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煒
【關鍵詞】 高考;解讀;特色;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14—01
一、新一輪高考改革的主要特色
1. 走班制教學模式將成為新趨勢。由于新一輪高考改革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由全國統一考試的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的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中選擇三科的成績組成。這樣,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業水平考試的選考科目,學生選課勢必將變得多樣化,由于課程組合增加,選課走班教學模式將會成為一種新常態。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固定班級授課制,更加充分地關注到了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個性及特長,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個性差異與個性發展的關注與尊重,有利于培養具有個性化的創新型人才。
2. 分層教學模式將成為新常態。如何根據學生的文化程度及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成為中學目前必須探索的緊迫課題。學業水平考屬于水平性考試,達到高中畢業要求即可;選考屬于選拔性考試,將在高考中面臨激烈競爭。因此,雖然是同一科目,作為學考還是作為選考,兩者的要求和難度卻有著本質的區別。由于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中,同一科目,部分學生只將其作為學考科目,部分學生則會將其選定為高考選考科目,這就要求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潛力傾向和專業選擇等不同類型進行分層教學,使學生在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3. 學科均衡發展將成為新焦點。按照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語文、數學、外語是每個學生必須報考的科目,在錄取中所占權重很大,這必然使學校的課時安排、師資配備、教學資源都將進一步向語、數、外三科傾斜,使其處于高中教學中的絕對核心地位。與此同時,選考科目則必然會在客觀上受到一定影響。由于受未來就業形勢的影響,一些選考科目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將顯著提升,一些選考科目則必將出現“門前冷落鞍馬稀”的窘境。
4.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成為新方向。新一輪高考改革普遍實行“兩依據一參考”,其中“一參考”是指高校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新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從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客觀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整體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促進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要求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成長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要求普通高中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進一步推動學校多樣化特色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發展的需要。
二、要勇于探索實踐,迎接高考新挑戰
1. 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成當務之急。新的高考制度打破唯分數論的高考錄取機制,取消文理分科,將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考成績錄取,綜合素質評價成為學校管理和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這些變化必然會推動高中教育教學理念的變革。新一輪高考改革無疑會打破傳統封閉僵化的教學模式,使傳統單一的授課模式受到嚴重沖擊,要求教師必須從應試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必須從過于偏重文理轉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必須從單一關注學生的分數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科教師向育人教師轉變,從學科知識向學科素養轉變,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2. 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至關重要。新高考方案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一線教師,要正確解讀、理解新高考方案,按照新高考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不斷發展和提升自己,強化自身的專業素養。新高考方案需要一專多能的教師,在專業教學方面,要有開設多門選修課的能力,既要具備必修課的專業知識,又要對選修課的知識有較好的掌握,以適應學校因課程變化作出的師資調配。
3.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迫在眉睫。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設計教學內容,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形成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傳輸者、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推動者、促進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協作學習,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掌握、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中充分展現學科價值,強化應用意識,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走進課堂。
4. 育人為本是立德樹人的關鍵所在。從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來看,選課走班制必將成為學校教育的常態。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要求老師不僅要關注自己的課堂教學,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及行為變化。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從事著培養人才的事業,必須要弄清楚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這既是新時期培養人才的時代要求,更是新時代賦予每個教師的神圣使命。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