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鳳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高校也迎來了第一批00后大學生。00后成長在國家高速發展的時期,沒有經歷過民族的弱亂,在此背景下對00后大學生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孝老愛親、家國情懷等方面開展調查研究,非常有助于對00后大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道德觀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道德觀;調查
一、調查目的及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
2018年,高校迎來了第一批00后大學生。00后成長在國家高速發展時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有效教育的前提是全面客觀的了解,我們不能想當然的認為00后就是沒有責任沒有擔當的一代、就是垮掉的一代。因此,對00后大學生的道德觀調查研究有助于掌握當代大學的思想動態,并給予客觀評價;有助于提高大學生道德觀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有助于創新當代大學生道德觀教育模式和途徑。
2.調查基本情況
筆者于2019年4月初對黑龍江省兩所高職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共收集問卷3738份,其中有效問卷3735份,有效回收率為99.92%。專業涉及護理、醫學檢驗、臨床醫學、藥學、口腔醫學、涉外護理、涉外工程、工程技術、高鐵技術等;男生占22.28%,女生占77.72%;以大一學生為主占61.08%,大二學生占38.34%,還有21位大三學生填寫了問卷,占0.56%。能夠充分反映00后大學生的道德觀現狀。調查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調查者的性別、年級、專業等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問卷主體,分別從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孝老愛親、家國情懷等方面設置問題,每方面設置3個問題。題目均采取封閉與開放相結合的方式,每個問題設置4-5個選項,并在題目后面可以寫出自己的其他想法。
二、調查結果統計
《倫理學大辭典》認為,道德觀是指“對道德的認識和觀點。多是指對全部道德現象的認識和觀點,有時也是指對某一類道德現象的認識和觀點。”本次調查主要從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孝老愛親、家國情懷及道德現狀、原因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1.誠實守信方面
誠實守信是人與人之間的基礎性道德規范之一,也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方面。誠實守信就是真誠老實,遵守諾言。在“你認為道德對于自己行為舉止的約束作用大么? ”問題的回答上80.39%的同學選擇了“很大”18.49%的同學認為“一般”。在“ 你怎么看待考試中的作弊行為 ”的問題回答上,68.81%的同學選擇了“從來不作弊”。在“對于偽造貧困證明獲得助學金你怎么看”的問題回答上,86.14%的同學選擇了“實事求是,把名額留給需要的同學”。通過調查數據可見,當代大學生的絕大多數能夠做到誠實守信,而部分同學可能受外界情況影響而做出其他選擇。因此,在誠信教育上,學校要特別注意給同學們營造誠實守信、紀律嚴格的校風校紀、考風考紀。
2.文明禮貌方面
文明禮貌是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個人素養的體現,同時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在“宿舍熄燈后,你的電話還沒打完,你會怎么做”的問題回答上,83.36%的學生能夠做到盡快掛斷,而不是我行我素不顧他人的感受。在“在公共教室上課時,你怎樣處理自己產生的垃圾”的問題回答上,有88.01%的學生能夠做到自行處理掉,而不是隨意丟棄。在“你外出時游玩時,看到漂亮的花草樹木、名勝古跡等”會怎么做時,88.66%的學生能夠做到從不踐踏攀爬,很多同學在問題后備注只拍照留念。可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學生在公共場合能夠做到很好的自律,也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在社會公德方面做得還是很好的。
3.孝老愛親方面
孝老愛親是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也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刻板印象中,很多人認為00后是比較自我、自私的,不太會體會和理解父母的付出、比較愛啃老。而在“你做事情會顧及父母的感受嗎? ”的問題中,76.48%的學生都選擇了“經常顧及”,只有1.52%的同學選擇了“很少顧及”或“從來不顧及”。在“畢業后,你還會花父母的錢嗎?”的問題上,60.62%的學生選擇了“不會,要努力工作,孝敬父母”,只有0.35%人認為“父母賺錢就是為了孩子”。而在“看到摔倒的老人,你會怎么做”的問題上,62.15%的同學選擇會主動幫助,但也有9.07%的學生選擇了“只旁觀,不幫助或視而不見”,21.78%的學生選擇了“看到有人幫助,才會去幫助”。而在另一道“你認為影響大學生道德水平的因素大小”的排序題中,大部分同學把社會環境因素排在了第四位,整體權重在父母言傳身教、學校教育和個人因素之后,可見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需要多管齊下,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共同努力。
4.家國情懷方面
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對提高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意識具有重要時代價值。而家國情懷的培養,首先就是關注國際國內形勢,關注國家發展大勢。在“你看時政新聞嗎?”的問題上,只有36.89%的學生選擇“經常看,國家大事與自己息息相關”,而認為“國家大事與自己關系不大或為了完成相關作業才看”的同學達到55%以上。在“大學生道德現狀與自己的關系”的問題上,81.3%的學生還是認為息息相關的。在“你愿意為提升大學生道德素養做些什么?”的問題上,73.3%的同學能夠做到“積極弘揚正能量,提升大學生整體道德素養”,只有0.43%的學生認為與自己無關。對于第一個問題的回答,讓我們看到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或家國情懷的教育亟需重視,而后兩個問題的回答有讓我們感到比較欣慰。
三、結論與思考
1.文明誠信方面比較樂觀,仍需加強引導
文明誠信對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推動社會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看到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誠實守信、文明禮貌,但在部分情況下,也會出現動搖,比如監管不嚴時、其他人有不誠信不文明的做法時等。但90%的學生們基本都能做到守住道德的底線,顧及他人的感受,這讓我們比較樂觀,但在個別時候仍需加強引導,例如加強考試誠信教育等。
2.家國情懷方面稍淡薄,亟需教育引導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看到很大比重的學生家國意識比較淡薄,17%以上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的道德現狀與自己關系不大,25%以上的學生認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40%以上的學生認為國家大事與自己關系不大或者無關,這些數據警示我們,對青年大學生家國情懷方面的教育亟需加強,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注:本論文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國傳統文化視閾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研究”(課題編號:16G56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