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明愷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移動支付的熱潮,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在悄無聲息改變傳統支付方式的過程中,受到市場消費群體的關注和支持。但是,以微信支付為主的移動支付方式以互聯網為背景,個人信息和支付安全建立于虛擬的網絡中,使得違法犯罪行為更具隱秘性,這也是在移動支付時代所需擔憂的信息泄露風險、欺詐風險、操作風險和網絡技術風險問題。同時,因微信支付的支付特點、網絡經濟的發達,中學生能否合理、安全使用微信支付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文章基于對中學生微信支付使用狀況的問卷調查,根據市場消費者的真實反饋,旨在了解中學生在使用微信支付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時有針對性地對互聯網公司及移動支付平臺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學生;微信支付;現狀分析;第三方支付;安全
一、研究背景
據資料顯示,在2012年,中國互聯網快速支付金額達到了8059.6億元,在很多的消費方式中,互聯網快速支付成功的成為了在中國支付的主要方式,而微信支付則是互聯網支付的首選。但是隨著微信支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宋學友認為,微信支付作為移動支付的主要組成部分,應該增強其在實際運用中的風險預警。在兩會期間,任斌提出,移動支付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受到政府、企業以及用戶的多方面重點關注。
本文旨在調查在現在的社會經濟環境下,中學生使用微信支付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現狀。本文以山東省臨沂四中在校中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分別從信息泄露風險、欺詐風險、操作風險、微信支付的花費和微信錢包的使用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全面了解中學生使用微信支付的風險狀況和合理性,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進行政策建議。對保護中學生的信息安全、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為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上面進行正確引導。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信息泄露風險、欺詐風險、操作風險和網絡技術風險是微信支付的重要風險,但是中學生會接觸到的微信支付風險主要是信息泄露風險、欺詐風險和操作風險這三種,因此問卷設計從這三個方面出發了解中學生的微信支付風險問題。針對微信支付使用合理性問題方面,主要從使用微信支付后中學生的消費水平變化和微信錢包微粒貸借錢問題兩個方面進行,了解中學生使用微信支付是否會過度消費,是否會花未來的錢來探討中學生使用微信支付的合理性問題。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本文采取的為問卷調查法,問卷以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中學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分別從信息泄露風險、欺詐風險、操作風險、微信支付的花費和微信錢包的使用狀況五方面對其在線支付情況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02份調查結果顯示。
本次研究因采用完全隨機抽樣,抽查出的結果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符合全面了解臨沂市第四中學學生微信支付安全和合理問題的需要。
問題2:您在使用二維碼微信支付之前是否經常確認二維碼的安全性?
只有1.99%的學生會經常確認自己微信支付時掃描的二維碼是否安全,4.97%的學生偶爾確認,說明僅6.96%的中學生具備一些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但仍有93.04%的學生從不確認自己掃描二維碼的安全性,具備較大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
問題3:當您的親友通過微信向您借錢時,您是否會打電話確認?
當親友通過微信向中學生借錢時,有66.56%的中學生表示自己不會打電話確認借錢信息的真偽,僅有33.44%的中學生會打電話,確認借款信息為真,保護自己財產安全。
問題4:您微信支付轉錯錢的發生率:
調查發現,中學生微信支付經常或偶爾發生轉錯錢的概率為15.23%,說明仍有不少中學生在微信支付的操作方面存在風險,存在較大的問題。
問題5:使用微信支付后,您每個月的花費?
數據表明,在使用了微信支付之后,有58.61%的學生自感每個月的花費變多了,花費不變的同學僅占32.78%。說明微信支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學生的消費欲望增長,但其中有多少是合理需求,有多少是過度需求及沒有必要的需求還值得考慮。
問題6:您對微信錢包中的微粒貸借錢功能的看法是?
對于微信錢包中微粒貸的看法,目前僅有1.66%的人使用過,沒有用過且立場堅定地表明自己不會使用的比例僅占23.51%,搖擺不定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用的比例占到74.83%,說明微粒貸借錢在中學生中間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有可能發展成大量中學生使用的一個功能。
四、研究結論及建議
本次研究通過中學生進行微信支付時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的情況調查,了解中學生在使用微信支付時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問題,通過分析得出了如下結論。
(一)研究結論
1. 中學生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缺乏
調查結果表明,有93.04%的中學生在進行二維碼掃碼的時候不確認二維碼的安全性,即沒有考慮這個二維碼存在的潛在風險。一般來說,微信支付是需要和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以及銀行卡號等個人私密信息進行綁定的,雖然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進行微信支付時受到手機安全系統的保護,但是當我們掃描一些含有病毒的二維碼時,手機就可能遭到非法入侵,強行奪走重要的個人信息。比如現在在共享單車身上,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就講暗藏木馬病毒的二維碼貼在共享單車身上,覆蓋掉原來位置的二維碼供用戶掃碼。這表明新時代的中學生缺乏對自己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因為大家成長環境的優越,缺乏對社會上一些違法違規行為的了解和警惕之心,對自己個人信息保護的不到位,可能會導致經常接到各種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不法公司前來詐騙、帳戶錢款不翼而飛等等,后果將是我們中學生難以承受的。
2. 中學生面臨的微信欺詐風險較高
微信欺詐風險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6.56%的中學生在面對親友通過微信借錢的情況下不會進行電話確認。這意味著,如果違法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手段盜取了親友的微信號后,中學生很可能會上當受騙。針對這個結果,本文對一些同學進行了訪談。A同學說,現在的微信很安全的,不像QQ那樣會發生盜號的情況,況且微信號是與手機號相連的,微信號被盜號說明手機號被盜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吧!當問A同學是否知道有手機號廢棄掉,在沒有解除微信綁定的情況下,被運營商將手機號重新發布而使得別人獲得了微信的情況,A同學的回答否。此外,另外有三名同學的回答也幾乎一致,認為微信的安全性非常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打電話去確認借錢事宜,會顯得自己不大方,斤斤計較。
3.中學生微信支付的操作風險堪憂
根據調查結果,有15.23%的被調查者發生過微信支付轉錯錢。微信支付的操作風險有針對商家的風險和消費者的風險。針對商家的風險是,目前的微信收費方式是商家貼出來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碼付費,一般消費者會將支付成功的界面展示給商家。但會存在一些人先購買少量商品,支付時獲得商家收款人的姓名和頭像等。讓自己的好友將個人姓名、頭像和商家修改成一致,假意付款給商家其實轉賬給自己的好友,因此商家面臨較大的支付風險。中學生面臨的操作風險有轉錯賬給收款人,轉錯金額給收款人等。在發生過微信支付操作失誤的同學中進行訪談,有4名同學表示是因為一時手快,輸錯了金額。有2名同學表示,因為收款人有同名同姓的人存在,就轉錯了。綜合分析,因為在微信支付時手快、不謹慎導致了中學生微信支付的操作風險堪憂。
4. 中學生在合理使用微信支付方面有待提升
調查結果顯示,有58.61%的中學生認為在使用微信支付后,自己每個月的花費變多了。中學生階段還是一個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階段。當有新事物的出現時他們總會想要去嘗試從而體現自己的潮流,因此微信支付的使用頻率會提高。其次由于微信支付這種移動支付方式的特點,每每花錢也就是一個數字,很多中學生開始對這個金錢的數字不太敏感,在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過度消費,且不利于培養學生合理適度的消費觀。
此外,微信還不斷擴展其支付職能,最近又增加了微粒貸這項功能,雖然根據調查問卷發現僅有1.66%的學生用過這項功能,但有20.53%認為自己應該會用到以及54.3%的學生不確定自己是否會用到這項功能,這對于一個沒有財務自由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大的誘惑,但同時對于一個毫無還款能力的貸款人無論是對于學生、家長還是借貸方都是一個危險因素,而且這種提前消費方式對一個尚未體驗過賺錢過程的學生來說也不利于其消費習慣的培養。
(二)建議與對策
1. 提升平臺安全保障措施及消費管控措施
移動支付建立于支付平臺與收付雙方的雙向合作,支付平臺的安全保障程度與支付行為的安全保障為正比。在此前提下,騰訊作為微信支付運營平臺方,在提升支付平臺安全保障措施上,可增強高科技智能支付的開發,在微信支付原有的指紋信息管理、聲音鎖信息管理、個人信息加密、信息驗證和存儲程序上,增強微信支付的風險預警系統,系統自動對用戶的支付行為可實現在線時時預判,可直接調用微信支付的內部數據對其支付行為的進行全程監控,保障支付行為的安全性。
其次,為避免無法做到財務自由、個人經濟能力有限的中學生過度消費或者有過度消費潛在可能,微信支付平臺應對微信支付使用者進行實名認證,對中學生進行識別。設置家長模式,由家長為中學生設置消費限額等模式或為中學生自動設置消費金額預警,對中學生過度消費進行預警。
2. 提高中學生防范微信支付風險的安全素養
中學生必須正確認識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存在的個人信息風險,因為個人信息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得了中學生的個人信息,那么一些詐騙手段將是中學生難以識別和逃脫的。《2016騰訊支付安全大數據報告》顯示,支付詐騙騙術各式各樣,其中名列前茅的是冒充公檢法,占比達到了38% ;其次是冒充客服,占比12%;緊跟其后的是詐騙電話、短信,占比11%。據相關統計,由于個人對信息保護的意識不強,而導致自己在不經意間的信息泄露問題多達60%。
要提高中學生個人信息安全素養,首先以學校應大力進行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宣傳,對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如何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進行介紹,定期組織開展一系列安全知識宣傳活動,比如知識競賽、座談會、張貼宣傳海報等,普及中學生的日常安全防范意識。此外,政府及公安部門應該利用電視、網絡以及組織相關活動等多渠道,通過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宣傳、真實案例解讀、專家講解等形式,廣泛、頻繁地向公眾宣傳個人信息安全防范知識,使公眾在遇到個人信息被非法泄露時,能夠主動有效維護自己的權益,提高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
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讓中學生在使用微信支付進行網絡交易時要格外留心,防止財物損失。不亂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對于陌生人的好友添加請求提高警惕,弄清對方身份后再添加;對于陌生人的轉賬請求加以拒絕,必要時向派出所報案;在公眾號上購物時要甄別公眾號真假,避免虛假公眾號;此外,對于可疑的手機軟件不要隨便安裝,避免手機中毒,信息泄露。用戶提高自我安全意識可以從源頭上減少損失,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3. 加強中學生理財、金融安全意識的培養
針對在微信支付的不斷推廣和使用背景下,中學生有過度消費的事實和潛在發生的可能性,建議應該加強中學生理財及金融安全意識。首先家長和學校應該共同努力,重視培養中學生的理財意識,倡導艱苦奮斗的作風,消除中學生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慣。開展關于中學生理財培養的講座、中學生金融安全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措施,講明白過度消費、提前消費對中學生的影響,增強中學生的理財觀念。此外中學生可通過記賬記錄自己的日常開支,量入為出,選擇銀行、余額寶或其它合理的平臺,把每個月多余的錢定存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還可以賺取小額的利息,積少成多。
參考文獻:
[1]王詩筠.防范微信支付風險對策[J].環球市場,2017(32).
[2]韓爽.淺談政府部門應如何加強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J].科技經濟導刊,2016(22).
[3]牛思睿.微信支付個人信息安全影響因素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8.
[4]鄭晶晶,李卵.移動支付的應用與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31).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