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峰
摘要:在當前全面“營改增”的大背景之下,糧食加工企業進行增值稅稅收籌劃分析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稅負,從而提高企業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糧食加工企業降低納稅的風險。同時,糧食加工企業通過增值稅稅收籌劃分析也可以幫助企業及時享受各項相關的優惠政策,正確處理好混合銷售和兼營行為。文章首先對糧食加工企業的各項稅收政策進行了簡單梳理,然后詳細地分析了糧食加工企業進行增值稅稅收籌劃的各種辦法,期望能對糧食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收籌劃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糧食加工企業;增值稅;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是納稅主體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對自身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事先安排以達到為納稅主體降低稅負目標的一系列活動。糧食加工企業關系國計民生,而增值稅作為糧食加工企業的重要稅種,對企業的稅負有著直接且重要的影響。糧食加工企業進行增值稅稅收籌劃的主要目標是降低企業的稅負和納稅風險,由于我國的糧食加工企業目前仍然存在毛利率水平低和微幅盈利甚至是虧損的狀態,效益的提升是糧食加工企業當前面臨的最主要難題,通過稅收籌劃,糧食加工企業可以在企業稅負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變。而糧食加工企業為了達到給自身降低納稅風險的目標,必須要對各種相關的政策和程序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糧食加工企業的特殊性質,還具有財務核算的不夠規范、發票日常管理較為薄弱等不足,這對于企業納稅風險的降低有一定影響,需要糧食加工企業加強自身學習和管理。
一、糧食加工企業相關稅收政策梳理
國家稅務局和財政部雖然有出臺很多的相關政策來促進糧食加工企業的發展,給予了糧食加工企業很多在稅收政策上的優惠,但由于稅收政策出臺間隔時間長和很多企業對政策理解和執行的不到位等問題,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不能給糧食加工企業帶來更多實質性的優惠,以下對糧食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收籌劃相關政策進行簡單梳理,希望能為糧食加工企業在實際工作的執行中提供一些參考。
在《關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糧食免征增值稅審批事項取消后有關管理事項的公告》(國稅公告2015年第42號)中的相關規定,將免稅資格的認定辦法由行政審批改為了備案登記,自2015年5月19日以來,承擔糧食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是否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改為了備案登記管理,實際上大大簡化了糧食相關企業的免稅資格認定所需手續。
在《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18]32號)中的相關規定,將糧食銷售的增值稅稅率從原來的11%降為了10%,自從2018年的5月1 日開始,納稅人銷售或進口農產品(糧食)、食用植物油等的增值稅稅率均為10%,這項政策可以從維持進項稅額和降低銷項稅額的角度對糧食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收籌劃起到一定作用。
二、糧食加工企業增值稅稅收籌劃分析
(一)銷項稅額籌劃
一般納稅人增值稅是按照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的方式計算的,所以糧食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收籌劃應該在遵守各個規定的前提之下,盡量提高納稅人的進項稅額或者降低納稅人的銷項稅額。首先來說降低銷項稅額的部分,糧食加工企業的銷項稅額籌劃重點就是要處理好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行為,因為這兩種行為在糧食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都屬于比較普遍存在的行為,由于糧食加工企業本身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因此能否將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行為處理得好,將會是糧食加工企業增值稅稅收籌劃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1. 糧食加工企業的混合銷售行為籌劃
混合銷售行為是一種既涉及高稅率涉低稅率的貨物或勞務的行為,一般是按照企業的主營項目性質來確定企業應繳納稅的稅率,舉一個糧食加工企業包裝物處理的例子,糧食加工企業的產品銷售需要把包裝物作為產品的容器,根據相關產品性質和用途的不同,會涉及到糧食和包裝這兩種不同的貨物,是一種混合銷售的企業行為,糧食加工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若銷售的是低稅率貨物或免稅貨物,包裝物應當合并計價,而包裝物的價值是可以免交增值稅的。
2. 糧食加工企業的兼營行為籌劃
根據稅法的相關規定,當企業同時兼營不同稅率、不同稅目的貨物銷售和勞務時,若企業沒有對貨物銷售額和勞務銷售額進行分開核算的話,這將會給企業稅負造成很大的影響,假如企業不對兼營行為分別核算就要按照從高原則繳納增值稅,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稅負,如果企業能夠分開核算不同稅率的兼營銷售行為,則可以按照不同產品不同稅率的原則來繳納增值稅。若糧食加工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同時經營增值稅應稅項目和免稅項目,按照稅法的相關規定,企業需要對兩種項目的銷售額進行分別核算,在糧食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收籌劃中若不分開核算,就不能夠享受到相應的減稅或者免稅收益。同樣,如果糧食加工企業同時經營農產品初加工業務和深加工業務,按照現行稅法的要求,農產品初加工銷售業務現行稅率為10%,而農產品深加工銷售業務現行稅率為16%,如果在會計核算中不能將兩者分開核算,則全部要按照深加工業務進行納稅。
(二)進項稅額籌劃
對于糧食加工企業的進項稅額主要是原材料即農產品購進時產生的進項稅額。目前,《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品”免征增值稅。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適用免稅規定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企業購進免稅農產品只能夠通過取得銷售企業開具的銷售發票,或者向農業生產者開具收購發票進行進項稅額扣除。這就需要糧食加工企業的經營者在收購農產品的過程中注意甄別農產品種植企業和個人是否銷售的是自產農產品,需要對供應商的相關資質及農產品來源進行調查,并要求對方出具相關證明,對農產品種植企業需要驗證其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土地承包合同等材料,對農產品種植戶需要驗證其身份證復印件、土地承包合同及自產自銷證明,最后還需要看其銷售的農產品數量是否與其土地承包面積相匹配,減少納稅風險。需要注意的是,財稅﹝2018﹞32號規定:“納稅人購進用于生產銷售或委托加工16%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2%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另外,糧食加工企業還需要在甄別供應商資質方面需要區分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在供應商是一般納稅人的情況下,糧食加工企業需要取得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分別按照16%、10%、6%的對應業務稅率抵扣進項稅額;而在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情況下,糧食加工企業可以要求小規模納稅人到稅務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按照3%的稅率進行稅額的抵扣。而在全面“營改增”的背景之下,糧食加工企業的增值稅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范圍也大大地擴展,包括不動產購進、糧食倉儲費、力支短駁費用及勞務費用等與糧食加工企業息息相關的業務均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企業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獲取并及時進行認證抵扣和納稅申報。
(三)降低稅收風險
財政部在2016年12月發布的《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對增值稅的相關處理進行了規范,包括增值稅核算中的會計科目和專欄設置、企業的銷售業務和取得資產業務的賬務處理過程以及明確了相關項目列示問題,糧食加工企業需要采用增值稅核算的最新規定來開展相關工作,這對于企業增值稅申報工作、稅務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和降低納稅錯誤的稅務風險等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意義。糧食加工企業對免稅糧食和應稅糧食的采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需要被精準細化的核算,因為增值稅的銷項額籌劃中有對免稅糧食的明確范圍,將這些相關數據分開核算既是為了充分地用好稅收優惠政策,也是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降低稅負,提升效益。增值稅的稅收籌劃一般是要在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發生之前進行決策的,但是由于稅收法規定的極具時效性和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糧食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收籌劃可能會受到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糧食加工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情況做出相應的應對。
參考文獻:
[1]曾球石.以X企業為例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稅收籌劃[D].湖南大學,2011.
[2]黃旻軒.當前企業稅收籌劃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和對策研究[J].納稅,2018(34).
[3]郭瑞娜.“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及稅收籌劃——以菏澤土木建筑業為例[J].菏澤學院學報,2018(06).
(作者單位:江蘇省農墾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