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到目前為止,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組成當中的重要部分。民營經濟不但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是加快多產業經濟轉型,確保市場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民營經濟也是提升科技創新的主要動力。在我國民營經濟改革及發展的過程中,獲得的主要經驗有:健康、安穩的政治氛圍,合理、科學的制度條件,非凡的企業精神,富足的供給,和諧共生的文化以及多樣的社會互動。若想發展好民營經濟,實現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則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準則進行開。本文作者以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為研究基礎,探究了改革開放后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變化,旨在為我國民營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改革開放;民營經濟發展;探究
眾所周知,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民營經濟起步到限制發展,從限制發展到被承認,從被承認到嚴重受創,從嚴重受創到適度發展,從適度發展到努力促進,從努力促進到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整個發展過程,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當中民營經濟地位的穩固上升。
一、綜述
從1978年到2019年民營經濟的改革、發展已經走過了41年,在這41年的時間中,民營經濟以其原本不足40%的社會資源比重,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了50%以上的力量,開展了60%以上的資產投資以及直接投資,組建了70%以上的高新技術型企業,解決了我國80%以上的就業問題,增加了90%以上的就業崗位,對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了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從快速增長階段過渡到高質量發展階段,民營經濟必須肩負起自身責任,努力迎接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二、改革開放后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探究
1.1978年至1988年:萌芽、起步期
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響,一直到1977年年末,我國民營經濟幾乎處于一種滅亡狀態,個體經濟幾乎全部消亡。全國范圍內城鎮個體戶勞動者的數量從1953年的近900萬,銳減至1977年的15萬左右。面對這一發展形勢,民營經濟若想改變自身發展現狀就必須進行改革。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經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之后,黨中央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明確規定了一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決否定將個體經濟當作資本主義來批判的這一錯誤思想。與此同時,還通過返還各種抄查存款、被扣薪金、占用的私產等具體的政策措施,還給了民族資產階級以發展空間。至此之后,我國民營經濟正式進入到萌芽、起步階段。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鼓勵及適當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法規,并于同年出臺相關文件明確要求了允許各種經濟成分之間展開合理競爭。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以及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提出私營經濟是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說明而存在的。1982年及1988年,憲法中明確規定國家應該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權益及合法利益。
2.1989年至1991年:受挫、恢復期
從198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民營經濟出現了過熱發展現象。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貨膨脹的弊端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搶購、囤積、倒賣等行為也使得部分商品出現了供貨緊缺問題。面對這種發展情況,1988年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方位、系統性的經濟改革方針,并明確指出要通過縮減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升存款利率、限制購買力等方式提升國家對經濟發展宏觀方面上的監督、管理力度。1989年,隨著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受到了外界環境影響,人們對民營經濟的認識也出現了一定的改變。截至當年年末,全國范圍內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數量減少約205萬人次,個體從業人員減少約363萬人次。由于貪污、公款挪用等惡劣現象的出現,加重了社會各界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擔憂,民營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這一問題的出現,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經過不斷地探索努力、發展嘗試,終于提出了民營經濟是作為社會主義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這一重大方針決策,并明確指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會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民營經濟。1991年,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會議中,我國明確要求了要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結構。同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措施,進一步促進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使得各種經濟成分在民營經濟中所占比例逐漸趨于一個科學、穩定的發展狀態。
3.1992年至2001年:調整、引導期
1991年,蘇聯解體致使世界政治格局逐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周圍國家及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受到了巨大沖擊,此外,戰爭等環境因素也使得市場經濟改革發生了嚴重分歧。因此,部分人認為私營經濟以及個體經濟是導致資產階級經濟的根源,并對“經濟改革就是對資本主義進行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進行改革”這一問題發出了質疑。面對這一些情況,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視察深圳、上海等地時做出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南方談話”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民營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同年李鵬同志在七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明確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整頓治理的主要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下一階段所要進行的工作就是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此外,在黨的十四大報告當中也明確提出,將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作為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并明確了“以公有制作為主體經濟,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發展制度。1993年,我國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了有關“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發展意見,從多個角度對個體、私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鼓勵及引導措施。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報告當中,我國第一次將非公有制經濟納入到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當中,1999年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正式確定了將非公有制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2000年,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要堅定不移的鼓勵、引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4.2002年至2007年:促進、提升期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民營經濟改革進入了歷史新篇章。2002年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第一次指出“需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2003年,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當中,總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進一步放寬了市場準入標準,努力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004年,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以“民營經濟‘原罪最為核心”的問題討論,且這一問題一直討論至2006年年末才告一段落。同年,人大二次會議明確提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應受到法律維護,不容侵犯”。此外,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明確規定了相關規章文件等的重清理重點,確立了相應的清理原則。到2006年底,被廢除及清理的文件多達5000多件。2007年,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中,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平等維護公民合法財產、平等對待企業賦稅”的兩個角度,明確提出了“要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指示。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應合理保護個人合法私有財產,盡快解除體制障礙,不斷推進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及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5.2008年至2012年:沖擊、成長期
2007年,美國再次爆發金融危機,與此同時,這一金融危機也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個國家,自此之后,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增長效率在接下來的三年之內普遍呈下降趨勢,表現為:國際市場需求大大縮減、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諸多因素進一步對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面對這一發展形勢,2008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南方進行調研時強調:必須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必須不斷改進政府的各項職能,從多個角度上提升民營企業的發展速度及發展質量。與此同時,在全面停止征收個體商戶管理費用及市場管理費用的前提下,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在多個層面上為民營經濟掃除了發展障礙。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有關“如何提升中小企業發展速度”的若干文件,從而在環境創造、解決融資問題、提升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過程營造了良好的環境。2010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從擴寬民間資本的引入渠道、資本重組等方面制定出了全新的投資政策。2011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從調節市場準入條件、協調社會公共資源、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的良好發展提出了系統性規劃。2012年,為了進一步幫助微小型企業健康發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從市場、服務、保障等多個層面制定出了詳細的方針、計劃。
6.2013年至今:轉型、騰飛期
2012年,在全球經濟每況愈下,整個世界經濟發展情況明顯處于降速狀態,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世界經濟貿易摩擦不斷,失業率和通過膨脹問題不斷家居,這就進一步對全球經濟復蘇造成嚴重影響。在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需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增長動的轉換,2013年,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對積極轉變政府職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2013年至2017年,國務院也對經濟工作的重點進行了系統性規劃,加快了政府職能的轉變,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了“應不斷提高對創業、創新的重視程度,加快構建和諧穩定的經濟發展狀態”。2015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打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藍圖,為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在不斷增強市場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前提下,政府職能得到了快速轉變。2016年,我國節稅工作得到了顯著效果。2017年,在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了非公有制經濟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重要地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如何實現我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使之更好承擔歷史使命,發揮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及中國夢的重要舉措。十九大報告已明確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不但是給民營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也是指明了未來我國民營經濟持續發展的方向。未來,我們必須堅定執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各項方針政策,必須嚴格貫徹、落實各項大政方針,必須堅定不移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早日實現復興中華的偉大夢想。
參考文獻:
[1]李中.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制度創新[D].中共中央黨校,2012.
[2]羅欣.領導教育視閾中的中國民營企業戰略領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趙鑫.中國民間金融發展的制度分析與改革設計[D].中共中央黨校,2013.
作者簡介:李玉清(1970.02- ),男,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管理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非公有制經濟、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