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明確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這既是中央文件首次采用“法治教育”的表述,也是首次強調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對教育系統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一定意義上說,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關系依法治國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為此,蘭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視青少年法治教育,堅決貫徹和落實黨和國家關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政策精神,把青少年普法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著力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法治課程體系,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豐富法治教育形式,加強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全面推進普法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多措并舉,促進青少年學生法治素養不斷提升,全面推進法治教育向縱深發展。
制度先行,注重法治教育開展的頂層設計
為了進一步做好法治教育工作,蘭州市教育局成立普法活動領導小組,要求把憲法和法律學習作為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業務學習的重要內容,切實把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文化、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普法教育工作擺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確保了領導到位、組織到位、活動到位。
據蘭州市教育局思政處負責人介紹,2019年,蘭州市教育局印發了《蘭州市教育局關于開展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活動的實施方案》,從組織好領導干部和教職工、青少年和營造校園氛圍三個層面對學習憲法和法律進行了細化,明確了師生普法教育的重點內容。
近兩年來,蘭州市教育局在注重常規教育的基礎上,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在全國思政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相結合,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與文明校園創建相結合,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與“七五”普法相結合,延伸觸角,拓展內涵,對學生進行品德和法治教育。
涵養文明,法治在先,如今,蘭州市各學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極大增強,遵紀守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法治精神在孩子們頭腦中“自然而然”生成。通過普法教育,家長也進一步明確了家庭監護和教育責任,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極大增強;同時,學校教風、學風、校風進一步優化,推動了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高。
豐富載體,把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現在開庭,傳被告人張梓涵到庭”。青蔥校園,隨著“審判長”稚嫩卻又堅定的聲音,一聲莊重的法槌落下,由學生扮演庭審角色的校園模擬法庭庭審活動在蘭州市第六十五中學精彩上演,數百名師生親身感受,零距離接受法治教育。
據了解,“模擬法庭”教育已成為蘭州市教育系統各學校開展法法治宣傳教育的“規定動作”,是從“看法”到自身參與“法”的轉變,是搞活普法教育的典范。蘭州外國語學校為了使模擬庭審活動更加莊重威嚴,將模擬庭審活動“搬進”了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
蘭州市第三十四中學校長謝登科告訴記者,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就是認真落實法治教育從青少年抓起的要求,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選取設置適合的、發生在學生身邊或青少年普遍關心的案例情節,指導組織青少年學生親自參與,通過模擬法庭方式,以鮮活、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打牢遵法守法的基礎。
通過“模擬法庭”可以窺斑見豹。近年來蘭州市教育局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動;要綜合采用故事教學、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方法,培養青少年學生法治思維能力。
與此同時,蘭州市教育系統各學校還通過在國旗下講話、校園法治文化節等活動中融入法治教育,讓學生在法治實踐中感受法治力量,感悟法治精神。蘭州六十三中通過組織“憲法晨讀”、撰寫憲法讀后感及心得體會,在學生中掀起了學法、守法熱潮。蘭州五十五中組織校園廣播站開展“憲法伴我成長”國旗下講話主題活動。蘭州三十四中舉辦的“與法同行”校園法治文化節,通過《憲法》誦讀、模擬法庭活動,舉辦班主任、教師法治教育課件、教學案例大賽,舉辦學生“與法同行” 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等活動,使全校師生在視覺上享受到了一場“法治盛宴”,內心受到了洗禮。
融入教學? 牢牢把握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
“挺吃驚的,我的孩子會時不時地告訴我他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識,我作為家長都覺得挺慚愧的”寧臥莊小學一位五年級學生家長告訴記者。
近兩年來,寧臥莊小學一直積極把法治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使每個小學生參與到法治教育的實踐中來,結合小學生的認知、實踐能力,將法律知識融進課堂中,并以生動的課堂教學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對學生開展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蘭州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推動中小學校法治教育課時、教材、師資、經費“四落實”。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在道德與法治課中著重認知國家象征及標志、普及憲法常識、了解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備的基本法律常識;高中階段在思想政治課中著重全面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識;積極把法治教育滲透到其他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
“我們在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的同時,深度挖掘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中蘊含的法治教育資源,把法治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如我們會在歷史課中穿插講解《兵役法》《英雄烈士保護法》,地理課穿插講解《環保法》,生物課穿插講解《野生動物保護法》等。”蘭州市第八中學校長楊雪瑞向記者介紹。
此外,蘭州市教育局還引導各學校積極把法治教育滲透到校本課程中,開發了電子法治教材,法治教育校本教學材料,形成了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網絡課程為補充的中小學法治課程框架,讓法治教育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維度,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示范引領 開展法治示范校創建活動
為樹立依法治校的先進典型,及時總結、推廣依法治校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經驗,增強學校校長、教師、學生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提高學校依法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環境,在維護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保證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方面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普遍提高學校依法辦學水平,蘭州市教育局連續五年積極開展法治示范校創建活動,截至目前,已創建法治示范校110所,及時總結和推廣依法治校的成功經驗,以點帶面,為全市教育系統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用法治精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了示范學校的示范作用。
蘭州市東站小學是蘭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之一,為使學校將法治教育常規化,并嚴格將法治教育課列入教學計劃,從2000年開始學校就編制校本教材《我與法》。經過多年的嘗試、實踐,已經形成了一至六年級共6冊的校本法制教育教材,教材的編寫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體現法治教育的特色,適應小學生身心成長和接受能力,用深入淺出的實例和通俗鮮活的語言體現教學的互動性、趣味性,提高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們學校的這本《我與法》,選取了《小學生守則》《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消防法》的內容和事例,都是孩子們需要掌握和辨析的微小的、身邊的事,其風格和意圖是大處著手、小處著眼,求真求實。教材使用之后也得到家長的好評和師生的歡迎,真正讓‘法在心中,伴我成長。”蘭州市東站小學校長鄭廷輝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蘭州市已建成以西北中學、民族中學、城關區東站小學等為代表的“蘭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9個,對于增強青少年的法治觀念和權利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發揮外腦,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方式多元化
2018年11月,安寧區水掛莊小學聯合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研究生會、安寧區教育局、安寧區司法局,開展了“法益直行”普法宣傳活動。
活動圍繞校園暴力的防范、危險物品管制、反毒品教育、反邪教教育、預防網絡詐騙及網絡謠言、交通安全常識、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治、心理健康、水電安全、自然災害的預防、意外事故處理知識等內容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動。活動中,甘肅政法學院大學生志愿者們深入到班級中,結合相關案例以動畫演示和PPT展示等多種形式,直觀形象地向小朋友們講述了如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以及遇到危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小學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同時,本次活動的開展,也體現了校地聯手、多方舉措,以法制安全為抓手,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安寧區水掛莊小學校長康玉琴向記者介紹:“和甘肅政法學院民商法學院、安寧區教育局、安寧區司法局組織的這次活動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充分顯示了全社會對我們少年兒童的關愛,今后我們也會多聯合他們對我校師生的安全法教育工作給予支持和指導。”
今年,蘭州市教育局聘請市、區縣50名檢察官為50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通過檢察官親自作《憲法》、校園欺凌、教職工普法、家長普法、掃黑除惡等輔導報告,通過檢察官介入學校依法治校工作及校園周邊綜合治理,用“檢察藍”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撐起了一片晴空,對推進全市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依法治校和依法執教,增強青少年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引導青少年掌握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規范行為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培養青少年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因此,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法律知識的講解灌輸上,而應同時傳遞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使青少年學生關注法律規范承載的價值理念。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政府和學校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和家庭積極配合,營造良好氛圍”。蘭州市教育局局長南戰軍說。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