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


[摘?要]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農村電子商務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基于寧波淘寶村實踐概況,結合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從資產建設的角度出發,對電商農戶個體自然、物質、金融、人力和社會五項生計資本進行識別和賦能機制設計,以促進電商賦能農戶的生產生活,實現其安穩致富的可持續生計,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農戶;鄉村振興;生計資本;可持續生計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9)08-0087-04
Abstract: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mmer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Ningbo Taobao Village, combined with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set constructi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mpowerment mechanism of the five subsistence capitals of e-commerce farmers natural, material, financial, human and social are designed to promote electricity. The business can make the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fe, realize their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d help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 E-Commerce; Rural Households; Rural Revitalization; Livelihood Capital; Sustainable Livelihood
一、引言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2019年4月,浙江省發布《浙江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全面創造農民美好生活等重點工作。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培育農村三產融合新產業新業態是產業興旺的主抓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之一。
長久以來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對接不順暢是農村市場的主要問題,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較好實現小農戶與市場的銜接,在此過程中,農民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是共建共享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電子商務如何賦能農戶實現安穩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進行創新機制設計,就成為研究的關鍵問題。
二、寧波淘寶村發展概況
鄉村振興的動因和目標是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安穩致富。淘寶村本質上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背景下的產業集群現象。電商農戶作為農村社會淘寶村中最小的生計單位,其生計變遷成為農村經濟產業興旺的重要體現。本研究以淘寶村中的電商農戶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農戶生計為中心,進行電商賦能農戶的創新機制設計,實現電商農戶可持續生計,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2018年,我國淘寶村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廣泛分布在24個省市區。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發祥地之一,近年來浙江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尤為迅速。2018年浙江省淘寶村數量達到1172個,位居全國第一,全國十大淘寶村集群中有6個在浙江省。阿里研究院2018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十大集群淘寶村中,浙江省內淘寶村達到537個,分布在寧波的淘寶村達到131個,主要分布在慈溪市、余姚市、寧海縣、海曙區、鄞州區、鎮海區等地,見表1。
三、電商賦能農戶生計基本分析框架
傳統的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農業專業大戶、家庭作坊式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目前,直接開展網絡銷售的農戶仍屬于少數,銷售農產品生產源頭多為零散農戶。農村電子商務只有真正賦能農戶,切實提高農民個體與家庭收入,實現可持續生計,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鄉村振興。
以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前端農戶即淘寶村中經營電商的農戶為主要機制設計對象,基本思路如下:以英國海外發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續生計分析方法(如圖1)為基本設計框架,從資產建設的角度出發,將電商農戶置于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電子商務生態背景下,以個體自然、物質、金融、人力和社會五項生計資本為核心,研究五項資本如何變化及組合,在個體能力及外部政策、制度與程序的影響下,形成電商農戶不同的生計結果。在此基礎上,對電商賦能農戶進行路徑及機制設計。電商農戶的生計資本是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能夠為其生產經營及社會活動創造價值保證其生計的價值,五大生計資本有其特有的物質存在和表現形態,是實現電商農戶安穩致富的關鍵因素。
(一)電商農戶生計自然資本(NC)
在實地調查中發現,淘寶村中的農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供應鏈前端農戶,指開設網店直接從事電商行業提供相關服務的農戶,一類是供應鏈后端農戶,指不直接經營電商行業但為電商網絡銷售提供農產品貨源的零散農戶。以上兩類農戶是本研究中進行機制設計的電商農戶的統稱。在調查中發現,淘寶村的主營產品一般為農副初級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如淘寶村發展中遂昌模式中的農產品、沭陽模式中的花木產品、沙集模式中的木質家具產品等。這些初級產品及加工品為電商農戶的生計創造價值。電商農戶的自然資本存在形態是指能為其生產生活創造價值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的總稱。因此,可將電商農戶的自然資本分為兩類,一類為有形自然資本如農戶種植農產品所依賴的特定土地資源、農產品資源,一類為無形自然資本如氣候資源。
(二)電商農戶生計金融資本(FC)
電商農戶的金融資本存在形態是指能夠維持電商農戶正常生產生活活動的金融資源。總體來說,電商農戶的金融資本主要來自于其儲蓄、貸款、債券、股利分紅、商業性保險等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電商農戶收入、政府救助補貼、社會保障收入、借款等。長久以來農民辦理金融業務存在諸多不便,其金融資本資源獲得渠道和途徑非常有限,這從根本上增加了農村電商的發展難度。
(三)電商農戶生計物質資本(PC)
電商農戶的物質資本存在形態因其從事行業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是指維持電商農戶基本生計水平的物質性資源,可分為公共和私人物質資本資源兩類。電商農戶的公共物質資本資源包括電商行業相關公共基礎設施,如淘寶村中的交通和物流基礎設施,公共網絡平臺及設施,行業生產基地等;電商農戶的私人物質資本包括以家庭為單位的電商經營基礎設施,如電腦及經營相關配件、廠房、住房和倉庫、交通工具等。公共物質資本資源為私人物質資本資源的積累提供前期基礎。
(四)電商農戶生計人力資本(HC)
電商農戶的生計人力資本資源是指能夠為其帶來價值以維持生產生活水平的農戶體力和智力資源總和。按照電商農戶人力資本資源的獲得途徑可分為兩類:無償獲得型和有償獲得型。無償獲得型是指自然賜予型人力資本資源,如電商農戶的年齡、健康狀況等體力水平存在形式。有償獲得型指電商農戶個體或家庭需要支付相應經濟成本方可獲得的人力資本積累,如專業電商理論與運營技能教育、培訓、人情往來成本等。
(五)電商農戶生計社會資本(SC)
電商農戶的生計社會資本資源是指能夠帶來價值增值以維持其生計目標的社會關系網絡資源,包括電商農戶以家庭為單位跟個體和與社會組織的關系資源。個體社會關系主要指電商農戶與家人、朋友、其他電商從業者的關系,社會組織關系主要指企業組織、政府組織及非政府組織等的關系。根據關系資源的強弱,社會資本關系可分為強關系與弱關系,為電商農戶帶來的社會資本價值也因關系強弱程度不同而不同。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電商賦能農戶創新機制
鄉村振興背景下電商賦能農戶的基本原則是以農戶作為電商經營的主體,以農產品及副產品為主營產品,以集群農業產業化為主要手段,實現電商農戶的五項生計資本價值的積累增值,即電商農戶安穩致富的機制設計。
(一)自然資本賦能電商農戶
1.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盤活自然資本價值
土地是電商農戶賴以生產與生活的最為典型的自然資本形態。鄉村振興背景下,應通過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措施的推進,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從根本上盤活電商農戶的自然資本價值,為農村電子商務經營注入根本動力。
2.通過頂層設計和產業規劃,實現自然資本可持續增值
政府應遵循鄉村振興總體戰略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機制,對于適宜發展農村電商產業進行頂層設計和產業規劃,對于不適宜開展電子商務的產業加強線下優化,提高農產品品質、生產標準,并加強其品牌建設。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實現電商農戶自然資本的可持續增值。
(二)物質資本賦能電商農戶
1.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提供物質資本增值基礎
電商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多以戶、村為單位,而網絡基礎設施、物流基礎設施是農村電子商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基本公共物質資本保障。在現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網絡與交通是電商農戶發展的兩大制約因素,也是農戶享受電子商務公共產品供給和公共政策紅利的前提。
2.優化個體物質資本建設,實現物質資本增值
對于已經從事電商行業的農戶,應充分利用個體物質資本進行規模化增值,同時結合相關制度政策進行創新或轉型。這對于農戶自身要求較高,應重點引導和鼓勵創業能人、電商帶頭人等群體。
(三)金融資本賦能電商農戶
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貸款,但銀行網點主要集中在鄉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電商農戶資金的支持力度。因此,應推進出臺信貸優惠政策及制度,給予電商農戶政策優惠支持。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應設立電商助農專項資金,加大電商相關網絡、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提高電商農戶金融資本積累。
(四)人力資本賦能電商農戶
1.加強無償型人力資本建設,集聚電商農戶人力資本存量
電商農戶無償型人力資本主要來源于從事電商農戶的個體體力、知識、技能,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一是政府通過相關政策進行人才引進,增加招商優惠,吸引商家入駐;二是增加農村電子商務的宣傳和人員培訓,引導農戶自愿參與電子商務經營活動。
2.優化有償型人力資本建設,增加電商農戶人力資本增量
電商農戶的有償型人力資本建設,需面向農戶組織高質量的電商培訓,重點培育和孵化有創業和電商從業經驗的帶頭人群體,同時建立社交平臺和社群交流群,增加電商農戶個體之間、個體電商農戶和電商平臺、電商協會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
五、社會資本賦能農戶
(一)維護個人社會關系網絡資源,集聚電商農戶社會資本價值
基于最基本的個體家人、朋友、同行從業者的個體社會關系網絡,電商農戶應重視社會資本投資,充分利用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人群關系網絡,重點關注與農村電商經營與管理相關的、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電商從業者的交流。一方面,可吸引想從事而未從事的人員加入到農村電商隊伍;另一方面,基于個體社會關系網絡,也可集聚優質網商間的合作,實現產業集聚。
(二)優化組織社會關系網絡資源,提高社會資本轉化率
電商農戶與企業組織、政府組織及非政府組織等的關系強弱與其社會資本價值高低關系密切。應在農村區域內增加規模較大電商企業或平臺的宣傳與培訓,政府可以多渠道推介電商經營成功案例,建立電商農戶與政府、非政府組織交流與互動的線上、線下平臺。
[參考文獻]
[1]邵明.鄉村振興與農村電商發展[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2]葉秀敏,汪向東.東風村調查——農村電子商務的“沙集模式”[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3]曾億武,陳永富,郭紅東.先前經驗、社會資本與農戶電商采納行為[J].農業技術經濟,2019(3):38-48.
[4]楊麗莎,楊莉.淘寶村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寧波余姚蘆城村的調研分析[J].經濟論壇,2016(9):103-107.
[5]馬澤波.農戶稟賦、區域環境與電商扶貧參與意愿——基于邊疆民族地區630個農民的問卷調查[J].中國流通經濟,2017(5):47-54.
[6]濮海坤.基于“互聯網+農民”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探析[J].對外經貿,2018(7):121-122,127.
[7]劉志堅,吳長孫.農村電商模式探討與發展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7(3):77-79.
(責任編輯:郭麗春?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