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藝豪 吳儼 曾力 劉燕



摘要:指出了創新性花園建造活動集合了園林設計、植物、施工、養護管理四大專業課程群,整個建造活動可分為基地分析及方案設計階段、實際營建階段、養護管理階段、最終評比階段、活動評價與反思階段六大步驟,讓參與建造的同學真正體驗了整個活動的全周期,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實訓能力。
關鍵詞:創新性花園;建造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14-03
1引言
貴陽學院“拾夢小徑”創新性花園建造活動是由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中的園林教研室的全體老師一起發起的。旨在讓園林專業更加突出自身的特色以及與當前用人單位所強調的實踐性相結合起來,廣泛調動起不同年級園林專業同學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性。由于是首屆舉辦實質性的建造活動,把創新花園主題定義為“理想中的花園”。讓不同年級的學生一起組隊參賽,充分地發揮他們自己的創造力,大膽地思考,把心目中理想花園的場景營建成為現實。
2活動具體內容及其流程簡介
由3個不同年級的同學分別自由組隊自愿參加本次建造活動。針對本次活動給定的主題,在規定的時間周期內,按照規定的要求繪制圖紙。收到參賽隊伍提交的作品之后,評審團隊對所提交的作品進行了初步篩選,從中挑選12個小組入圍到實際建造活動階段。人圍的小組同學通過抽簽方式選擇自己的營建場地(圖1),抽簽確認后不允許做出更改,每塊場地的大小大約為(4.0mX 2.5m),在有限的建造經費預算的前提下(每支參與建造的小組,學院給與500元經費支持),在規定的時間內(3周時間)內完成整個項目的建造活動。之后的一個月周期為團隊成員對所營建的花園進行養護管理時期。評審團隊最終根據每個小組的設計圖紙的表達、實際建造效果的完成度以及最終養護管理的最終呈現效果來評出建造“金獎”、“銀獎”、“銅獎”各一組。
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此次建造活動當中來以及形成高年級助力低年級同學的想法。因此在分組模式上采取更加靈活的組隊參與的形式組隊要求:每組7人,每組必須由三個年級的學生構成,例如:2人(16級園林)+2~3人(17級園林)+2~3人(18級園林)。
其中16級園林班共有人數39人,參與此次實際建造活動的人數為24人,占全班總人數的62%;17級園林班共有人數49人,參與此次實際建造活動的人數為30人,占全班總人數的61%;18級園林班共有人數50人,參與此次實際建造活動的人數為31人,占全班總人數的62%(圖2)。直接參與實際建造的人數分別占到了各個小組成員的60%以上,在不同年級同學之間架起了合作的橋梁。方案的構思與設計主要由已有較多專業課基礎的高年級的同學負責,材料的選擇與購買由低年級的同學承擔,最后的施工階段一起合作動手完成。
3花園建造活動與課程的銜接關系
首屆“拾夢小徑創意花園建造活動”作為園林專業實踐活動,以小路徑旁花園設計與建造為項目,通過基地分析、創意設計、圖紙表達、工程施工、評價反饋和維護管理6個步驟,將園林設計、園林植物造景、園林工程、園林管理等4大專業知識群的多門課程進行貫通(圖3)。使學生完整體驗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對行業的了解,使其最終成為具有土地營造方面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的優秀本科畢業生。
4基地分析及方案設計階段
整個構思設計階段歷時4周。學生團隊首先針對實踐基地的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然后進行構思,之后完成方案的設計圖集(按照給定的模板進行排版)、施工圖集與工程預算,最后確定所需材料與工具。針對基地環境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不同的設計團隊分別有各自的理解與思考。
4.1強調大地圖案視覺感受的作品《大魚海棠》
以動漫電影《大魚海棠》中的實際場景為原型,通過現實的場景轉譯,利用植物花卉材料(以三色堇為主)勾勒出整個魚的形態,同時以此來表達主題花園的主題(圖4)。
4.2強調對大自然景觀進行縮移的作品《幻谷游》
該設計作品以游境為主線索,在極其有限的空間范圍內通過對旱溪、道路、小橋以及植物等造景元素的合理組織形成疏密有致、張弛合理的空間結構。再對不同色彩植物以及不同種植方式之間的結合,營造出多變的景觀效果(圖5)。
4.3強調廢物利用和意境營造的作品《雪中綠影》
該設計作品強調節能減排、廢物利用。通過使用廢棄的輪胎、水管以及白色鵝卵石等材料,欲打造出一個大雪過后綠色的植物堅挺地生長在雪地當中的意境化場景(圖6)。
5實際營建階段
整個方案營建周期為3周。進入到實際建造的12組參賽隊伍,要分別根據自己繪制的設計方案以及施工圖完成各自的作品建造活動。整個營建活動包含了:場地清理、施工定點放線、微地形的制作、植物的選擇和購買以及植物種植與養護等具體內容(圖7)。除了完成以上任務外,各個小組還要做出施工進度安排、施工成本控制。從而保證各自的建造活動能夠在規定的時間以及初期的預算內完成整個項目的實際營建活動。
6養護管理階段
各個小組完成自己營建的方案之后要對各自的場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養護。充分發揮自己之前已學專業知識的優勢,把《園林植物養護與管理》、《草坪學》、《植物學》等們課程中的實踐方面的內容得以具體地實施。保證在這段時間內自己所栽植的植物長勢良好以及自己營建場地內部環境的整潔和衛生(圖8)。
7最終評比階段
最終階段的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
8活動評價階段
整個建造活動的過程及最終的結果都收到了來自各方面的一致好評。校領導評價“把專業知識能力注入小徑當中,讓荒涼小徑重新煥發生機”;貴陽學院其他老師評價到“我們整個活動在促進不同年級同學之間的交流起到了深遠的意義及影響”;有95%以上的同學覺得本次的營建活動在提高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以及增強專業實踐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直接的幫助作用。并且希望以后在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應該多開展此類的活動。
9總結反思階段
第一次舉辦類似的實踐活動,學院及整個園林教研室作為整個活動的支撐,學生以小組相互合作的形式得以實現了從整個方案設計過渡到具體地施工營建以及后期植物養護整個項目的完整生命周期。此外,由于時間比較倉促、資金緊張等原因,在準備方面還有一些缺失的地方,需要在下面幾屆的活動中加以完善。
轉變觀念,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再次激發學生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設計”本身不應該存在對錯的問題,老師更多地應該以一名服務者的形式存在。努力幫助同學們在實際設計或是具體建造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
申請相關產學研類項目,需求穩定資金的長期穩固支持。第一屆活動的大部分經費來源于學院經費支持,給學院也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日后的發展擴大,需要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注入,才能確保其循環穩定發展。
穩固現有基礎,繼續擴大場地范圍,嘗試復制到整個校園當中。第一屆活動的舉辦給學生帶來了專業學習上的自信與信心。也讓學校后勤部門看到了貴陽學院學生在專業上的能力,后期正在逐步與后勤部門進行積極溝通,努力擴展現有發展成果。
貴陽學院一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開展的創新性花園建造活動具體實踐活動,將其定位為一門重要的創新學分實踐課程以及校園品牌特色文化活動。園林教研室全體師生將對其不斷進行完善并一直延續下去,努力讓創新性花園建造活動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