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確立與文化自覺

2019-11-22 14:55:03張淑娟陳憲章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4期

張淑娟 陳憲章

【摘 要】抗戰前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并確立,確定了中國共產黨文化體系的邊界和文化思考的半徑,為文化反思提供了契機,成為其全面文化自覺的起點。以政治轉變為基礎,中國共產黨將中華民族視為整體,以文化的民族性與繼承性為縱軸,以文化的時代性為橫軸,以二者的交叉點為原點自覺建立自己的文化坐標,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體系,并以此為標準重新審視和評估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價值,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方案。作為文化自覺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又將文化的“民族性”置于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首位。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自覺;文化坐標 ;民族性;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作 者】張淑娟,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法學博士。江蘇徐州,221116。陳憲章,大連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法學博士。遼寧大連,116600。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4-0001-008

1840年以降,從總體上看,中國文化思想經歷了兩次歷史性轉變,即從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覺,再從文化自覺過渡到文化自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討論也伴隨著近代中國整個歷史進程,反映了民族精英面對異質文化的掙扎與選擇。2016年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講話中提出“四個自信”,進一步擴展和完善了十八大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用“文化自信”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根基與文化血脈。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41縱觀近代中國100多年的滄桑巨變,文化的起伏最大,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一定意義上,在近代中國“所打擊最甚者也是最難復興者正是 ‘中國文化”[2]。近幾年對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及相關問題的討論已經形成一個研究熱潮。① 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礎上,回到中國共產黨全面文化自覺的源頭,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立對中國共產黨全面文化自覺的促進作用作為切入點,認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和確立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文化自覺的開端,正是這一意識形成過程使中國共產黨從時代需要出發,開始認真思考傳統文化之于當時中國與未來中國的意義,之于中國共產黨的意義,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文化的時代性與民族性、形式與內容、價值判斷與選擇等相關問題。作為文化反思和反省的結果,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被完整提出,而作為全面文化自覺的組成部分,文化的“民族性”被置于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首位。

一、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與確立

帝國主義國家的不斷入侵激起中國人強烈的民族意識,以民族獨立和民族建設為基本訴求的民族主義成為近代中國的基本底色,因此近代也成為中國民族雙重構建的起點。日本全面侵華將中國人的抗爭推向極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發展的最高成就……從而劃定了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社會動員的最大邊界”[3]。這樣,“中華民族”作為精神空間與以既有疆域為基礎的政治空間相對應,成為當時主要社會力量政治想象和實際運作的基礎。中國共產黨也根據抗戰形勢的變化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政策主張:從以強調階級劃分為基礎的世界無產階級整體利益,逐漸轉變為關注世界無產階級共同利益的同時,肯定和強調自己的國家與民族利益,將國家與民族作為利益共同體,以民族國家話語體系為基礎思考中國現實問題,與這一原則相對應的民族國家建設思想逐漸形成,與民族國家思想形成過程相對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逐漸形成并確立。

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在政治實踐上首先表現為高舉“三民主義”旗幟,將其作為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系統的切入點,也作為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礎,而其中的“民族主義”主張更是兩黨握手言和的前提。早在1924年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就指出:“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國民族得自由獨立于世界……蓋民族主義對于任何階級,其意義皆不外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故民族解放之斗爭,對于多數之民眾,其目標皆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4]118這就對“民族主義”的內涵作出清晰表述,指出國民黨之民族主義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國家,并劃定了中華民族的外部邊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與國民黨一大之“三民主義”具有一致性,“中國共產黨從來就贊助革命的三民主義。……因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民族主義,給人民以民主權利的民權主義,改善人民生活和發展國民經濟的民生主義,是與共產黨的主張相容的。因此,中國共產黨現在依然贊助革命的三民主義,主張恢復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繼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5]818-819。中國共產黨是“三民主義”堅定的擁護者和執行者,“共產黨方面,十年(1927年至1937年——引者注)來所實行的一切政策,根本上仍然是符合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的。共產黨沒有一天不在反對帝國主義,這就是徹底的民族主義”[6]368,“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愿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斗”[7]399,并將“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作為國共合作后應頒布共同綱領的重要內容。可見,中國共產黨在不同場合對“三民主義”的反復強調,一方面與一直以“三民主義”忠實繼承者自居的南京國民政府拉近距離,尋求合作;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也作為孫中山事業和革命精神的繼承者,為自身的政治轉變尋找到理論依據,為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尋找入口。

以“三民主義”話語體系為基礎,對應地,中國共產黨開始創造性地接納和使用“中華民族”,豐富的政治實踐和歷史契機為其接受“中華民族”符號,并從內涵和外延上進行全面闡釋提供了基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為中華民族提供了成為完整‘民族概念的全部要素:歷史動因,形成機制,神話過程,文化結構,以及一系列政治文化符號”[8]268。不過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理解和接受經歷了一個過程:從“中華民族”只指漢族到所指不確定,再到“正在形成中的“近代的民族”,從“中華民族代表中國境內各民族,因而它是中國境內各民族的核心”到“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代表中國境內各民族之總稱”。1最終,“中華民族”被視為各民族的統稱,各民族與中華民族處于不同層次,兩者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一改之前所指不確定或者兩者既可“聯合”又以“分離”的平行并列關系,“中華民族”地位得到提升,既高于各民族又與各民族存在密切關系,成為與既定疆域及政治空間對應關系的現代民族(nation)。從此,“中華民族”在“三民主義”特別是其中的“民族主義”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體系和實踐框架中。“中華民族”符號及其內涵與外部邊界的確定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重要的政治資源,但是,要將具有巨大邏輯力量和統合能力的現代民族符號轉化成實際的動員力量還需要填充符合時代需要和民族特征的具體內容。

能夠提升民族凝聚力、激發民族自信和抗戰熱情的內容顯然主要來自民族發展的最深處,“在民族的核心處,我們無疑可以找到一堆敘事;這些敘事包括起源的故事、建國先祖的神話以及(國族)英雄的系譜。在民族起源處,我們發現民族起源的故事”[9]121。隨著抗戰的深入,中國共產黨舉辦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進行抗戰宣傳,挖掘和動員一切資源為抗戰服務。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現代民族國家構建的開端,對中國共產黨而言是重要的政治資源,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都成為重要的宣傳符號。在抗日戰爭開始后,中國共產黨通過召開紀念大會、座談會,發表紀念性文章、社論,發布通告、標語口號等各種形式,總結辛亥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宣傳全面抗日救國的主張,進行中華民族整體觀念的宣傳。“不要人民群眾參加的單純政府的片面抗戰,是一定要失敗的。因為它不是完全的民族革命戰爭,因為它不是群眾的戰爭。”[6]366中國共產黨在紀念文章和社論中,分析了民眾在抗戰中的重要性,“只有發揚民氣,喚起民眾,組織民力,才能動員和組織整個民族力量抵制日寇的入侵”[10],并對如何喚起民眾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提出具體建議:“盡量發揮人民的作用,使人民的意見,獲得表達,受到尊重,人民的力量,有所表現,受到重視,使民國之為民國。”[11]從1935年開始,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明確將軒轅黃帝稱為“中華民族始祖”,規定每年清明節都到黃帝陵舉行祭祀活動,祭祀黃帝陵成為一種凝聚共同民族情感的國家儀式,完成了對血緣起始者所具有的本源性和終極性在程序上的認證,具有血緣關系的后人獲得了資格上的正當性,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身份、權利、責任。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后,1937年4月5日,國共共祭黃帝陵,毛澤東起草的《祭黃帝陵文》中稱“致祭于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12]332-333,從而正式將“黃帝”作為中華民族之始祖,國共在中華民族的族源問題上達成一致,這一點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意義尤其重大,表明中國共產黨高揚的民族主義之旗日趨成熟。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看來,要取得抗戰勝利,就要動員全國各民族參入進來。從1939年到1946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每年都舉行隆重儀式公祭成吉思汗,將他視為中華民族共有的民族英雄,成為號召各民族團結抗戰旗幟。1940年的祭文如下:“懿歟大帝,宇宙巨人,鑠歐震亞,武緯文經,建國啟疆,幾倍禹跡,偉烈偉猷,今古無匹。滿蒙同系,同出炎黃,祖宗之烈,民族之光。救國救種,旨在團結,鬩墻燃萁,庸奴自賊,中山遺訓,五族共和,爾毋我詐,我毋爾虞……奮赴同仇……愈戰愈武,艱難無限,勝利在前,堅持猛進,敢告在天。”[13]中國共產黨將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作為各民族共同的事業,獲得更為廣泛的支持和社會基礎。經過一系列努力,中國共產黨成功解決了中華民族構建中的框架性問題。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立的過程,是中國共產黨根據形勢需要,自身實力增強并不斷調整自身定位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成長為中華民族利益的代表和維護者、中國既有領土的繼承者和捍衛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是中國共產黨民族主義歷史敘事的形成過程,也是對傳統文化從否定到接受并進行重新敘述的過程。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全面文化自覺提供了契機

中國共產黨全面文化自覺始于對傳統文化的正視與反思,傳統文化恰恰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內容。與中國共產黨民族主義歷史敘事的形成相一致,“按照民族主義的內在邏輯,重塑民族歷史,闡明民族起源,闡明其過去輝煌,告訴世人‘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作為身份的表征和歷史敘事的一部分”[14]。因此,不光需要對民族主義進行形式表述,還需要豐富的內容填充“民族”的內涵,才能凝聚全民族力量,激發民族熱情,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進而統合成巨大的實際力量,而民族傳統文化顯然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和素材。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實現了從策略性使用到“認知”的轉變,重新審視和評估傳統文化的價值,逐漸轉變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從旁觀者變成劇中人,從觀眾變成演員,從全面否定到批判繼承。角色的轉變直接帶來關注重點的轉變,這些身上有深刻傳統文化烙印的共產黨人在關注文化的時代性的同時,開始關注文化的民族性和繼承性。因此,與上述政治行動并行,改變之前基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態度,將其作為彰顯中華民族特性與連續性的標志性內容,傳統文化成為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力量的基本素材。

首先,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過程也是其接受并冷靜思考傳統文化價值的過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確立賦予中華文化以明確的邊界,也確定了中國共產黨文化思考的半徑,邊界與半徑的確定為其全面文化自覺提供了邏輯前提。

從成立至1935年之前,處于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甚至包括以批判傳統為主要特點的“五四”運動也持批評和否定的態度,“‘五四是中國新興資產階級企圖組織民眾意識的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五四的口號完全是資產階級性,所以在無產階級爭取政權的現階段,雖然同時仍須注力于鏟除封建勢力,但‘五四在現今卻只能發生了反革命的作用。歷史上曾盡了革命作用的思潮或運動,到后來成了反革命的,比比皆是。‘五四亦復如此”[15]。因此,認為“五四”運動“需要埋葬在歷史的墳墓里”。中國共產黨更多地關注強調文化的革命性、時代性和階級性,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革命本質的堅持,也反映了正在成長中的中國共產黨對文化的認識不夠成熟和深刻,對文化的認識是零碎的、不系統的,站在中國傳統文化旁觀者和批判者的角度整體性地否定傳統文化,還沒有走進傳統文化。

1935年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轉變,共產國際的斗爭策略也進行了調整,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決定在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建立“反帝人民戰線”。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也進行了策略調整,起草了《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在該文件中提出“為祖國生命而戰”“為民族生存而戰”“為國家獨立而戰”“為領土完整而戰”的口號。同時,王明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孫中山革命思想和革命傳統中最好的一部分遺產,是由我們共產黨員繼承了。”“共產黨員是我國一切固有傳統和文化中一切優秀的和有價值的東西的真正繼承者,同時,共產黨員并能創造新的、更高尚的和更美麗的文化和道德。”[16]463中國共產黨政治態度的轉變,尤其是對傳統文化觀點的轉變顯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文化思考的某種重大轉向,雖然這只是策略性轉變,但是卻是文化反思、文化反省的重要起點。從此,中國共產黨以此為基礎,逐漸成長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思想和革命優秀傳統的繼承者。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是一個文明體系、無明確邊界的開放體系。近代,隨著政治上從傳統帝國向現代民族國家轉變,在文化思想上也完成了從“天下”向“國家”的轉變。中國共產黨也適應這一轉變過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賦予中華文化民族性,也確定了中華文化的邊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6]708-709。顯然,“民族的”指“中華民族的”,中華民族的邊界即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邊界,而新民主主義文化邊界的確定也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文化坐標提供了思考半徑,“中華民族”成為時代語境下討論“新文化”的載體。

其次,將文化的民族性、繼承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建立文化坐標,確定新民主主義文化體系,并以此作為文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確定對傳統文化、西方文化,還有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將文化的民族性和繼承性作為縱軸。以文化的民族性為基礎,以語言、習俗、行為方式、文化傳統與歷史記憶等要素及相應的價值符號作為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紐帶,作為維系民族凝聚力和提升民族自信心的主要思想資源,也作為民族認同和自我意識形成的基礎。

將文化的時代性作為橫軸。為了戰勝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侵略與剝削,必須強調文化的時代性,為了滿足時代的需要,必須創造新文化,新文化“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和新經濟服務的”[6]695。其中的“新經濟”力量是資本主義經濟,與此經濟力量發展一致的“新政治”力量就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新文化與帝國主義文化、封建文化、買辦文化相對立,為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服務,為新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服務。

將文化的民族性、繼承性和時代性交叉,就形成了文化坐標的原點,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這一綱領進一步引申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以這一坐標作為文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確定對傳統文化、西方文化的態度,包括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根據當時的政治需要,主要圍繞“愛國”和“民主”兩個主題形成文化判斷和選擇的機制與準則。

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七大上的表態打開了中國共產黨全面審視傳統文化的大門,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6]623,“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6]533-534。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新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要求全黨都要尊重歷史,不能割斷歷史,要給歷史以科學的地位,并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歷史。從對中國傳統文化整體性接受,到進行具體剖析和辯證分析,對傳統文化內容鑒別和選擇,張聞天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并指出新文化與舊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認為對舊文化的挖掘、改造,可以成為新文化的組成部分,“舊文化中也有反抗統治者、壓迫者、剝削者,擁護被統治者、被壓迫者、被剝削者,擁護真理與進步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因素。舊文化中這種文化因素,即是過去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遺產。這種文化因素在民間流傳特別廣泛豐富。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對于這些文化因素,我們有從舊文化的倉庫中發掘出來,加以接收、改造與發展的責任。這就叫‘批判的接收舊文化。所以新文化不是舊文化的全盤否定,而是舊文化的真正‘發揚光大。新文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奇怪的東西,而是過去人類文化的更高的發展”[17]41。顯然,這已經從“策略”性使用到認真反思并開始確立文化認同。一方面對封建殘余的貽害保持高度的警惕,另一方面,充分肯定傳統文化中能夠激起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的內容,“我們不需要五四以前那樣單純的反封建。就是封建文化的遺產或封建文化的代表者,倘若它能發揮出一定的美點,或者在愛國運動上有一點一滴的助力時,我們都可以接受它。我們還需要封建文化中有用的精粹,但我們也要毫不顧惜地排斥有毒的渣滓。我們不需要五四時代那樣對舊戲持完全排斥的態度,我們還需要現在被禁止上演的那一些東西。我們要排斥和忠君同類的盲目服征的思想,但如果有人講民族氣節,我們仍可以接受它”[18]23。“民族的文化是要能夠激發民眾的民族意識的東西。在這方面,我們的民族自然也有可貴的傳統,值得我們加以發揚。但這并不是指腐敗的傳統,而是指中華民族五千余年所積累下來的優秀的成果,尤其是太平天國以后,五四運動時代,以及大革命時代的革命傳統。要把我們祖先這些光榮事業繼承下來,用歷史辯證法的觀點來把它發揚光大。”[19]358面對日本的大規模入侵,“愛國”“自強不息”“為公忘私”“舍生取義”等文化表征就成為基本的價值標準和篩選機制對傳統文化作出選擇和敘述。

對西方文化提出了要“中國化”的觀點。對西方優秀文化要采取開放的態度,“然而不是生吞活剝的簡單接受一個死東西,而是要把它種在自己土地上,使它適合中國的氣候和營養條件。接受外國文化,是為要給中國本身新文化運動的推進得到一個好幫手。我們現在還缺少真正建立在中國民眾生活上的文化產品,我們現在還缺少好的文藝,好的戲劇,具體化的理論,以中國的實踐為內容的哲學等等。一切真正民族的文化,都需要在我們今后更切實更深刻的文化運動中建立起來的”[19]361。這顯然是對西方文化“中國化”的最早表達,也表達了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以適應中國“氣候和營養條件”,從而創造出能指導中國實踐的理論的思想傾向。毛澤東在談到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民族性”時也指出,“對于一切外國的東西,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6]707,并指出在這一過程中保持主體地位和主體性選擇的重要性,“我們要熟悉外國的東西,讀外國的書。但是并不等于中國人要完全照外國辦法辦事,并不等于中國人寫東西要像翻譯的一樣。中國人還是要以自己的東西為主”[20]77。本國實際和本國需要是判斷和選擇西方文化的基礎,最終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提出能指導自己實踐的科學理論。

無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抑或馬克思主義,首先要確定進行文化評價的價值標準,這是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前提,何干之認為應該用最新的文化成果整理批判舊的文化和思想,“一方面保存著中國文化史上最精良的傳統,一方面又接受西洋文化的最新成果。……揚棄舊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應用最新的文化成果來整理批判舊的思想,舊的傳統,同時又發揚光大新文化體系”,他主張新文化應該是“一種辨證的或有機的綜合”。[21]138,140艾思奇對文化選擇和新文化體系最終形成充滿信心,“因為它有新的基礎,那就是全民族的自覺”[22]34。在與舊思想和思潮劃清界限的基礎上,提出對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態度應該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并決定什么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里生長起來”[23]192。在確保文化主體性的基礎上進行文化選擇,推進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建設,服務抗戰及其他各項事業。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綱領的“民族性”內涵

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和確立,特別是基于民族主義歷史敘事基礎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本身就是文化自覺的一部分,進而成為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基于對這一問題的深切體認,中國共產黨又將“民族性”置于新民主主義文化體系的首位。結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與文化自覺的內在關聯,本部分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民族性”內涵從特殊性內涵、邊界內涵、內容內涵和形式內涵四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民族性”的特殊性內涵。在人類文明發展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造就不同文化,這些文化在性質上或發展程度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別,既有古今之別,也有內外之別。而到了民族國家時代,在對外關系方面,通過有別于其他國家的語言、風俗習慣、歷史記憶、歷史傳統等文化“民族的”特點強調彰顯自己的特殊性,說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所在,突出文化在維系民族認同中的巨大力量。中國共產黨是挖掘傳統文化價值的積極實踐者,“堅持文化上的民族性”“自己民族的特點”“自己民族的歷史”“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來智慧的結晶”“學習民族的歷史”“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等這些響亮的口號顯然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文化自覺的重要表征。

“民族性”的邊界內涵。以中華民族整體作為邊界和界限,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中逐漸確立起來的,這一邊界的確立使中國共產黨能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確立整體宏觀的文化思維,建立科學的文化坐標,進而形成完整的文化綱領,確立文化的價值標準,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并以此為基礎處理與各種文化和思潮之間的關系。

“民族性”的內容內涵。毛澤東首先指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民族性”內涵:“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6]706張聞天也指出:“抗日、反帝、反抗民族壓迫,主張民族獨立與解放,提倡民族的自信心。”[17]38推翻三座大山特別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主權獨立的國家,顯然反映了民族主義的基本訴求。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力量。根據需要對歷史文化進行選擇和重新敘述,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在內容上的核心要義。

“民族性”的形式內涵。毛澤東談到了新民主主義文化“民族性”形式,指出:“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6]706就形式而言,新民主主義文化要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要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氣派和中國作風。群眾需要“正確把握民族的實際與特點的文化”,文化要貼近群眾,通過群眾熟悉的、喜歡的方式才能被他們所理解和接受,也才能生根發芽成為群眾自己的文化,也才能迎來文化的真正繁榮。

余 論

與中國共產黨政治觀念的轉變相適應,在文化上實現自覺,這恰恰始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隨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確立,中國共產黨文化體系的邊界、原點、半徑確立起來,文化的“民族性”與之前對文化“科學化”“大眾化”的認知相結合,自覺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完整、系統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坐標和文化體系。

從此,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思路更加清晰順暢。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如何評價當時的政治觀點和文化思潮,如“三民主義”“全盤西化”“中國本位文化”“中體西用”等問題時,標準更加清晰,也更趨于理性。在全面文化反思和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將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爭與激發民族自信心和團結精神的思想文化斗爭有機結合起來,為反帝反封建斗爭增添了新力量。以全面文化自覺為基礎,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為后續全國性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逐漸成熟,認識并理性審視自己的文化,理解其他文化,反觀自己并確定自己的歷史方位,抓住文化發展的規律,制定相應的文化政策,并對未來文化發展做出合理規劃。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當今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標依然強調要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1938年,艾思奇指出:“如果有人說共產主義者只是國際主義者,不能同時成為真正的民族主義者,因此在中國的共產主義者也不能談民族道德的發揚,這就完全是一種公式的、形式論理學的曲解。”[24]417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也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實施。”[6]521 1941年,周恩來在重慶發表的《民族至上與國家至上》一文中進一步指出:“中國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并不矛盾,也不沖突。國際主義者在中國必須堅決實行民族主義,才能使中華民族得到獨立解放,走上國際舞臺。同時,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必須同情和聯合國際主義的運動,才能共同打倒國際帝國主義的統治,求得國際上真正的民族平等,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25]413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問題上的政治徹悟和理性分析,也是對文化“民族性”的深刻體認與辯證思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亓光,徐金梅.文化自信之“要道”的本初探索——《新民主主義論》的中西文化觀及其當代啟示[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8(5).

[3] 張淑娟.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以中國共產黨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18(3).

[4] 〔民國〕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G]//孫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華書局,1986.

[5] 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重慶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抗戰時期國共合作紀實[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8] 徐迅.民族主義:修訂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9] Geoffrey Bennington.Postal Politics and the Institution of the Nation[G]// nation and Narration. London: Routledge,1990.

[10] 新華社.烽火漫天祝國慶[N].新華日報,1942-10-10.

[11] 新華社.雙十雙慶與迎接勝利[N].新華日報,1943-10-10.

[12] 徐濤.毛澤東詩詞全編[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13] 江湘.延安各界舉行成吉思汗夏季公祭[N].新中華報,1940-07-30.

[14] 張淑娟.試論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建構的內在緊張[J].廣西民族研究,2017(3).

[15] 茅盾.“五四”運動的檢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報告[J].文學導論,1931(2).

[16] 王明.王明言論選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7] 張聞天.抗戰以來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運動與今后任務[G]//張聞天文集:第3卷.北京:中國共產黨黨史出版社, 1994.

[18] 艾思奇.中國目前的文化運動[G]//論文化和藝術.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

[19] 從賢.現階段的文化運動[G]//延安文藝叢書:文藝理論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0]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1] 何干之.何干之文集:第2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22] 艾思奇.論文化和藝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

[23]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4] 艾思奇.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5] 周恩來.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视频网址|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国产色伊人|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在线| 一本综合久久| 找国产毛片看|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69综合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二三| 9999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色图欧美|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国产91精品久久| 思思热精品在线8|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久久婷婷六月|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欧美有码在线| 毛片基地视频|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9啪在线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经典三级久久|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欧美高清三区|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2020| 啪啪啪亚洲无码| 中文字幕伦视频| 极品国产在线|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视频四区|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日本成人一区|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色成人综合|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