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合利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進一步結合,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基礎上,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認真總結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飛躍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對于在新時代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改革開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思想、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歷史。回顧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發展歷程,總結這一歷史進程中兩次飛躍所形成的可貴經驗,對于在新時代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借鑒意義。
一、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進入新時期,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所要解決的的緊迫課題和重大任務。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站在時代要求、國家發展、人民期待的高度,以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目標,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自不同時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相繼形成了三個重要思想成果,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使馬克思主義在和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正是依靠這三大思想成果的指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標志,中華民族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成為擺在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緊迫任務。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時代大局的高度,以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實際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中國又發展到了新的高度,實現了新的飛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偉大的實踐呼喚偉大的理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實踐孕育和催生了這四大理論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了重大創新、重大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歷程中取得的寶貴經驗
把握基本國情,立足具體實際,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馬克思主義只有同各個國家、各民族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獲得新的發展??茖W把握中國國情,深入了解具體實際,才能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改革開放后,黨對我國的國情進行了再認識,明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大,盡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國際地位沒有變,但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了不同的階段性特征。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現實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三個重大理論成果,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進入新時代,雖然我國的基本國情沒有發生變化,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新的轉換,這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新任務。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自覺圍繞主要矛盾部署黨和國家全局工作,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正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和實際,馬克思主義才得以在中國獲得新發展,并指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
立足時代特點,把握世界局勢,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局勢的脈絡和走向,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不斷與時俱進。進入新時期,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轉換作出了科學判斷。改革開放40年來,盡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但不同時期的國際社會面臨著不同的問題與挑戰。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大,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世界、分析世界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創立的三大理論成果都順應了世界局勢的變化,體現了時代特點。在新時代,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但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各種社會政治思潮交鋒激蕩、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國際社會對未來發展方向感到迷茫彷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洞察時代風云,把握世界大勢,回答了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當今時代特點,順應了國際社會的新訴求。
植根優秀文化,賦予民族形式,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根基。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為中國人民所接受,其關鍵就在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相通之處、能夠相融合。4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都用中華優秀文化的表達方式闡釋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華優秀文化的土壤之中,使馬克思主義在新時期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命力,獲得進一步發展。
順應人民訴求,尊重群眾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動力和源泉。人民的訴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動力。群眾利益無小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衡量我們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把民心作為最大政治。正是在回答和解決人民群眾關注和提出的重大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論新戰略,推動著馬克思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同時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是理論發展的源泉,我們黨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把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形成的智慧和經驗加以理論概括和總結,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堅持問題導向,回答重大課題,這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突破口。40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關注和回答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從而推動著馬克思主義不斷向前發展。正是因為堅持了問題導向,回答了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才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和中國化。
總結經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借鑒和運用。梳理40年來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經驗,就是為了使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中國實現新的突破、新的創新、新的發展,寫出馬克思主義新篇章。
參考文獻:
[1]胡國勝,陳金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N].經濟日報,2018-05-11.
[2]肖貴清.改革開放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J].求是,2018(16).
(作者單位:德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