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雅菘 權娟
你是否有這樣的習慣,看到油壺里快沒油了,沒等用完就倒進去新的?其實,這種用油方式并不科學,還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食用油并不是一種耐貯存的食品,哈喇味的出現(xiàn)就是油脂發(fā)生氧化的結(jié)果。油脂在儲存過程中會慢慢被氧化,尤其是油壺中的油,接觸氧氣的機會多,因而氧化的程度要比密封的大桶油嚴重。
氧化的油不僅營養(yǎng)價值降低,而且可能引發(fā)人體不適,埋下一系列隱患。食用嚴重氧化、酸敗的油脂對人體消化系統(tǒng)、肝臟、腎臟、心臟等會造成損害,導致嘔吐、腹瀉等,嚴重的甚至會誘導產(chǎn)生腫瘤、致癌或致亡。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油脂的氧化還會“傳染”,因此一定要等舊油用完了,再往油壺里裝新油,否則油脂氧化速度會變快。
一般一次往油壺里添加一周所需的量,并且每三個月左右要把油壺徹底清潔一次。
導致油脂變質(zhì)的三大元兇分別是氧氣、光照和溫度。因此,日常生活中避免油脂氧化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選用能夠擰上或蓋上蓋子的油壺,千萬不要把油放在敞開口的容器中;
2.無論是油桶還是油壺,都必須放在避光的地方,盡量不要讓它們受到陽光的影響;
3.勿將油壺放在離爐火近的灶臺上,應盡量避免高溫環(huán)境。
另外,油壺最好買玻璃的,不要買塑料的。這是因為塑料油壺裝的食用油中可能會溶進增塑劑,特別是在溫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增塑劑對人體有害,甚至具有致癌性。
(摘自人民健康網(wǎng)? ?圖/樂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