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飛 魏俊 楊俊 張新紅 劉芬芬


[摘要]目的 探討自我管理模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LDH)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我院200例在CT引導經皮脊柱內鏡下行髓核摘除術的LDH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教育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模式。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自我管理評定量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評分 、疾病相關知識達標率,比較兩組的康復效果。結果 通過自我管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的VAS、QOL評分低于對照組,自我管理評定量表評分級基本知識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LDH術后康復中應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預效果滿意。
[關鍵詞]自我管理模式;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9(c)-022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model i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of 2017, 200 patients of LDH treated with CT-guid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self-management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self-management assessment scal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QOL) scale and compliance rate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by self-management model, VAS and QO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elf-managerment assessment scale scores and compliance rate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model i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LDH is satisfactory.
[Key words] Self management mode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由于椎間盤髓核病變及纖維環破裂后,組織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引發腰痛、下肢放射痛并造成腰部活動受限、感覺障礙及肌力下降等,影響正常生活[1-2]。手術治療是主要手段,微創介入手術有術后疼痛緩解快、切口小、下床活動時間早、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因此容易使患者產生放松心理,在未完全康復前從事各種危險動作,導致術后早期復發[3]。因術后康復、功能鍛煉對疾病治愈有重要作用[4],所以康復階段仍要進行護理干預鞏固療效。本研究對觀察組100例手術治療LDH的患者,在術后常規教育模式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模式,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我院在CT引導脊柱內鏡下行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治療LDH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歲;病程>3個月,保守治療無確切效果;符合LDH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有腰椎開放手術史者;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中,女42例,男58例;平均年齡(42.24±9.51)歲;平均受教育年限(6.79±3.22)年;平均病程(5.23±1.31)個月。觀察組中,女51例,男49例;平均年齡(39.13±9.71)歲;平均受教育年限(7.51±3.15)年;平均病程(5.31±1.02)個月。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及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常規教育模式。指導患者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及準備,包括術中體位的訓練、術后健康教育指導、功能鍛煉、疼痛護理、心理護理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模式,具體干預方法如下。①成立自我管理小組:包括專科醫生、專科護士、康復師等,對組員進行培訓,組員能掌握自我管理教育的內涵及評價標準,對患者行規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6-7]。②建立患者個人檔案:記錄患者基本信息,評估患者的接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并記錄在檔案內。③自我管理教育:向患者介紹自我管理的理念、目的及在術后康復鍛煉中的重要性[8]。講解疾病的基礎知識,圍術期護理重點,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④自我管理規劃: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自我管理規劃,根據疾病的進展分階段來規劃,如術前側重掌握體位訓練,醫患術中配合;術后側重掌握功能鍛煉及日常正確生活姿勢。⑤自我管理支持:開展多形式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動,如公休座談會、健康教育課堂,問卷調查等方法;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康復知識的宣教和指導,一對一的進行功能鍛煉動作的示范;通過PPT演示正確的腰背肌功能鍛煉方法及姿勢,幫助患者學習術后康復知識,如日常生活姿勢的指導,提取重物的方法,運動時應避免的不良動作。將所有健康教育內容的資料,交予患者便于出院后繼續鍛煉,以鞏固療效。⑥評價自我管理:根據患者的自理能力,制定相應的評價量表,由患者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每日完成的鍛煉量、鍛煉方法及時間。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比較兩組在手術當前、術后第3、10 天的疼痛評分情況,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②參照相關文獻制定自我管理評定量表,共22個問題,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好[7]。③患者術前、術后、及出院時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評價患者生活質量[9],問卷涉及患者站立、行走、穿衣、坐、工作等日常活動,總分24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低。④疾病相關知識達標率,采取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LDH的相關知識,包括佩戴腰圍、功能鍛煉方法,行、走、坐及臥的掌握程度,>80分為達標。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前后VAS評分的比較
兩組術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第3、10天 VAS評分均低于術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第10天 VAS評分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量表評定的比較
兩組干預前自我管理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我管理評定量表評分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自我管理評定量表評分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干預前后QOL評分的比較
兩組干預前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QOL評分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QOL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4兩組干預前后疾病相關知識達標率的比較
兩組干預前疾病相關知識達標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疾病相關知識達標率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疾病相關知識達標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3討論
在人體組織結構中,腰椎間盤是最容易產生退行性改變,保持脊柱內外處于平衡狀態是進行各種功能活動的重要前提[10]。手術完成僅是治療的開始,術后康復才是至關重要。現臨床的微創介入手術,術后當天就能下床,很多患者會掉以輕心,忽視術后康復、功能鍛煉及糾正不良生活姿勢等。腰背部核心肌肉力量不足及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都會延誤疾病的恢復,導致再突出復發的嚴重后果[11]。有效的自我管理可糾正患者錯誤行為,通過對患者進行疾病管理技能和知識的教導,調整個人行為,能提高患者對疾病恢復的自我管理能力[12]。
本研究從疾病知識教育、康復功能鍛煉等方面著手,以患者最關心的術后康復內容為指導,采用多種模式的教育方法,讓患者接受專業的健康教育、掌握出院后自我鍛煉方法及自我監控的標準,出院后能繼續正確的康復鍛煉。在自我管理模式干預后,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手術順利完成,疾病治療初見成效的情況下,患者能將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積極的參與到如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習中來,形成良性循環。自我管理是指個體為了維護自身的健康而每天進行的活動,它強調了人在應對疾病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任何人都有評價和管理自己的能力[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預后,術后第3、10天的VAS評分低于照組;自我管理評分高于對照組;QOL評分低于對照組;疾病相關知識達標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自我管理模式在LDH患者術后康復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重視術后康復,加快腰椎正常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孫敬龍,李麗.懸吊運動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4):374-376.
[2]陳麗菁.階梯式康復護理干預在微創腰椎問盤突出患者術后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 14(24):157-158.
[3]馬高瓊,胡桂蓮,張燕,等.CT監測下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8, 24(3):161-163.
[4]伍紅平,王芳.微信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 17(35):83-85.
[5]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介入學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介入和微創治療操作規范的專家共識[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48(1):10-12.
[6]謝敏華,潘泓.Orem自理模式護理在慢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3):170-172.
[7]杜蕊,段寶鳳,朵林,等.我國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7,15(18):2202-2204.
[8]溫艷.自我管理模式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0):18-20.
[9]劉永梅.延續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5):216-218.
[10]聶娜妮.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早期康復鍛煉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16):108-109.
[11]韋佳佳,賴福崇,李文豪,等.腰椎間盤突出引發疼痛的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6):17-24.
[12]李曉霞,陳秀桃,盧清朗.自我管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康復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9):11 674-11 675.
[13]郭賢菊,繆英,張琳燕.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成效初探[J].浙江臨床醫學2014,16(6):1007-1008.
[14]Gruman J,Vonkorff M,Reynolds J,et al.Organizing health care for people with seizures and epilepsy[J].J Ambul Care Manage,1998,21(2):1-13.
[15]Von Korff M,Gruman J,Schaefer J,et al.Collaborative man-agemen of chronic illness[J].J Ann Intern Med,1997,127(12):1097-1102.
(收稿日期:2019-03-18?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