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想 巫文莉 李自若


摘要:隨著城市發展及土地資源的緊缺,屋頂綠化空間逐漸得以重視和發展,而居民自發進行小規模的家庭種植活動在廣州日漸普遍,以60~75歲的健老群體為主體。基于對廣州市健老群體園藝活動的調查和分析,結合地域氣候挑戰以及健老群體的行為習慣和活動需求,在簡單、方便、可操作性強的原則下,探討了廣州市健老人群家庭式屋頂花園種植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期為都市自發性屋頂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景園林;屋頂綠化;家庭式花園;適老性設計;健老群體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11-03
1引言
近20年廣州老年人的數量逐年增長,政府部門積極出臺相關社會保障政策以實現“老有所養”,并關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根據社區走訪發現,廣州老年人舒心性活動(棋牌麻將、養花養鳥)的參與性較高,經常利用社區空地或家庭屋頂、陽臺、房前屋后進行種植,以豐富退休生活和美化居家環境。而作為珠三角地區高密度城市的代表之一,廣州中心城區人口密度達到20929.5人/km2。城市中地面可種植空間較為有限,屋頂種植成為最新趨勢。除了大型公共建筑屋頂,廣州越秀、荔灣、海珠等老城區的中小區建筑屋頂的使用也日漸興盛。廣州的居住小區中,在集體業主默認或者協商之下,頂層業主享有屋頂使用權的同時,也承擔屋頂的修建、維護等。而實地調研發現,這些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區屋頂種植,是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體的。
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廣州市健老群體園藝活動的調查分析,結合健老群體的行為習慣和活動需求,探究廣州市健老人群家庭式屋頂花園的挑戰和策略,以期提升健老人群種植體驗,推進城市環境優化。其中,“健老”是相對于“失能”“老人”的范疇。“健老群體”在本文中是指那些能以正常方式從事活動且日常生活可自理的年輕老人,一般為60~75歲。家庭式屋頂是指以家庭為單位的、具有私人使用性質的建筑屋頂園藝活動類空間。
2廣州地區健老人群屋頂種植挑戰
2.1健老人群的生理特點及屋頂活動需求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生理機能逐漸出現衰老現象:形體表現為萎縮、視力退化、聽神經逐漸衰退、味覺衰退、記憶力衰退、肌肉萎縮,易發生腰肌扭傷和骨折,關節僵硬,行動不便等。同時,老年人由于血壓及心臟疾病逐漸增多,較激烈的情緒波動或運動易引起身體不適。因此,與年輕人擁有對外環境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不同,老年人需要一個較為穩定、安靜的外部環境。此外,由于脫離工作,退休后老人的社交生活變得非常有必要的。
從家庭屋頂花園的調研來看,健老群體在屋頂花園的活動分為勞作型活動、休閑型活動和社交型活動。根據活動頻率,園主在屋頂花園中進行得最為頻繁的活動是植物的日常管養,包括鋤草、澆水、施肥等,稱為“勞作型活動”;在不勞作的時候,他們也會單獨待在屋頂花園進行鍛煉、看報、喝茶等,稱為“休閑型活動”;偶爾節假日或周末,園主會和家人或朋友在屋頂聚餐或聊天,進行社交型活動。
2.2屋頂氣候條件對種植及健老群體活動的挑戰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地區,夏季高溫多雨,3~10月份為雨季,多臺風,屋頂受下墊面因素氣溫高,且風速較地面大;冬季平均氣溫在10℃以上,降水少,屋頂環境偏干燥,土壤保水性和保肥力較差。屋頂特殊的氣候條件,一是對屋頂植物的選擇、種植、養護帶來挑戰;二是給老年人屋頂戶外活動帶來諸多挑戰。夏季炎熱多雨,整體戶外環境不太適宜老年人長時間種植;冬季溫暖少雨,屋頂戶外環境適合種植與休閑,但灌溉需求大、勞動強度較高。
2.3廣州住區建筑對屋面種植的挑戰
據統計,廣州老年人比例較高的越秀、荔灣、海珠地區,雖然屋頂種植較多,但建筑多為老舊樓房。大部分屋頂沒有電梯,豎向交通及運輸不便,屋頂樓面結構及維護相對陳舊,且建筑設計前尚未考慮屋頂花園的荷載,整體的承重和防水是屋頂種植需考慮首要因素。
結合衛星航拍及無人機調研,了解到家庭式屋頂種植的空間主要為居民樓頂,其面積、形狀與建筑平面相關。根據居民樓形狀差異,大致可歸結為四類主要屋頂空間類型:規則型、凸型、凹型、組合形(圖1)。具體每個家庭可使用的空間,多數會根據住戶家庭位置,與戶型面積相等的區域進行種植,種植面積多在60~150m2,因此不可能實現大面積種植。并且在有限的空間內,需要方便老年人“勞作型活動”,還需要為“休閑型活動”、“社交型”活動提供一定的彈性空間。
3廣州健老人群屋頂種植偏好及策略
3.1屋頂種植偏好
3.1.1屋頂綠化形式
廣州的花市文化具有一定歷史,廣州居民普遍有養花的習慣。從社區調研了解到,廣州地區家庭種植的健康老年人多集中在60歲左右。大部分已形成的屋頂種植,負責種植的老年人多會比較多地投入時間與精力在其中,并認為種植是對自己身體比較好的鍛煉。在地面空間不足的環境下,他們自行在自家屋頂進行擺放盆栽和搭建簡易棚架。廣州市的屋頂綠化形式主要分為地毯式、盆花式、棚架式和花園式等四種類型。由于廣州的花市文化和盆栽自身的管理優點,盆栽式的屋頂綠化形式是較受廣州健老群體喜愛。
3.1.2植物選擇偏好:養生可食、好寓意、能遮陽
老年人在屋頂花園的植物選擇與自身的康養生活習慣、園藝喜好、自身園藝技能有關。
一方面,廣州健老人群在種植上講究實用性,注重養生會考慮湯料類、藥用植物以及蔬果類植物(如表1)。社區調研發現,健老人群傾向于種植枸杞、霸王花等湯料類植物,還有艾草、蒲公英、車前草、魚腥草等藥用植物,。蔬果類植物季節性強、管養要求高,健老人群結合自我體能特點,通常小面積種植季節性蔬菜瓜果,如春夏季的茄子、南瓜、番茄、苦麥菜、莧菜,秋冬季的生菜、菜心、菠菜、豌豆、白菜、芹菜等。大部分居民會種植姜、蔥、蒜、紫蘇、辣椒、薄荷等香辛類植物,以便日常使用。
另一方面,受嶺南傳統的文化熏染,老年人偏向于種植好寓意的觀賞類植物,如山茶花、桂花、茉莉、梔子、長壽花、發財樹、金桔等。加上部分居民對于植物習性和管養知識比較缺乏,因此植物選擇上優先考慮蟲害問題不嚴重、管養方便的多年生觀賞類植物,如吊蘭、綠蘿、年青、長春花等。另外,為了夏日遮蔭,健老人群還會在屋頂種植藤本植物或小型喬木,如雞蛋果、金銀花、龍眼、枇杷等(表1)。
總的來說,健老人群在屋頂種植的植物以淺根系、耐高溫高濕、具有一定抗旱能力和抗風能力的多年生低矮灌木、草本類植物為主,同時注重一定的實用性和觀賞性。
3.1.3材料選擇偏好:輕質、靈活、耐久、易清潔
廣州老年人在園藝種植方面注重材料的低成本與耐候性,多進行舊物的改造利用。常見的種植容器為家里廢棄的塑料盆、陶盆、泡沫箱,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更換性。部分家庭會利用磚和瓷板等材料自行砌筑花基,作為永久種植場地。由于屋頂結構及運輸方式的限制,老年人偏向使用相對輕質的材料。家庭屋頂種植中,園路的材料一般為原有的屋頂水泥防水面或瓷磚鋪面,不做過多裝飾。部分家庭則在非主要干道的園路上利用鵝卵石來裝飾,整體而言可便于日常的清潔。
3.2健老人群的營造策略
3.2.1注重防風安全的降暑遮蔭棚架
廣州夏季炎熱,屋頂溫度高于地面溫度,不適應老年人長期勞作。因此屋頂種植空間,老年人常結合春夏季瓜果植物設置棚架,營造遮蔭避暑的休憩空間。調研發現,健老人群搭建棚架的桿件材料一般是不銹鋼和竹子,用焊接結合綁結的方式進行連接。為了防止大風天氣刮走棚架,棚架豎向桿件通常以水泥砌筑或者焊接到地面墻體上。棚架供植物攀附的材料使用柔性的繩線,保證棚架在大風中具有彈性、高溫下不會被金屬材料灼傷、成熟后植物清理方便且亦降解。老年人的屋頂棚架高度相對較低,一是結合種植操作需要,方便摘取;二是避免被風刮走。
3.2.2尺度適宜的勞作空間
勞作是健老人群在屋頂最為頻繁的活動,因而健老人群會結合自身尺度進行花園空間和設施布置。
首先,方便種植與管養的種植池建設。一般的播種、管養、翻土、換盆等活動,會要求勞作者長時間彎腰、蹲下。這對于四肢靈活度降低的老年人,容易引發腰部不適、扭傷或骨折。現有市場售賣的大部分種植產品高度只有20~30cm,老年人會對需要經常勞作的盆栽進行抬高。而另一部分老人則通過營建符合身體尺寸的磚砌種植池來進行種植。如某園主將種植池壘高至68 cm,既方便健老人群站著打理菜地,又能適當遮擋參觀者的視線,起到限定會分隔空間的作用,豐富了花園的層次。一般而言,種植池尺度以65~75cm為宜,寬度為60cm左右。種植者不必頻繁彎腰勞作,種植寬度方便照顧作物且易于翻土。另外,種植池的施工,除了考慮基本的蓄排水問題之外,還會注重減輕荷載、降低成本。如某一園主用瓷磚板代替了紅磚作為種植池的底面(如圖2)。
另外,設置舒適的過道與休息空間。健老人群會杵拐杖或利用小推車輔助運輸,因此過道設置會相對寬敞且避免高差,種植區的過道一般設置在≥80cm寬。與此同時,由于健老人群體能消耗較快,通常會在屋頂陰涼處布置桌椅以供飲水休憩。
3.2.3自給自足的花園管養設施
3.2.3.1水源
屋頂植物除了依賴自然降水,大部分時間需要靠人工澆水維持生長。因此,屋頂必須設置自來水源或配套相關的灌溉裝置。由于廣州夏秋季節降雨量大,部分居民采用屋頂收集雨水的裝置,以減少自來水的投入。一方面,有些居民在屋頂荷載的承受范圍內營造小型景觀水池,即作為屋頂的景觀節點,又收集天然降水,同時喂養烏龜去除花園的蚊子。另一方面,居民結合屋頂樓梯井屋頂進行雨水收集,用于平時的澆灌或種植水生植物。
3.2.3.2簡易堆肥區
花園的植物需要定期添加養分。健老人群在屋頂種植中主要施用有機堆肥和復合肥。他們多用換季后的植物殘枝、雜草進行堆肥,一般放置墻角或某個種植池,讓植物自然降解為腐殖質。部分居民則使用密封式堆肥桶進行廚余堆肥,減少腐臭味。
3.2.3.3燈光照明等輔助設施
由于屋頂白天光照強烈,屋頂種植活動多數偏向清晨與傍晚。一些老年人也樂于夜間在屋頂乘涼休憩,因此屋頂花園通常會輔助照明。部分老年人選擇太陽能燈作為種植區的照明輔助,或在樓梯間附近設置照明投射屋頂。此外考慮到安全問題,健老人群會在必要位置設好扶手,避免跌落或輔助勞作時變換動作。
4健老人群為主體的家庭式屋頂種植研究的展望
隨著老齡人的增加以及對綠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園藝活動逐漸成為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屋頂園藝活動中,健老人群鍛煉身體、收獲種植成果,豐富了退休生活。雖然現有住宅區屋頂空間的使用仍處在住戶間默認狀況下的自發行為,但結合國際對于建成環境更新、都市農業的推廣,家庭式屋頂種植將會在未來日趨得以重視和發展。從這一角度出發,健老人群為主體的家庭式屋頂種植在以下方面還有待深化探討與發展。
(1)結合居住區屋頂空間差異,對健老人群屋頂種植進行更深入地策略研究。由于屋頂空間的差異,不同的場地條件帶來的具體種植及使用挑戰存在差異。有效地利用空間進行設施布置營造,對于注重實用、講求舒適的健老人群極為重要。未來可以更細致地從健老人群身體及活動特點出發,進行不同場地的設計策略研究。當然,在實際的屋頂花園設計和建設中,還可以結合不同業主的喜好、預算條件來進行相應的營造策略研究。
(2)從建筑及屋頂種植體系出發,探索居民樓自發型種植的組織模式及綠色永續種植策略。近幾年的綠色社區推廣使越來越多居民注重植物種植與身邊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屋頂種植在建筑節能及資源整合方面具有較大潛力。現有的自發型家庭屋頂種植中,頂層居民已經結合落葉和廚余進行堆肥及天然酵素制作。未來相關研究還可以進一步結合居民樓,甚至社區進行深入的資源循環系統及家庭式屋頂種植網絡的研究,由點及面地推進社區的綠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