改革目標,向游戲要效果,向活動要質量。將課程細化為生活課程、運動課程、游戲課程、學習課程四大體系,在每一環節中滲透“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著力提升園所課程文化建設,形成了“一日生活皆課程”的內涵發展特色。通過創設各類室內外游戲功能區,讓環境與課程互動,課程與游戲相融,在游戲中達成教育目標,實現了“環境、課程、游戲”的有效融合。
家庭、社會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只有三方形成教育合力,幼兒才能健康成長。幼兒園著力構建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發展新格局,通過家園宣傳專欄、家園QQ群、校訊通、“清幼之光”微信平臺,強化與家長交流,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掌握正確育兒方法。
幼兒園充分發揮家長學校職能作用,廣泛聽取多方意見,修訂和完善家長學校工作制度,通過定期召開家長委員和家長膳食委員座談會,加強與家長學校成員及家委成員的密切溝通,積極采納家委會合理化意見與建議,推進了幼兒園的發展。
一是開展科學育兒論壇活動。針對部分家長育兒觀念陳舊,有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在大班組開展了“如何科學做好入學準備”的活動,在中班組開展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的活動,在小班組開展了“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活動,幫助家長樹立了正確的育兒觀,豐富了育兒經驗,解決了育兒困惑。
二是創新家長助教活動。通過開展親子運動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大講堂,家長職業體驗、經驗分享、活動陪伴等助教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老師工作的辛苦,了解到孩子在園各方面情況,感受被認同、被需要的心理體驗,了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獲得有效的教育方法或技巧,自覺地融入幼兒的教育之中,做孩子教育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真正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三是著力打造“清幼之光”微信平臺。幼兒園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創建“清幼之光”微信平臺,通過該平臺分享幼兒活動的精彩瞬間、育兒知識,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課程開設與實施情況,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現代的育兒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合力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快樂地發展。
四是拓展社區教育資源。加強與社區的合作,拓展幼兒生活學習空間,充分利用小區廣場、超市、診所等社區教育資源,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早教宣傳等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知識,使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幼兒園合理利用家長、社區資源,創新家園攜手平臺,共同收獲,共同成長!
“行到半山休道遠,尚需健步登高峰。” 清泉幼兒園經歷了六年的風風雨雨,已春華秋實;清幼的教職員工經歷了六年的辛勤耕耘,已能厚積薄發。六年的奮斗,六年的發展,收獲累累,但對于永恒的教育事業而言,六年僅僅只是她青春的開始,清幼人有追求,有豪情,更有思考!清泉幼兒園站在教育的前沿,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勇立潮頭,砥礪前行,創特色、鑄品味、強內涵、育幸福,相信這顆山丹教育大地上學前教育的“新星”會在明天譜寫更為華麗的篇章!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