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管理會計基于業財融合進行轉型逐步變為熱點話題。本文先對業財融合做基本概述,闡述業財融合內涵及其融入管理會計的積極意義,隨后從三大轉變、三項要求、一項落實、財務職能、業務流程等層面總結相關應用策略,以期為推進管理會計轉型、提升企業效益做出貢獻。
關鍵詞:管理會計;業財融合;應用策略
引言:隨著經濟、科技的持續發展,管理會計若想緊跟時代要求和會計趨勢便應及時轉型,積極應用業財融合模式。管理會計需要秉持“融合性”原則,將會計工作融入到企業生產服務諸多領域、層次當中,需要從業務流程出發,借助會計工具推動業務、財務深度融合。下面便對業財融合基本內涵及其應用策略展開探析。
一、業財融合基本概述
1.內涵分析
《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要求不論單位性質如何,對管理會計進行應用時均需要秉持“融合性”原則。對于管理會計來說,會計工作必然涉及到諸多環節、層次,會計人員需要借助多方面的財務、管理手段實現業務、財務的深度融合。而這種深度融合便可稱作業財融合,是對會計由核算型向著價值創造型轉變的客觀反映。現階段,業財融合逐步變為行業熱點,這不僅和國內最新的會計機制相關,也是由于當前管理會計建設呈現出滯后性,導致企業發展受阻明顯。為了有效彌補企業發展在會計層面的短板,必須推動會計、業務的深度融合,切實增強管理會計相關職能與作用。
2.推動業財融合應用到管理會計轉型的重要意義
(1)給予管理決策更為可靠的信息
商業決策是企業實現生存發展的前提,會計信息又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關鍵性信息。因此,會計數據質量與管理決策是否有效聯系極為緊密。對于會計信息來說,其可靠性涉及到準確、全面兩類特性。其中,準確性要求財務緊貼業務,若脫離業務便可能導致數據失真,誤導企業決策。如果財務沒有與業務深度融合,那么業務環節相關信息也很難切實反饋至財務,財務也無法發揮自身對于決策的支撐作用。再者,從全面性來看,業財融合基于“端到端”的模式能夠打通全部過程,避免底層數據與上層管理間存在壁壘,從源頭方面規避信息孤島等情況,確保數據實現互聯互通。
(2)強化風險管理
隨著企業規模持續壯大,發展經營必然面臨諸多風險,所以針對各項風險強化監督控制成為必然。財務需要基于企業實際明確生產經營可能的薄弱環節,切實深入業務流程當中。只有以業財融合為基礎,財務才能夠及時、準確獲取業務相應信息,隨后基于縱橫分析來明確風險,并及時向管理層提出對應的風險預警。此外,業財融合還能將財務、銷售、客戶、倉庫等系統進行集成處理,有效改善客戶關系、庫存管理等可能的問題。同時系統集成的模式還能夠提升信息間的對稱性,確保生產經營涉及到的多維度數據均能夠實現保質保量地輸出,最終達成精細化管理。
二、管理會計轉型應用業財融合的有效策略分析
1.實現“三大轉變”
(1)積極轉變財務意識
首先,企業若想推動財務會計向著管理會計轉型,便需要從財務管理人員出發,針對其財務觀念、意識等加以引導和培養,切忌停滯于傳統層面的收入核算等較為基礎的環節上。財務人員需要從業務經營、戰略決策層面來考慮會計工作,需要對價值增值與創造加以深層關注。其次,財務人員還應基于宏觀角度,轉變以往的單一性思維,借助財務知識綜合分析考慮財務狀況,基于價值分析、評價等方式明確改進方向。
(2)積極轉變專業技能與溝通能力
專業技能轉變是實現管理會計轉型的重要舉措。財務人員需要緊跟行業和時代要求積極轉變專業技能,不斷向著業務伙伴的方向發展。首先,轉變專業技能必須深入財務數據之中提出富含價值的各類數據。財務工作切忌僅停滯在核算工作層面,還需要基于財務信息做到深度提煉,提升信息價值。其次,財務人員相應的專業技能還需要逐步向著高敏感度和邏輯能力轉變。也就是財務人員必須以業務為核心綜合考慮財務發展,確保財務信息得到客觀表達。當然,財務部門還應以信息化為橋梁做到信息共享。財務系統需要和不同專業部門實現無縫對接,應通過信息共享平臺等模式來分享數據,確保財務數據可以切實發掘數據來源,推動業財實現深度融合。例如,財務部門可以通過通信系統來建立1+N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并基于平臺構建為業財融合的發展夯實基礎。
此外,財務人員如何推動自身對于業務的認知向著不同業務部門的需要轉變是財務管理者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從財務人員角度來看,溝通能力需要基于業務角度轉變,提升專業技能,確保輸出信息足夠客觀。處于工作場合時,財務人員需要收斂可能的小脾氣或者性格,思考、行為均需要以業務為前提,對于他人合理的財務意見需要客觀接受,并及時表述自身觀念,確保財務、業務實現有效融合。
(3)積極轉變組織架
現階段,傳統形式的財務模式與組織架構很難契合企業發展,企業需要積極推動按角分配的財務模式向著按團隊分配的財務模式轉變。同時,組織架構也需要緊跟企業發展,財務人員需要明確企業當前應用的運營模式與規則,掌握企業相應的經營與戰略決策,逐步推動核算向著分析轉變。隨后將所掌握的信息融入到財務分析,為后續企業決策夯實基礎。
2.做好“三項要求”
除了上述“三大轉變”以外,業財融合還應做好“三大要求”。首先,財務人員需要摒棄掉以往低頭核算的態度和思維,應積極融入企業項目管理、開發當中。財務人員需要重視項目的整個賬目周期,推動賬務處理、業務管理深入融合。同時財務人員還應積極轉變固定崗位等財務認知,借助全局性思維來考慮財務工作。其次,財務人員還應積極融入績效管理、業務運營等環節。績效管理對于財務管理而言極為關鍵,財務人員需要借助專業財務知識、數據來客觀評價績效,并基于績效分析明確預期同實際間的差異,提升改善措施的針對性。最后,財務人員也需要重視預算管理,應對預算數據進行有效收集和設計,并積極同多方面業務人員深度溝通,確保預算數據足夠合理。此外,還應對預算相應的執行情況加以監督,若存在問題則應及時找到執行差異。財務人員需要通過預算管理相關手段來分析經營狀況,為后續績效分析夯實基礎。
(1)實現“一項落實”
推動業財融合模式融入管理會計轉型中還需要實現“一項落實”,也就是確保最優價值的目標滲透到業務層面。該環節需要推動業務、財務流程的深入融合,將內部管控深入到具體業務當中。例如,應積極引導業務人員明確項目或者是訂單相應的獲利情況。而財務管理也能夠及時得到所需的業務數據,給予財務分析更為有效的支持,確保每個項目、訂單都可以準確得到成本、利潤等信息。此外,財務工作不應局限在“事后”環節,需要積極向事前預測以及事中監督轉變。財務人員應更多地給予業務人員財務咨詢支持,并將相應財務數據與信息反饋到業務人員之中,最終實現良好的業財融合。
(2)積極推進財務職能的轉變
企業相應的財務職能可以借助構建財務、業務合作平臺的模式實現。比如,對內部管理而言,總會計師、財務負責人等在內部管理方面經驗豐富,可以有層次性地對各部門運營加以管理,從而實現財務、業務的共同發展。此外,推進財務職能的轉變對于實現部門間的通力合作有著積極意義。業財融合能夠切實提升財務人員各項意識,促使他們由單純記賬工作上升到管理職能層面。
(3)積極完善業務流程
除了上述優化創新內容外,企業管理還應基于生產實際切實完善業務流程,為提升管理效率夯實基礎。例如,某企業基于管理會計背景下實施內部控制新模式,從業務流程出發進行分解,并設計了相配套的成本核算模式。該模式切實明確了不同業務對應的基本流程與內容,能夠為企業精準預算提供幫助。待全面預算完成以后,還可基于績效考核以及經營管理數據,針對可能的不合理流程加以調整。例如,部分物流企業在集裝箱裝卸環節上效率較低,便可實施模塊化處理,結合作業單位對項目類型加以劃分,并通過對不同模塊的成本、效益的計算實現財務控制。
業財融合的業務流程必須基于企業實際而設計,任何體系均不能直接套用,反之很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企業間在生產經營或者管理方面均具備不同特色,因此業財融合也需要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可以先選取部分業務進行試點,先構建框架隨后完善細節,推動管理會計逐步由粗放向著精細化轉變。同時,企業發展也需要以信息化為基礎,借助現代化手段推進業財深度融合,為提升企業價值奠定基礎。
三、總結
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推動,企業發展需要緊跟時代要求與行業趨勢,借助“業財融合”模式推動管理會計轉型。企業應從生產經營實際出發,借助多樣化手段推動財務、業務深度融合,可以從三大轉變、三項要求、一項落實、完善業務流程和財務職能等方面總結相關應用策略,切實推進業財融合的建設,為提升企業相應的經濟、社會效益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馮錦慧,李征.ERP環境下管理會計應用的幾點思考[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7(02):23-26.
[2]“數字智能時代財務轉型、管理會計創新與財務共享”研討培訓班招生[J].中國總會計師,2019(06):2+1.
[3]萬頎鈞.大數據時代外貿企業商業模式與會計模式的創新——以香港利豐集團為例[J].國際商務財會,2019(06):43-46.
[4]冷繼波,楊舒惠.“互聯網+”背景下業財融合管理會計框架研究[J/OL].會計友,2019(12):19-23[2019-07-28].
[5]李玨倫,王梓邑,車怡,陳雨欣,高凱麗.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人才需求——問卷調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0):413-414+416.
[6]李玲.基于業財融合構建企業經營型財務管理體系實踐探索[J].商業會計,2019(10):50-52.
[7]侯立渝.淺析管理會計“業財融合”會計人員執業能力提升[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5):204-205.
[8]寧聰.業財融合在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中的作用初探[J].會計師,2018(18):7-8.
作者簡介:潘琴(1986.01- ),女,漢族,寧夏中衛人,本科學歷,湖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