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全”;“真”;“實”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49—01
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一直是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語文能力的提升和態度、情感、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建構,高效課堂就成為必然選擇。高效課堂之高效定然以教學效果為標,以學生所得為要,從教和學兩個維度加以考察,并因之采取對癥下藥的措施加以改進,以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現從教學維度就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談幾點策略。
一、備課要力求“全”
為高效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教師首先應做好備課工作。小學語文的備課要力求做到“全”。1.扎扎實實備教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課前,教師應該備好《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的教材內容和基本目標要求,清楚教材的章節體系,詳細了解課文的出處、作者生平及相關文史知識,挖透課文涉及的字詞句段,弄準字詞的讀音、筆順。有條件的教師可以采取年級組集體備課的辦法集思廣益,也可以觀看網絡上同一節課的優秀教學案例多方面借鑒,基于提高教學實效從各個角度斟酌確定教法。2.個別課還要備感情,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第十一課《十里長街送總理》前,筆者看了3遍長安街上送總理的網絡視頻,充分地醞釀和積累了情感,授課時以深情的范讀和講解成功地對學生實施了“情感移植”,使學生們幼小的心靈中播灑下了“人民總理人民愛”的真情實感。3.要備學生。教師教的對象是學生,因而掌握學生情況就顯得非常重要。備課時教師要詳細掌握學生的學情、學業水平、班級氛圍、課堂習慣,還應該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個性愛好、近期變化、到校情況、作業情況、近期上課表現等等,進而調整教法適應學情,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4.要備環境。即要備教室及外部的基本情況,注意季節、天氣、溫度等因素,必要時要提前調試好現代教育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室裝飾與布置,準備好教具,一切為高效課堂服務。
二、課堂教學要“真”
當下,部分教師單純追求課堂教學的大而全,教具和學具的使用令人目不暇接,使得學生習慣于聽從教師的“調遣”,整堂課學生忙忙碌碌卻了無所獲;簡單無效的提問設計又助長了課堂的表面繁榮,使學生不善于思考和表達,往往造成知識點的“碎片化”,缺乏了整體性和系統性,也因之少了學生對課文內容整體的“沉淀”式體驗,變成徒有形式的低效“假”課。因此,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應該某個角度上力求“回歸”,回歸“真”效果的課堂。首先,要少些“花架子”,教具學具不是每課必用,現代多媒體設備也不是非要不可,應該多從夯實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語文能力入手,從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入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追求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其次,課堂教學應該酌情“慢”下來,留足學生相互交流、討論辯論的時間,力求“深度學習”。最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愛上語文,喜歡上寫作。
三、課后要做到“實”
課后聯系和課后作業是課堂的重要延伸。一方面,要加強家校聯系,課后聯系應該成為課堂的延續,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APP平臺等強化課后聯系,及時為學生解疑釋惑,助力高效課堂的實現;另一方面,要重視課后作業的布置檢查。課后作業布置工作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知識的鞏固以及語文學習技能的強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傳統小學語文作業布置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作業內容繁雜、作業完成困難的問題,這會讓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降低,因此,需要對作業內容予以優化,讓作業品質得到有效提升。1.要在作業整潔、書寫格式及用筆規范等常規化要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可以嘗試讓學生自行設計作業,如字音、字形的比較練習,閱讀感悟練習等等。2.作業要著力實現多樣性與趣味性的結合。作業設計應針對學生的認知心理,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思維的發展。如,讓學生演一演、畫一畫,制作小報、設計標語、進行調查研究等等。3.要對教學時間進行有效控制,讓學生的課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因此,教師必須控制作業量,精選練習,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效益。4.要注意作業布置的靈活性與層次性。學生各自學情不同,稟賦潛力展現的先后不同,這就要求作業設計應體現層次性,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