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江
【關鍵詞】 全科閱讀;時代新人;時間;內容;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31—01
深化全科閱讀,引領學生提高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校和教師推進全學科參與、多角度閱讀,促進學科教學與閱讀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學校讀書活動,迎接好閱讀為王時代的到來,是新時代遵循教育規律,努力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途徑。
一、保障好閱讀時間
當前,“沒有時間”成了許多孩子不讀書的借口。然而,教育終究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如何擠出時間讓孩子讀書,是課外閱讀能否向縱深處推進的關鍵。我們鼓勵教師在假期盡量少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取而代之的是——學校制定假期親子閱讀活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學生根據活動要求,成立家庭讀書節,組建親子閱讀共同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閱讀活動。學校通過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講座等形式,引導家長認識讀書的重要性,指導家長按照學生要求為學生提供讀物,給孩子一定的課外閱讀時間,保證了假期課外閱讀的有效進行。
新時期語文課堂倡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擠出時間閱讀;優化課堂作業設計,生出時間閱讀。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倡導“化整為零”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用好“邊角”時間,具體做法是調動全體老師的熱情,師生共讀;調動全校家長的熱情,每天晚上臨睡前親子共讀;合理統一思想和認識,每天中午半小時,午間真空閱讀時間。
二、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內容
1. 開展全科閱讀活動。全科閱讀,就是全學科參與、多角度閱讀,促進學科教學與閱讀的深度融合。不僅語文要閱讀,數學、英語、科學等各學科也要通過閱讀激發學生學科學習興趣。各學科閱讀的形式可以是基于學科教學內容的延伸閱讀、拓展閱讀,也可以是各學科共讀一本書的多角度閱讀,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學科融合。
2. “我讀·我創作”活動。為確保讀書質量和效果,學校要引導學生堅持邊閱讀、邊思考、邊創作原則,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和作品創作。閱讀形式包括傳統的紙質閱讀和基于網絡的數字閱讀,學生優秀創作作品形式和體裁可以是繪本、讀書心得、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劇本創作等。
3. 經典誦讀活動。經典誦讀活動作為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塑造個性品質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學校要高度重視,并納入學校常規教育教學活動,按學期、年級制定國學經典誦讀計劃,并抓好落實,確保活動實效。
4. 校園辯論賽活動。辯論賽是一項基于閱讀的、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主題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校要提高認識,通過社團活動、班級對抗賽等途徑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好校園學生辯論賽,為提升學生素質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供展示舞臺,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支撐材料。
三、注重測評激勵,發現閱讀之美
閱讀就像一次路途漫長的跋涉,永無止境。學校的閱讀建設,就是一個讓師生、家長們的閱讀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除了對閱讀建設中的一些內容,比如,師生和家長們的閱讀量,閱讀習作數量、活動的參與人數等進行必要的量化測評之外,更應注重對師生和家長在“讀”上的激勵與肯定。凡有所讀,皆會有收獲。對讀者在閱讀中經行的心路歷程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必然使他們在以后更加鐘情于閱讀也更傾心于思考。與此同時,也要積極去發現和大力宣傳各種師生、家長閱讀之美,因為,這些身邊的“現身說法”,因其“真實性”和“可行性”對人所產生的激勵和影響往往勝過“別處”的閱讀風景。
四、全科閱讀培育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青年強是多方面的。” 全科閱讀,就是全學科參與、多角度閱讀,不僅語文要閱讀,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等各學科都要閱讀。閱讀不僅限于文學名著,廣泛涉獵,擴充全科知識,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學科融合,才是閱讀的真諦。縱觀古今,許多專業領域的泰斗也并非拘泥于一隅。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不僅精于天文歷算,更是通五經貫六藝的才子。達芬奇在美術方面登峰造極的同時還在物理學、建筑學、水利工程等領域有突出貢獻。現代著名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在其著作中,引用大量詩歌,更是文學素養的積淀。全科閱讀,不僅能讓我們觸摸到各個學科的文化靈魂,更能增強我們學習探索的能力,提高我們的綜合素養。
今天的我們是站在新時代前沿的中國青年,青年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閱讀正是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廣泛閱讀,深入思考,吸收內化,合理運用,以至知行合一,這是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這是時代新人成長的必由之路。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