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老撾克木人銅鼓文化考察

2019-11-22 14:55:03李富強衛彥雄呂潔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4期

李富強衛 彥雄 呂潔

【摘 要】克木銅鼓主要有三種類型,也代表三代銅鼓。銅鼓對克木族人而言,珍貴而神圣,銅鼓于其歷史中的重要意義在他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銅鼓深深地影響著克木人的現實生活,人們依然遵循一定的習俗使用銅鼓。但目前老撾克木人制造銅鼓的技術已失傳,而且銅鼓流失嚴重,銅鼓的神圣性已逐漸受到侵蝕,以往使用銅鼓的傳統儀式亦越來越簡化,甚至消失了,銅鼓文化明顯趨于衰落,保護和傳承發展克木文化依然任重道遠。

【關鍵詞】老撾;克木人;銅鼓文化

【作 者】李富強,廣西民族大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衛彥雄,廣西民族大學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博士,副教授;呂潔,廣西民族大學民族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廣西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C9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4-0090-005

2018年7月26日至8月4日,由廣西民族大學李富強、衛彥雄,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李珍、覃芳,廣西日報社黃平強等5人組成的調查組,赴老撾萬象、瑯勃拉邦、南塔等地,對老撾克木人銅鼓文化進行了調查。這是繼廣西民族大學民族研究中心與老撾國家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聯合于2013年7~8月間對老撾銅鼓進行調查之后而開展的田野調查。此次田野調查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進行,除了在萬象、瑯勃拉邦、南塔城市里考察博物館、訪問文化界人士之外,重點是深入南塔省南塔縣田頭村(Bank Houana)進行實地考察和訪談。田頭村是一個克木人村,共有114戶,559人,其中,女性284人,男性275人,克木人占全村總人口的97%以上。全村尚有3戶人家保存有銅鼓,偶爾還使用銅鼓。我們調查組對田頭村進行了為期2天的調查。本文就是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成果。

一、老撾克木人簡況

克木人是中國—東南亞的跨境族群。克木(Khmu)是其自稱之一,意指“人”“人民”“人們”。中國的克木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景洪市和勐臘縣,東南亞克木人主要聚居于中南半島,在老撾、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等國均有分布。克木人口總數無法精確統計,但至少在70萬人以上,其中,中國有3291人[1],老撾有40多萬人,越南約有4.2萬人,泰國有l萬人,柬埔寨有2000多人,緬甸境內克木人的總數不詳[2]19-21。

克木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的語言屬孟高棉語族。據中國學者研究,克木人雖然是古代孟高棉語民族先民進入今中國云南邊境和中南半島北部后才逐漸形成的族群[3],但很可能早于濮人到達東南亞地區,甚至早于老族人到達老撾[4]。

老撾是如今克木人口最多的國家。老撾的克木人主要分布在萬象、川擴、瑯勃拉邦、豐沙里、南塔、烏多姆塞、波喬及沙耶武里等省,各地克木人有所不同,可分為克木烏、克木霍、克木別、克木困和克木勒5個支系,但各支系在語言、文化及風俗習慣等方面沒有大的差異。[5]

克木人是一個農耕族群,其傳統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種。克木人的農耕禮儀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文化體系,其核心就是主宰谷子(旱稻)的谷靈“瑪我”(谷子媽媽)信仰。“瑪我”的載體本是特定的谷穗,但現在通常是由克木人家庭的女主人來象征。一年中一般要舉行3次有關“瑪我”的祭祀禮儀。第一次在春季,即每年4月播種前;第二次在秋季,谷子曬干后舉行打谷儀式;第三次在12月,即谷子歸家入倉3天后舉行的“叫谷魂”儀式。

克木人雖然也有少數人信仰佛教,但主要是信奉萬物有靈。他們絕大多數人深信,鬼魂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而,每個村子都有巫師,每當有災難或怪異之事發生,便可由巫師通過作法以判定是什么鬼魂及為何作怪,并針對它的嗜好、特征,主持祭祀儀式,如祭山鬼、田鬼、地鬼等。

克木人每年除了圍繞農事有各種節日慶典之外,還有冬令節和新宅祭等節日。冬令節是各戶人家和近親共同祭祀祖先的節日。過節的日子由各家各戶依自己祖先之誕辰和忌辰確定,因而各不相同。但儀式大體一致,待客人到齊之后,主人在每個人的膝蓋涂上雞血,在各人的手腕拴上白棉紗,表示祝福。新宅祭是蓋了新房的人家為新宅落成舉行的慶典,一般在公歷三月中旬舉行。蓋房前,長老們要先擇定動工和竣工的日子,以便舉行慶典儀式。[5]

二、老撾克木人銅鼓的歷史

據了解,現在依然使用銅鼓的克木人主要分布在老撾北部的5個省:南塔省、博膠省、烏多姆賽省、豐沙里省、瑯勃拉邦省。克木銅鼓主要有三種類型,也代表三代銅鼓。關于其歷史,現在只有傳說可據。據我們在老撾南塔省南塔縣田頭村收集到的一個流傳于克木人民間的傳說,克木銅鼓的最早制造者是昆將(Kun Jiang)帶領的一群人,最初造銅鼓的人叫威蓀(Viseng)和囊昆坎,他們是一對夫妻。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中國云南的洱海搬遷到柬埔寨的,到他們的父母一輩居住于柬埔寨的吳哥,到九世紀,威蓀出生,到威蓀12歲,他的妻子囊昆坎7歲時,他們就從柬埔寨搬遷到老撾北部。那時的威蓀和囊昆坎夫婦住的村子叫德康村,這個村在現在的博膠省泡峒縣,目前這個村有95間房子,380人。

威蓀和囊昆坎夫婦不僅是第一代銅鼓的制造者,也是第二代銅鼓的制造者。第二代銅鼓在十一世紀的頭25年開始制造,那時的銅鼓是用合金來制造的,其中有鋁、紅銅、錫、白銅、銀,各種金屬成分很多。在十一世紀頭25年,據說生產了3200面銅鼓。生產這些銅鼓時主要使用了這個村的勞動力,他們不僅生產銅鼓,還去挖礦、煉礦,然后制造銅鼓。

威蓀(Viseng)和囊昆坎沒有生育,但威蓀(Viseng)有3個妹妹,他把3個妹妹的孩子撫養成人后,留下1個女孩作為繼承人。威蓀(Viseng)和囊昆坎很能干、富有,他們分別于47歲和42歲去世,是同時去世的。當時他們想度過一條大約200米寬的河,去對岸建立新村,因河水湍急,妻子自告奮勇要先游過河,約好待安全到達對岸發出呼叫后,丈夫再游過去。不料妻子跳下河時,壓到一個貓頭鷹,貓頭鷹發出的叫聲被丈夫聽到,以為是妻子安全抵達對岸的信號,丈夫也就隨即跳入江中,與妻子一起被淹死了。威蓀(Viseng)和囊昆坎的養子和養女,將他們的尸體帶回來,放到船上,飄回他們出生的地方柬埔寨。船飄到瑯勃拉邦南巫河流入湄公河的入口時,船被卡住了。他們的子女只好把他們的遺骨葬到懸崖上。

第三種銅鼓是新一代銅鼓,轉移到泰國的清萊府一個叫咩弘算的村子生產。威蓀(Viseng)和囊昆坎去世后,他們的后代和村民還在原來的村子里生活了30年,后來這個村的村民就搬遷到泰國的清萊府。到十四世紀,威蓀的后代就想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去生產銅鼓,并當作商品去出售。這就是第三類銅鼓。很多少數民族都把這類銅鼓作為文物擺放在家里。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老撾北部5省克木人,就到泰國的清邁、南邦、清萊購買這些銅鼓,即第三代銅鼓。

三代銅鼓的區別在于:

第一代銅鼓的鼓面比較厚且寬,銅鼓面徑有3種規格,分別是7拃、7.2拃、7.5拃。這種鼓一般鼓面飾有單蛙,鼓身飾有大象、田螺,也有一些沒有象和田螺;另一種鼓面有3疊蛙,一般鼓身有3只象和3只田螺;第三種是鼓面立有單蛙,鼓身飾有單象、單田螺,或三蛙、三象、三田螺。這類鼓基本上是在靠近泰國的博膠省德康村生產。這個村處于一個三角地帶,是6個縣、3個省(南塔、烏多姆賽省、博膠省)交界的地方。

第二代銅鼓的面徑有三種規格,分別是7拃、7.3拃、7.5拃。鼓面一般立有二疊蛙,鼓身或飾有2只象、2只田螺;或沒有田螺、象。這是在第一種銅鼓的基礎上,改進技術生產出來的。生產地點主要在南塔省的邊境地區。

第三代銅鼓有2類:第一類鼓面立有三疊蛙,鼓身飾有3只象、3只田螺,面徑規格分別有5拃、7拃、7.5拃、8拃;第二類是鼓面立二疊蛙,鼓身飾有2只象、2只田螺,或沒有象、田螺。

除了以上區別之外,第一、二代銅鼓鼓胎厚而重,鼓面太陽芒呈白色,敲起來音色渾厚,鑄造的合金中含有較多的銀、金,所以價格昂貴;第三代鼓銅鼓鼓胎薄而輕,鼓面太陽芒呈紅銅色,敲起來音色輕飄。鑄造的合金中銀、金含量較少,因而價格較低。

三、老撾克木人銅鼓的功能

對克木人而言,銅鼓珍貴而神圣,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銅鼓是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克木人中有由于濫用、亂敲天神賜予的銅鼓而失去天神幫助導致失敗的傳說[6]41,生動地說明銅鼓的神圣性,其使用必須遵循嚴格規矩、禮俗,亂了法度必定要受到懲罰。

克木族人將銅鼓視為財富和吉祥的象征。在他們的觀念里,銅鼓是豐收、富裕、安康、興旺的象征和保證,擁有銅鼓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但一經買賣,銅鼓的這些神性、神力便消失殆盡。所以克木人至今仍較多地保存和使用銅鼓。在克木人的現實生活中,銅鼓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每當雨季來臨種谷子前和豐收前夕,克木人都要敲響銅鼓舉行儀式來祈求和慶祝。慶豐收時,村里的頭人和受尊敬的人首先敲起銅鼓,然后由一個年紀稍長的人帶領年青人唱歌跳舞。唱的內容是:“豐收了,我們就要將稻谷收入谷倉了,請天神天將把稻谷看好,以免被蟲子吃掉或被損壞了。”另外,家里有人病了,可敲銅鼓除病。村里有人死了,也要敲起銅鼓,向上天稟報:“有人要升天了。”克木人認為,祖先靈魂可以保佑后人幸福安康、興旺發達,而銅鼓是祖先靈魂的載體和象征,因而,除了節日慶典要祭祀祖先之外,但凡有各種災禍發生,也要敲響銅鼓祭祀祖先,以敲醒祖先之靈魂,以求其庇佑子孫后代平安富貴、興旺發達。

四、老撾克木人的銅鼓使用習俗

根據克木人的風俗,主要是在4種情形下使用銅鼓。一是除舊迎新,即過新年之時;二是新宅落成后進新房之時;三是整理鬼屋驅邪避災;四是在父母或家中有聲望的人去世舉喪之時。不同的情形使用銅鼓有所不同。如慶新年或進新房時,整個家族的人都會拿銅鼓來敲,鼓聲輕快喜慶;而在舉喪之時,敲打銅鼓的聲音比較低沉、沙啞,氣氛哀傷沉痛。

除了以上4種時刻之外,克木人平時是將銅鼓收藏起來的。以前克木人一般不會把銅鼓放在家里,因為忌諱有鬼,而是將之藏在樹林里,或收藏在山洞中,整個家族的銅鼓集中存放在一起,用木樁圈起來;銅鼓的鼓面和鼓足不能直接接觸土地,否則聲音會變;銅鼓取出來使用后,要放回原地。但現在已不敢把銅鼓收藏在樹林里了,因為怕被盜。

以往將銅鼓取出來使用前有比較繁復的儀式過程。首先是拴線儀式。拴線儀式老撾語叫“巴席”,是一種常在逢年過節、婚嫁慶典時舉行的祝福儀式。其過程,簡單來說,即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老(或和尚),一邊念祝福詞,一邊按長幼尊卑,依次往客人手腕上拴上雪白潔凈的棉線。拴線前,長老用棉線先在客人手背上輕輕地往外刮幾下,表示“祛禍”,在手心上輕輕地往里刮幾下,表示“祈福”,合起來便是“驅邪祈福”之意。客人在拴線后雙手合十道謝。拴在手上的線,至少要戴三天,以表虔誠。拴線儀式完成后,先是用水來擦拭銅鼓,而后再殺兩只雞,把雞血淋在銅鼓上,用雞毛進行擦拭,并為鼓耳和鼓面的青蛙拴上棉線。如此之后,方可以敲打銅鼓。依序是主人先行敲打一個小時左右,而后才可由別人敲擊。可現在只有比較簡單的儀式,即在取出銅鼓之后,或在把銅鼓收藏回去之前,在露天處,打一個雞蛋,攤在鼓面上,意思是讓名叫“彥”的鼓魂吃雞蛋,以慰問銅鼓。

此后一個月內,銅鼓任憑敲擊。如若有外人聞聲前來觀看,甚或敲擊銅鼓,則被視為是吉兆,可為主人祛除災禍。當然,若發生這樣的事情,來觀看或敲擊銅鼓的外人是要留下一些錢或食物的。

五、老撾克木人銅鼓文化的現狀

目前老撾克木人制造三代銅鼓的技術都已失傳,盡管銅鼓的制造依然在繼續,但現在制造的銅鼓在音質等方面的水準都與傳世銅鼓有差距,而且銅鼓流失嚴重,盡管在克木人心目中,銅鼓依然是神圣的,但當今社會,銅鼓的神圣性卻已逐漸受到侵蝕,銅鼓的買賣多了起來,盡管老撾政府已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禁止銅鼓的買賣,但非法的買賣依然存在。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葉之前,老撾克木人傳世的銅鼓還比較多,人們使用銅鼓也比較常見,但此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很多從泰國買回去的銅鼓又被賣回泰國,并轉賣到日本和其他一些國家。據估計,當時克木人買回去的銅鼓,95%已經流失到外國。

據了解,現在克木人村莊已很少有銅鼓了。我們這次在南塔田頭村調查只看到一面銅鼓,但這面銅鼓已隨主人離開故土,遷居南塔縣縣城。這是一面黑格爾Ⅲ型的早期類型鼓,面徑45厘米,鼓高33厘米,胸徑38厘米,腰徑35厘米,足徑42厘米。鼓面中心太陽紋9芒,光體中心為圓圈紋組成的五角星,外為一圈圓圈紋,芒間翎眼紋;1弦分暈,共8暈;第1暈櫛紋,第2、3、5、6、7暈同心圓圈紋,第4、8暈光素;邊緣為復線三角形紋;鼓沿單蛙4只逆時針環立;鼓緣外伸1.5厘米;鼓胸1弦分暈,共5暈,第1、4暈櫛紋,第2、3 暈同心圓圈紋,第5暈光素;鼓腰1弦分暈,共5暈,第1、4暈櫛紋,第2、3 暈同心圓圈紋,第5暈光素;鼓足1弦分暈,共6暈,第1暈光素,第2、5暈櫛紋,第3、4 暈同心圓圈紋,第6暈復線三角形紋;腰足間有胸凸棱線部半環耳一對;合范線2道(見圖1)。

城市里有一些收藏家收藏有克木銅鼓。我們此行看到的另一面克木銅鼓被收藏在萬象的Leuxay賓館中。這是一面黑格爾Ⅲ型鼓,面徑58厘米,鼓高59.8厘米,胸徑49厘米,腰徑36厘米,足徑45厘米,壁厚1.5厘米。鼓面中心太陽紋12芒,光體上印一團菊紋,芒間團菊紋;1、2弦分暈,共20暈,第1、6、8、12、16、19暈櫛紋,第2、13、15暈云紋,第3、5、9、11、17、20暈連續的復線菱形紋,第4暈由四個小菱形組成的大菱形紋,第7、14暈為復線方框內飾四個乳丁的復合紋,第10、18暈鳥紋與團菊紋;鼓沿三疊蛙4組逆時針環立;鼓緣外伸3.8厘米;鼓胸2、3弦分暈,共10暈,第1、9暈連續的復線菱形紋,第2、6、8暈櫛紋,第3、5、7暈云紋,第4暈為復線方框內飾四個乳丁的復合紋,第10暈上部櫛紋,中下部光素;鼓腰1、2弦分暈,共21暈,第1、11、13暈連續的復線菱形紋,第2、4、8、10、14、16、18、20暈云紋,第3、5、7、9、15、19暈櫛紋,第6、12暈光素,第17暈為復線方框內飾四個乳丁的復合紋,第21暈上下部為櫛紋、水波紋,中部光素;腰部一側假合范線處從上至下塑造田螺三只,下行走象3頭,第21暈處水稻一株,對應的一側第21暈處塑造二條跳躍的鯉魚;鼓足2、3弦分暈,共2暈,第1暈連續的復線菱形紋,第2暈櫛紋,足下部光素;胸部叉根扁耳兩對,面飾弦紋、稻穗紋;假合范線2道(見圖2)。

當銅鼓游離于鄉土,以往使用銅鼓的傳統儀式亦越來越簡化,甚至消失了,銅鼓文化自然明顯趨于衰落。這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克木人傳統文化式微的整體趨勢是一致的。

為了遏制這種趨勢,保護和傳承發展克木人傳統文化,當地政府分別于2008年和2015年發起了兩次搶救克木人文化運動。2015年8月18日,南塔省政府頒布了一個省長令,宣布成立南塔省促進克木族文化傳承發展咨詢委員和管理委員會,規定了咨詢委員和管理委員會的權利和義務,保護與傳承克木人傳統文化的工作邁上制度化。此后,克木人傳統文化有所復興,包括銅鼓文化。比如本已式微的克木新年(在公歷12月底至1月初),自2016年起,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復興了起來,傳統的主題和內容是慶豐收,可如今成為了集中展示克木傳統文化的慶典,打銅鼓幾乎貫穿整個節日。

但是,就我們所掌握的情況看,保護和傳承發展克木文化運動并不熱烈,效果亦不顯著。究其原因,一是克木人在老撾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處于非常邊緣的地位;二是在大眾普遍只是勉強解決溫飽、物質生活條件不很優裕的條件下,老撾社會尚未對保護傳承和發展克木等少數民族文化形成普遍共識;三是克木人尚未有普遍的文化自覺。因此,保護和傳承發展克木文化依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朱森全.中國有哪些尚待識別的民族[J].四川統一戰線,2008(10).

[2] 李成武.克木人:中國兩南邊疆一個跨境族群[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3] 何平.孟高棉語民族的起源與北方孟高棉語諸民族的形成[J].廣西民族研究,2003(2).

[4] 何平,羅圣榮.克木人的形成與早期歷史[J].思想戰線,2008(2).

[5] 潘征峰.老撾克木人風情[J].東南亞,1978(1).

[6] [越]葉廷花.老聽人與銅鼓[C]//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編.銅鼓研究資料選譯:第5輯. 1983.

﹝責任編輯:袁麗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亚洲毛片网站|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亚洲成人|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久操中文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网址| 成人在线亚洲| a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四虎亚洲精品| 久草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亚洲天堂首页|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婷婷综合色|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91青青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久久99国产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久久91精品牛牛|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亚洲午夜天堂|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中文纯内无码H|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91偷拍一区| 日韩国产另类| 色成人亚洲|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极品av一区二区|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亚洲va视频|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成人一区在线|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国产屁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