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自萍
【關鍵詞】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問題;創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36—0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前提的自然課程,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有較高地位。在高中物理課堂上,老師要將培養高中生的科學探究水平及實驗操作技能視為物理教學的第一任務,但就當前高中物理教育的現狀來說,高中物理實驗之中依舊有很多問題,文章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并提出了有效的創新途徑。
一、 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實驗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實驗授課缺少重視
隨著國內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新課改的持續深化,國家在教育設施上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特別是在采購物理實驗設施方面。雖然大部分學校在實驗設施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僅重視硬件設備而忽略了實驗器材的采購,導致在物理實驗之中,因為實驗器材不完整、實驗工具數量不足,使得大部分學生缺少實踐的機會。這種現象既不利于提高高中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也不利于培育他們的探究水平及創新思想。
2.理論與實驗相脫離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也是核心,但是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因為受到傳統教育實現及教學方法的限制,很多老師只重視講述課本知識,僅僅是簡單地向高中生講解實驗原理,讓高中生死記硬背實驗步驟,并不重視實驗課程的設立。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定勢思維,無法拓展高中生的思維與提升高中生學習物理的效果。
3.缺少實驗設備
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學校的實驗設備都比較老舊、短缺。因為實驗設備應用時間較長,造成實驗設施老舊、破損等現象。學校無辦法,僅能對高中生講述實驗,未從本質上了解到實驗的重要性。此外,高中生充滿激情地進入實驗室,發現很多實驗器材都破損了,數據不能檢測無法完成實驗,這在很大程度上令學生出現了失望情緒,嚴重地降低了物理實驗積極性,形成應付實驗的思想。
二、 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實驗教育的創新途徑
1.采用探究式的教育方法
以往的物理實驗授課比較老套,高中生操作的實驗步驟便是對老師的一種模仿,在物理實驗認知方面缺少學生自主探究,僅僅是機械式反復墨守成規,缺少創新性。為此,老師能夠在高中物理實驗授課中采用探究式教育方式。探究式教育方法是指在老師的指引與激發下,學生全面發揮出主動性,經過觀察、動手、思考自主地獲得知識,主要是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行為。例如,老師在講述力的相互作用這節內容時,能夠創建一個趣味性的場景,調動高中生的學習及集中?,F實生活中的彈力現象,如打排球、蹺蹺板、排籃球等,由此為實驗方向,經高中生討論采用實驗設備模擬出彈力情況,主動選擇。實驗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力的意義并感受力的變化情況,該種探究式手段,提高了高中生按照目標參與實驗的主動探究水平。
2.開放式實驗授課方式
高中物理實驗大都以老師為主導,高中生只需將老師講解的實驗步驟反復模擬下來即可,在實驗之中并無任何思考以及對問題的探究,違反了新課標對高中生動手能力及自主學習水平的培育。針對物理課程,高中生會觀察、會探究也是十分關鍵的,經過觀察與探索會引出疑問。學校能夠創新以往的物理教學思想,除高中物理學科之外,建立一個完善的開放式實驗室,并保障安全,使高中生按照自己的問題,單獨探究并解決問題。
3.發揮實驗在物理課堂上的作用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驗性并重的課程,其問題大都比較抽象、難懂。而實驗教育可以將教材上抽象的內容以更為直觀、具體的形式展現在高中生面前。由此,在高中物理課堂上,老師要充分了解到實驗教育的作用,并充分發揮出實驗的價值。
比如,在講解物理課本上的“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這節內容時,老師能夠先把學生分成兩組,再開展以下實驗:小明同學拿著一個彩色畫筆,小文同學牽著一條寬為1厘米的長紙條,讓紙條在小明同學的筆下順著直線方向慢慢超前移動。這時,小文同學以規定的時間距離點擊紙條,對比小文同學與小明同學誰牽動紙條的速度變化最小,需要講述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和牽動紙條速度的關聯。
4.理論內容和實驗教學統一起來
和初中物理比較,高中物理比較難學、難懂。在高中物理教育中,老師若只是簡單地講述課本內容,并不重視實踐,則就算老師將物理內容講得再清晰,也難以讓高中生真正了解并掌握相關物理內容。所以,注重實驗教學是十分關鍵的。經開展物理實驗,把物理教材上抽象的內容通過實驗表現出來,既可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活躍教學氣氛,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還可以培育高中生的思維水平與探索能力,提升他們的物理學習效果。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