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摘? 要: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在2014年從安建大母體獨立出來后,在黃麓校區體育課程一直是大一的“傳統”模式和大二的“三自主”模式教學。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學院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為研究背景,存在師資短缺、場地不足等情況下,探討如何優化建構學院俱樂部的體育課程,課程建構之后相比之前課程模式在課程內容延續性、上課時間的自由度、評價手段客觀性、教師一專多能性等方面更具優勢,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關鍵詞:民辦學院? 俱樂部? 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161-02
1? 研究背景
2018年9月安徽省開了一個以“安徽省高校公共體育藝術教育俱樂部制教育改革工作推進會”,在會上聽取安徽省各個高校關于藝體俱樂部的介紹經驗,如何做到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并且讓學生自發組織起來參與各個體育項目鍛煉以及比賽中。聽取后很受啟發,翻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我國大部分高校開展體育俱樂部已經逐漸成熟起來,安徽省高校合肥學院開展比較成熟,他們研發出了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
2? 問題
體育師資建設不合理,體育教學內容單調,體育教學方法陳舊,體育設施器材缺乏,課外體育活動開展不夠活躍,業余體育訓練長期得不到重視。我院從母體獨立出來五年時間不到,同樣存在很多問題:場地設施不夠、教學內容以技能為主、評價專一性、學生主觀能動性缺等。我院體育課程一直處于是摸索階段,體育俱樂部的提出,給我院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一個方向,結合問題所在,我院體育俱樂部課程改革將如何構建呢?
3? 體育俱樂部構建
3.1 體育教學俱樂部
體育教學俱樂部分為“三個 ”等級模塊,各俱樂部項目根據學生的運動技能高低等特點以三種等級模塊形式開展,即:(1)初級班(基礎班和提高班);(2)中級班;(3)高級班,俱樂部初級班(基礎班和提高班)。面向大學一、二年級全體學生開設,為必修課程。各年級每學年度第一學期為基礎班,第二學期為提高班?;A班學完考核合格后第二學期進入提高班學習。中級班面向大學三、四年級全體學生開設,為選修課程,人數有限制,為選修課程學分。俱樂部高級班。高級班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為了保證質量,申請高級班的學生應具有一定特長,經過考核合格后方可。高級班的學生考核合格可核算成體育必修課程或其他選修課程學分,考核不合格的屬于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應回到次等級班級完成相應必修學分的學習。俱樂部項目開設6個大類,15個小類俱樂部項目,即:大球類(籃球、排球、足球);小球類(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形體類(健美操、體育舞蹈、瑜伽);民族傳統類(武術、柔力球、舞龍);健身保健類(保健、田徑);戶外運動(素質擴展)。
3.2 課外體育鍛煉俱樂部
主要面向全體在校的大學生開設的課程,一周至少鍛煉3次,課外體育鍛煉俱樂部主要分為三部分開展:(1)社團的有機結合,社團會員每周規定幾次鍛煉,安排指導教師進行輔導,使得社團成員有效得到鍛煉。(2
)跑操,2019年開始,跑操成為我院的硬性規定,跑操分為早跑操和晚跑操,一周至少3次。(3)超星學習通,這部分主要是理論知識,學生在鍛煉期間,有什么問題或者覺得那部分知識不足,通過超星學習通網上課程資源,向指導教師咨詢或者觀看指導教師網上課程資源,充實自己的知識。
3.3 體育訓練俱樂部
體育訓練俱樂部是面向對某項運動項目有一定的特長的全校會員開設的課程,選拔之后,進入高級班學習,這部分會員是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他們的活動軌跡定期有指導教師匯報到體育教學部門,并記錄到檔案中。
4? 體育俱樂部優勢
4.1 課程內容延續性
課程內容的延續性是指俱樂部的會員在課程內容學習過程中,課程教學內容是不斷線,會員進入某項俱樂部中,不用一直換俱樂部,而過去體育課,都是按照教學大綱規定教學內容,每學期教學內容是不同項目學習,而導致課程內容沒有延續性,會員剛剛對這運動項目感興趣,就戛然而止,課程內容的延續性在體育俱樂部具有重要意義,填補某項運動課程內容學習的不斷線,填補基礎項目課程內容和專業項目課程內容之間的過渡空白。
4.2 上課時間的自由度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就指出:努力拓展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過去體育課學生都是按照固定的時間來上課,而俱樂部學生上課時間自由靈活,只要在這一周內自由調度時間來上課,最大限度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更加有興趣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去學習。
4.3 評價手段客觀性
我校體育課考核評價仍然以教師主導的終結性評價為主體,考核評價一般都是在學期末一次性完成,平時成績一般占30%,全憑考勤,平時成績相差不大,學生技術考核評價過于依賴教師的主觀認定。現在我校俱樂部采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平時(10%)+運動參與(20%)+技能考核(40%)+體質健康水平(30%)(包含跑操、體側、身體素質),改革后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比較科學地實現對學生的評價。
4.4 課程設置科學化
我校的過去幾年體育課課程設置:大一是排球、籃球、太極拳,主要以技能為主,大二是選項課: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武術,每學期都要選一次,課程內容存在每學期重復性,教學方式主要以講授法為主。改革后,體育課程設置主要6大類,15個小類俱樂部項目,大球類(籃球、排球、足球);小球類(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形體類(健美操、體育舞蹈、瑜伽);民族傳統類(武術、柔力球、舞龍);健身保健類(保健、田徑);戶外運動(素質擴展),教學方式:講授法教學(12.5%)+研討式學習(56%)+案列教學(12.5%)+自主學習(19%)。
4.5 教師一專多能
一專多能的人才也被稱作是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求具有本職的專長,而且要求具有其他行業的業務技能,我校課程設置15小項,對我校的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為了解決我校體育教師業務能力,每周四教師研討會,由專業教師對其他專業體育教師進行該運動項目上課,由基礎內容到提高內容,解決教師之間不懂到懂的知識,能達到各運動項目知識系統融入,能實現體育教師在體育知識的全面性的技能。
4.6 滿足個性化需求
我校這幾年體育課程內容是按教學大綱的統一模式,缺乏靈活性,俱樂部的實施改變過去被動接受,改為讓學生主動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水平選擇運動項目,然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體現以學生為本,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5? 結語
俱樂部的開展,給予民辦高校的體育課程發展提供方向,打破原傳統模式的教學,改為俱樂部的模式,民辦高校體育課程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能夠增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積極性,讓民辦高校的健身場地充分利用起來,學生積極、輕松、愉快參與到健身中去。
參考文獻
[1] 周生軍.民辦普通高校體育研究綜述[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1,12(8):132-134.
[2]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2002.
[3] 湯道志.論普通高校俱樂部制體育課程的構建[J].衡水學院學報,2012,14(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