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ERP管理系統在現代企業已普遍使用,對企業流程管理、提升溝通效率、提供數據分析等方面作用突顯,但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的出現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傳統ERP管理系統與智能制造需求的不匹配性,普遍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生產管理中應用少、物流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分析了智能制造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時化、透明化、精準化等需求,升級后的ERP管理系統將會實現的功能以及給企業帶來的利好。
關鍵詞:ERP;智能制造;流程控制
一、引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企業資源計劃,以計算機為運行平臺,以企業內部的結構化數據為范疇,用以提供企業內各階層管理者在進行其管理工作時所需要的各種信息的企業管理軟件。在企業管理中應用已非常普遍,是企業信息化管理常用的管理軟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最初的訂貨點法、經歷MRP、閉環MRP、MRPII的發展、最終升級為今天普遍使用的ERP系統,ERP上線之初,解決了企業管理生產流程受阻、資金成本過高、信息不暢等諸多問題,受到企業青睞。隨著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發展,傳統的ERP系統已不能適應智能制造管理的模式,各軟件公司亦在不斷地升級和開發ERP系統,并將ERP系統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智能設施設備、手持終端、射頻等聯接,來適應智能制造高效運轉需求。
二、傳統ERP在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ERP進入企業之初,確實優化了企業管理流程,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實現了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統一,但是從信息化角度來看,管理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信息化管理不深入,業務不暢
即使ERP系統使用已很普遍,但是被重視和利用的程度并不高,大多數企業只是當成一種輔助管理的工具,而沒有深入地應用到管理中,使其成為核心的管理手段。典型企業運用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ERP系統成為了管理的累贅,初衷是提升管理效率,由于利用不當,系統設立不合理,導致“人工+系統”管理,比起純粹人員管理更復雜,不僅沒帶來管理便利,反而阻礙了工作順利進展;另一種情況是以人員管理為主,系統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企業并沒有重視ERP系統管理,使用率低下,缺乏協調。比如采購、銷售、倉管、生產各個模塊在使用的時候業務主要集中在各自部門,完成部門內業務,缺乏協作的理念,只考慮局部沒有考慮整體運行效率,導致在整個流程運轉中容易出現生產受阻。
2.“單據+系統”管理模式,數據容易失真,管理效率低下
目前普遍使用的ERP管理系統,仍然需要大量的單據配合管理,比如采購單、入庫單、驗貨單、領料單、進貨單、出庫單等,單據在流程中要不停流轉,在作業階段,工作人員要隨帶單據和筆,做好記錄,帶來了工作不便,當業務量大的時候容易忘記記錄,單據經過多次扭轉容易破損或被污漬污染。
數據管理容易失真。在“單據+系統”的管理模式下,每次作業后,工作人員需要將單據上的數據錄入ERP系統,在繁忙的作業階段,業務多附帶的單據也多,工作人員在現場一次完成多筆業務,容易忘記將數據錄入系統或者要等到第二天將單據數據錄入系統,一方面導致系統管理數據與真實數據不符合,在盤點和領料時容易出差錯;另一方面數據更新不及時,其他部門查看到的數據不準確導致決策失誤。例如,倉管員忘記或推遲將入庫貨物錄入系統,就會導致采購訂單數據不準確和領料沒貨。
同時,在作業過程中,既有單據又有系統管理,兩方面結合,操作復雜,整體管理效率低下。
3.在生產管理中應用薄弱
ERP信息化管理遵循的是系統化思想,對制造業企業實施全流程管理,但是據了解,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主要用來進行采購和倉儲管理,在生產管理方面不用或者采用非常基礎的產品結構管理系統和MRP模塊,很少啟用批次需求計劃LRP,系統內部關于生產流程設置不詳細,生產計劃主要靠人工,致使整個流程斷線,數據得不到及時更新,采購、倉儲、銷售等相關部門工作不能通過系統來高效配合生產。
4.廠內物流混亂
由于ERP系統運行不暢、管理不精細,對廠內物流流轉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1)采購/供應物流:供應商送貨收料時間長,錯發、漏發頻繁,經常出現料件送到了,尚未辦理入庫驗收手續直接進產線。
(2)盤點:倉庫物料堆放一團亂,找貨理貨難,實物數據采集困難,經常出錯,人工盤點耗時常,漏洞多,盤點問題難以追溯。
(3)生產領料:物料品種太多,領料發料節奏快,人工領料常出錯,物料過期報廢損失嚴重。
(4)生產加工:生產現場不透明,工藝無法管控,人力成本高,導致生產成本高。
(5)完工入庫:賬實不符,貨物流轉慢,入庫耗時耗力,難以管控。
(6)訂單出貨:出貨時間長,經常錯發漏發,客戶不停催貨,但是貨物遲遲發不出。
三、智能制造背景下ERP應用分析
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制造業內部管理也發生了一系列變革,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軟件公司調研了解,目前ERP系統能不再獨立使用,而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將企業管理系統與各類智能設備、移動終端相聯接,實現移動化、透明化管理。
1.移動化管理
在傳統模式下,現場與辦公地點分離,效率低下。智能制造模式下,智能貨架、立體倉等設備智能化,加上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入,物物相連,結合手機、平板、工業PDA等移動端作業,任務自動同步,避免了往返作業。收貨、質檢、入庫、領料、發貨、盤點等作業通過移動終端全流程覆蓋,通過全程條碼化實現無紙化和一體化作業,工作流程簡化、效率大幅度提升。
技術融入后,ERP系統與條碼技術、射頻技術、電子揀貨系統等合作,與供應商共享信息系統,訂單發出后,供應商立即收到訂單并確定訂單,生產企業能立即獲取并跟蹤從采購狀態。同時,將條碼打印轉移給上游供應商,通過條碼技術完成從料件進貨到上產線的所有作業,通過條碼掃描,ERP系統自動更新庫存數據,無須打印單據、錄入數據,減少了作業環節,數據及時更新并準確,大幅度提升了作業效率。
采購管理:掃碼收貨、來料檢驗、入庫上架、采購倉退、單據查看等業務無須任何單據來回扭轉,通過條碼技術和移動設備直接完成。
生產管理:生產計劃、物料收發、工序管理、工藝管理、檢驗入庫、委外庫管等作業,通過ERP、條碼技術、移動設備和電子看板管理,使得作業程序順暢化、簡單化、精準化。
倉儲管理:庫位庫區、包裝管理、物料管理、貨物移儲、庫存盤點等作業更準確、效率更高。
銷售管理:下架檢驗、揀貨配貨、裝車運輸、定位追溯、銷售分析等作業效率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訂單滿足率。
2.全流程透明化,物品可追溯
制造業物流過程復雜,涉及到的主體和部門較多,對外包括供應商、客戶,內部涉及采購、銷售、生產和倉儲四個主要部門,傳統模式下,數據更新速度慢,準確度低,往往導致采購數量不準確、倉儲庫存賬實不符合、生產領料不是缺料就是產生呆料等諸多問題。在智能制造的模式下,要求數據及時更新,信息反饋實時準確,作業流程實時透明,物流狀態實時可見。
傳統的ERP系統僅能實現單一部門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大數據背景下,利用ERP系統和電子看板,實現對數據的全流程和實時監控,從收到客戶訂單、制定生產計劃、采購訂單下達、采購追蹤、生產領料、生產計劃執行、成品入庫到出庫等,全流程監控數據和進度,隨時查看采購收貨待檢狀態、庫存狀態、領料狀態、完工入庫狀態、生產進度、訂單交付狀態、檢驗完成待入庫狀態、設備狀態、異常情況等,管理者可以隨時根據進度制定相應的策略,將風險和故障解決在事前,生產質量和效率均得到了保障。
3.智能決策
制造業實施智能化后,采購、銷售、生產、倉管等各個組織和部門實現高度協同,在ERP系統的管理下,采購計劃、上架策略、周轉策略、揀貨策略、盤點策略、補貨策略、分配策略、生產計劃、補料計劃、銷售策略等均能根據大數據分析實時做出決策,決策的時效性提高,風險降低。
4.精益化管理
智能制造模式下,生產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ERP信息化管理是實現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條件?;跅l形碼、二維碼、射頻等技術,避免了人為錯位,消除操作延遲,保障信息及時、準確。
通過系統打通了從采購、倉儲、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實時采集數據,隨時查看訂單進度情況,管理者更容易控制生產計劃的實施。
5.輕物流
在新的模式下,物流作業過程大大簡化,同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一方面單點操作,過程大大縮短,省時省力。過去需要大量單據、推車、人力配合作業,現在只需要掃描槍、可穿戴設備等完成,人工負重大大降低;第二,通過協同作業,減少作業流程,例如傳統模式下收貨需要多名倉管員、文員以及質檢員經歷多個流程完成,現在只需要倉管員和質管員協作;第三,像盤點、發貨、收貨等作業,避免了通過單據進行數據傳遞帶來的延遲和數據錯誤,通過條碼和智能物流的結合,可以將不同作業區和不同作業段的任務高效地銜接在一起。
四、ERP系統升級后實施成效
1.供應商交貨周期縮短
通過信息系統實現了供應商、生產商信息共享,采購管理從源頭做起,訂貨效率大大提升,供應商反饋速度快;交貨進度透明,實時獲得進度信息,提升了采購的準確性,在供應商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及時供料時采購能及時做好緊急采購計劃,同時方便倉庫提前做好入庫計劃,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因供料未齊帶來的停工損失。
2.作業效率提升
采購、生產、倉管、出貨等各個環節移動化作業,整體的流程得到簡化和優化,信息及時準確,部門與部門之間高效協同,消除了差錯和爭端,企業內部物流在信息系統的管理下高效運轉,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均大大提升。
3.訂單交付準時率提升
由于部門之間高效協同,生產計劃得以按時準確執行并按時完成,另外倉庫周轉效率提高,能快速完成出入庫作業和出庫作業,出錯率在信息系統的管理下大大降低,一次出貨的時間大大縮短,訂單準時交付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4.人力成本降低
從入庫、盤點、領料、加工到出貨全流程移動化、條碼化應用,自動生成相關業務單據,減少人員往返作業及數據采集時間,需要的工作人員減少,勞動強度降低,大幅度節約了人力成本。
五、小結
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ERP系統也隨著升級,但是目前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一方面是成本投入高,企業更新系統、培訓員工、配套的各項技術投入、更新設施設備、智能裝置等投入成本高;第二是風險控制,由于技術方面尚有不足,有的企業在高額投入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尚處于摸索階段,所以大多數企業處于猶豫和觀望狀態,擔心高投入后不能獲得高收益。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新樹.ERP在企業采購及庫存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國市場,2019年第21期,164-165.
[2]藍殷,艾立.大數據時代下企業ERP管控策略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年7月第22卷第13期,52-53.
[3]朱鶴.混合所有制企業上線ERP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2019年08期,130-131.
[4]樊靜.基于云計算模式的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分析[J].管理觀察,2019年17期,11-12.
[5]曾憲福.論ERP系統在企業內控管理中的應用核心探索[J].納稅,2019年18期,293.
作者簡介:劉雷麗(1982- ),女,湖北荊門人,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