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雪 楊翠霞 鄭艷



摘要:傳統村落作為我國農耕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本文以肖家店傳統村落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區位概況、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及空間形態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以適宜性、整體性、原生性和宜人性為設計原則,分別從農用地景觀、道路、水洗、公共空間和民居建筑幾方面對肖家店傳統村落進行了景觀生態規劃設計,以期為后續傳統村落開發與改造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村落;規劃;景觀設計;肖家店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17-05
1引言
傳統村落是指建村具有一定的歷史,建筑環境、整體風貌、村落選址沒有大的變動,仍然保存著其豐富的物質遺產與非物質文化等,具有獨特民俗風貌并且人們仍聚族而居的村落。傳統村落除了記錄著我國特定歷史時期下傳統建筑風貌、生活方式、原始空間形態和傳統民俗藝術等,還是我國農耕文明的起源地,土地作為農耕的載體,其生態問題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決定性要素之一。從CNKI文庫檢索關鍵詞“傳統村落”,自1991~2017年間相關論文有2700余篇,數據顯示自20世紀90年代之后代我國對于傳統村落的研究數量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主要涉及民居建筑、保護與再利用、空間形態、村落文化以及街巷空間等方面。2018年遼寧省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村莊建設規劃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村莊建設規劃重點。2019年1月遼寧省城鄉建設廳設立了遼寧特色鄉鎮平臺,也為朝陽市肖家店村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但是如何在保護肖家店村歷史文化下對其進行生態規劃?如何在突出異質性的基礎上對肖家店村進行景觀設計?這些問題將是本文著重考慮的研究方向,也是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
2肖家店村規劃分析
2.1區位概況
本項目位于遼寧省朝陽縣羊山鎮,東臨南票區,北接朝陽縣,南鄰葫蘆島市,西邊與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區相接壤。肖家店村有一座民國時期建造的大型寺廟建筑群一玉清宮。玉清宮繼承傳統建筑藝術風格,但又有獨特之處,其建筑結構在傳統建筑中具有代表性(圖1)。
肖家店村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距朝陽市約80km,距羊山鎮政府約25km,西北邊和岑溝、茶葉溝兩個村接壤,東南邊和上店、曹家杖子村兩個村接壤。西側和北側有$206省道,羊根線貫穿村子,與嶺底下村相連接,小凌河的支流流經村域。場地主要以民居建筑為主,周邊環繞一定量的植被,綠化覆蓋率相對較低。傳統村落內部有一處大型清代建筑群一玉清宮,可在設計中根據整體設計風格進行保留、修繕或翻新。村落內有季節性河流,設計時對這部分水系的凈化及循環利用應做特殊處理。此外,根據綠道網絡系統適當增加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路徑建設。
2.2生態資源
由于肖家店傳統村落特殊的環境,為一些動植物也提供的相應的生境。其植物屬于華北植物系向東北過渡為干旱草原類型的半干旱針葉林與闊葉林混交林帶。木本植物有油松、側柏、青楊、鉆天楊、旱柳、白榆、黃榆、遼杏、山杏、山棗等,草本植物也非常豐富,其中不乏藥用草本:動物地理區屬于華北邊緣相交匯地帶,境內有森林、水域、低山、丘陵、草原等,所以動物資源比較豐富。在獸類中,較常見的主要有貂貓、黃鼬、蝙蝠、家鼠、松鼠、山鼠獾子、黃羊、狍子、貉子等10余種;鳥類較常見的主要有鳶、雀鷹、石雞、環項雉、戴勝、麻雀等。在昆蟲類中,鱗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占整個昆蟲的較大比例。
2.3文化資源
(1)佛教文化。“玉清官”距縣城50多km,為一處佛教文化建筑遺跡,這里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是具修身養心,佛道雙輝的最佳圣地,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人及廣大信眾。
(2)建筑文化。肖家店村歷史建筑均以囤頂屋面、木梁、石材為主要特征,充分體現了地域性村莊的特色。并與現存古井、古樹共同構成了傳統村落古樸與寧靜的風貌。肖家店村民國初期建造玉清官至今仍保存完好。玉清官占地15000m2,是朝陽縣境內比較有代表性的道教廟宇。為單檐歇山式建筑,卷頂式建筑與傳統結構相結合。各種建筑多刻有花鳥圖案。雕欄畫棟,及為精美。
(3)植物。在“玉清官”東南方方向500m處有一棵古樹,見證了村落的發展。
(4)梯田文化。肖家店村修建的石壩梯田是全國典范之一,石壩梯田保存完好,充分體現了村落的的農耕文化。
(5)歷史人物。傳說在清光緒年間村子里就建起一座講善堂宣講孫孟之道。民國元年行商王嘉林入宣講堂,將宣講堂逐年擴大,后改名“玉清宮”成為縣內一處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東北軍的王司令曾捐獻巨款修繕玉清宮各殿。玉清官還曾做過東北抗日救國軍總監部,例如朱霽青在此擴大抗日武裝。
2.4空間分析
2.4.1地形分析
項目設計范圍最大高差達28m,但65%的場地地勢較為平坦,存在較小的高差,保持在5m以內,東側地勢整體較高,西側較為平坦,地勢條件良好;項目設計范圍內局部區域坡度較陡,65%場地坡度保持在15。以內,同時以。為分界,形成場地內明顯的兩大區域;其中坡度較緩區域適合項目活動開展和工程建設。項目范圍內場地受周圍自然山體和季節性河流的影響,形成坐南朝北的布局,整體場地陰坡、半陰坡區域占到總體面積的35%~45%,因此場地內的陽坡和半陽坡區域成為人群戶外活動的主要區域。
2.4.2建筑空間和道路空間
利用空間句法對村落的道路和建筑空間關系進行分析,其中暖色度越高代表集成度越高,冷色度越高,代表集成度低,整體集成度高得地方可達性越高。從圖2中可以看出,中間部分以及東北角的集成度較高,其可達性最強。
村落西側集成度則較低。因此,本設計在村落中間部分開發餐飲,在東北角設置文化交流場所,西側則開發一些相對需要比較安靜環境的場所(圖2)。
3肖家店村概念方案設計
3.1設計原則及定位
3.1.1設計原則
(1)適宜性原則。肖家店傳統村落受地形地貌的影響較大,不同環境所造就的形態各異的建筑風格和不同的村落風貌在進行整體規劃時要注重現有實際狀況,明確村落的優勢,注重傳統村落風貌的異質性體現。
(2)整體性原則。村落景觀是由自然、人文、農業等多種景觀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因而在規劃設計時要明確把控村落景觀的發展方向,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做到傳統村落的視覺景觀與民俗活動相互結合,做到村落景觀的整體發展。
(3)原生性原則。村落景觀的空間形態是長期的人為活動和自然環境長期融合的呈現,地勢地貌決定著村落整體的結構走向,環境氣候決定著建筑材料應用和建筑風格的形式,從而塑造了適宜其生存的村落環境。所以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時,要使村落的原有風貌與新的景觀元素相互融合,打造具有村落自身特征的景觀設計。
(4)宜人性原則。村落原生景觀環境是人為活動自發形成的,人作為這一空間的主要使用者,在進行景觀規劃設計后,應該在公共空間的設計考慮到人民的空間感知和行為影響。此外,村落新的景觀空間應該考慮到老人與兒童的使用感和安全性、娛樂性。
3.1.2定位
充分有效的保護傳統村落的原有生態系統、自然和文化資源;在資源保護的前提下,提高村落的經濟發展水平;通過建立生態景觀方式,提供人們深層次認知傳統村落的價值,體驗肖家店傳統村落的獨特自然與文化環境的各種機會。
3.2總體方案設計
本設計通過分析,將肖家店村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地形風貌等元素融入到景觀生態空間設計之中,最終形成本項目的總體布局及平面構圖(圖3)。
(1)項目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充分結合場地的地形地貌,設置了“一心、兩帶、五區”的空間布局,“一心”是場地中歷史文脈最為豐富的聚居地;“兩帶”主要指水系和道路空間;“五區”是指圍繞村落設置的農用地種植區,包括棗園、蘋果園、杏樹林、谷栗梯田、槐樹林等。通過供給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水系和道路以及具有經濟作用的生態種植區等形成完整的村落景觀生態結構。
(2)傳統村落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對整體景觀生態結構設計做了考慮,并從宏觀角度對村落的建筑、農用地、道路、水系、綠化等進行了規劃和改造,構建肖家店村的景觀生態結構,并結合基礎的完善提升整個村落的人居環境質量。
3.3農用地景觀規劃
農耕景觀是村落的長期發展形成的獨特景觀,其對景觀設計的影響體現在選址與布局、空間構成、植物的選擇和裝飾圖案等方面。本項目將農用地景觀分為谷栗梯田、棗園、杏樹園、蘋果園、槐樹園等五大塊環繞在村落周邊。本文根據地形地貌分別選取一號農用地、二號農用地、三號農用地和四農用地作為典型進行規劃(圖4)。
(1)一號農田位于玉清宮左側和村落人口的交匯處,高差將近20m。在進行景觀規劃時在農田與玉清官之間設置了一條石塊鋪成的盤山路,作為農用地的鄉間小路。村落入口處緊鄰道路,對于這部分景觀,主要通過綠化來連接道路與棗園。
(2)二號生態農田位于西側主路和場地南側鸚咀山之間,這段農用地由于地勢較為平坦且近水系,本設計將其作為生態農田來規劃,主要種植玉米、向日葵、小麥等農作物。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主要對農田和水系、農田和民居以及農田和山系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
(3)三號農田以條狀形式位于場地東南側,整體地勢坡度較緩,主要作為蘋果園生態種植區,與民居和農用地相鄰,主要運用原生植物和石頭來處理景觀邊界。
(4)四號農用地位于村落東北側,由于自然環境優勢,形成了北方特有的石壩梯田景觀。本案在進行設計時,采取石壩梯田的原有石頭材料對其進行修復,增設鄉間小路。在其南側增添了一處麥場,作為谷物收獲時的處理場地。此外梯田內部有部分林地,主要通過鄉間小路的建立構建林地與耕地之間的關系。
3.4道路景觀設計
道路是為動物提供交流和棲息的廊道,對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凈化空氣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案在道路規劃方面主要分為主路和次路并對其綠化設計(圖5)。
項目主路寬6m,采用青石板面鋪裝,在兩側分別留有鵝卵石鋪面的排系水統。主路共分為三種類型,一類道路兩側均為民居建筑;二類道路一側民居建筑一側水系;三類兩側均為綠化帶;項目次路寬度為1.5~3m之間,利用村落內特有的碎石進行鋪設。道路類型共分為4種,第一種為兩側均為民居建筑;第二種類型是一側為民居,一側為水系;第三種類型一側為民居一側為農作物;第四種類型為一側農用地一側水系。
3.5水系景觀設計
在進行水系設計時考慮到對雨洪、處理生活污水以及生態修復等方面的作用,在旱季時對農田調節和氣溫等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圖6)。
因而,在進行規劃時對較為寬闊的地方挖池塘,設置親水駁岸,對于較窄的地方進行深挖,兩側種植利于凈化的植物。此外,對原河道進行清理,使整個河道形成完整的水系網絡。對于整體河道的處理,本案共分為了五種處理類型。第一種是兩側均為林地;第二種是兩側均為民居建筑;第三種是一側為民居,一側為耕地;第四種是一側為道路,一側為耕地;第五種是一側道路,一側民居。
3.6公共空間改造設計
公共空間改造設計方面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對玉清宮古建筑群和孟母祠進行保護和綠化,二是對公共建筑空間進行改造設計(圖7)。
對于玉清宮古建筑群,通過對史料、文獻的收集整理以及整體建筑的現狀評估,對其進行保護。此外,還要建筑樣式的裝飾手法以及技巧等方面進行研究,拓展其社會、文化、歷史、建筑等多方面的價值。對于需要改造部分的公共空間則主要增加幾處為村民提供交流、日常生產、休憩的場所,結合當地特有的文化元素構建傳統村落意向。
(1)玉清官周圍公共空間改造。本案對玉清官主要進行綠化設計,對其正門左側的綠地進行改造,采用中國古典寺廟園林形式打造景深效果,從而構建完整的古建意向。玉清宮右側的小路側主要采用石頭、石板等材料搭配綠植來構建道路體系。
(2)孟母祠周圍公共空間改造設計。對孟母祠的改造主要包括庭院空間意象打造和周邊綠化種植兩方面,院落內部采用碎石進行鋪裝,搭配植物石頭等元素打造靜謐的庭院空間。
(3)其他公共空間設計。根據人流特點和實際功能等選取四處作為公共建筑空間來完善村落結構,包括村落入口石碑、停車場、休憩小廣場和麥場等。提取鄉村特有的石頭矮墻、磨盤、枯樹枝、原生植物、石頭座椅、連鎖石鋪裝、籬笆、茅草涼亭等元素構建鄉村公共空間。
3.7民居改造設計
本項目在進行民居改造時分三種類型,其中對保留較好的部分保留,遭破壞較輕的部分進行修復,對完全損壞的部分進行清理(圖8)。
分別從院落的布局、民居建筑形式、院墻建筑形式和門的建筑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造設計。院落布局分為單體院落和二合院;民居建筑分為三開間、四開建、五開間和兩層民居建筑;院墻分為紅磚和青石、火墻和青石兩大類;大門分為平頂抹灰和紅磚結構以及磚木囤頂結構。
3.8專項設計
3.8.1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本項目的公用服務設施包括小廣場、公共建筑、雜貨鋪、引導系統、室外運動器械等,采用環保的材料為主,根據其具體的服務半徑進行布置。公共建筑,采用合理的景觀生態結構布局,使公共建筑在整體上風格統一。
3.8.2鋪裝及圍欄設計
肖家店傳統村落的鋪裝主要集中在道路和街巷之中,設計上采用天然石板和砂礫,較為耐用且生態性較好,利于排水。鋪裝形式結合村落傳統特色元素進行設計,整體風格統一,突出強調肖家店村豐厚的歷史人文文化。肖家店村圍欄布置于水系周邊區域,采用防腐木材料,在保障安全的同時展現自然、古樸的風格。
3.8.3植物種植設計
本項目在進行植物種植時多注重其生態性,因而采取自然混合式為主。樹種多選用本土植物,降低采苗壓力,減少養護成本,提高成活率。此外,在搭配時充分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以達到四季景觀的均衡性。在水生植物的選取上注重其凈化功能,例如,蘆葦、荷花、香蒲、水蔥、大漂等。
3.8.4照明設計
本項目照明設施多為高光效、低耗電的光源產品。注重新能源與LED的結合,盡量減少維護的成本。在光的照度方面,采用環境照度水平在51x左右的光源,減少對游人和動植物的影響。色彩方面采用照明燈光較為柔和的燈光,避免其不良影響。
4結論
本研究將景觀生態理念與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提升相結合,分別從農用地景觀、道路景觀、水系景觀和建筑景觀方面對其進行了規劃與設計。其中農用地景觀分為耕地和林地,耕地是分布于北側石壩梯田的谷栗種植區,主要種植油菜花、向日葵等兼具觀賞、經濟價值的植物。林地則指分布在主道路南側重新整合的棗園、杏樹園、蘋果園和槐樹園。對于道路景觀,本文對主路進行適當的修整和拓寬,并對整體道路系統的綠化進行了設計。由于人為活動的影響導致水系生境狀態較差,因而本案對河道進行了清理和綠化,植物方面盡量選擇對水系具有凈化能力的植物,用以應對雨洪威脅和蓄水。公共空間方面:一是對玉清官和孟母祠的空間布局、建筑構成要素進行保護和發掘并對完善建筑周邊綠化系統;二是在村落內部增加幾處供村民日常活動的公共空間。民居建筑則主要從院落布局·、民居建筑外立面、院墻外立面和大門改造幾方面進行設計。
本文通過生態學與設計學巧妙的結合,促進了傳統村落景觀的生態保護與景觀設計之間關系的發展,為以后傳統村落的開發和建造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