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凡
五月的鮮花,含苞待放與芬芳爭艷同在。不知不覺中,春的朦朧逐漸離我們遠去,夏的熱烈以驕陽為伴,在天空中閃耀著光芒。五月的寧靜,是沉默中凝結的熱烈,在錦簇的鮮花中縈繞著歷史的印記,將傳承與責任記在心間。驕陽當空的午后,和著乍暖還寒的陣陣清風,漫步在彌漫鳥語花香、布滿陽光林陰“陳賡路”上,記憶深處仿佛傳來一群青年學子激揚奮進的聲音,讓我心生好奇駐足傾聽。是什么聲音如此聲勢浩大,響徹天地,喚醒沉睡的心靈?是什么隊伍如此雄壯威武,逶迤前行,蕩滌世上腐朽的思想?
回憶過往,牢記青春印記
記憶深處一段崢嶸歲月,起伏變幻的歷史光影隱藏在其間。100年前,一群中國青年走上街頭,高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旗幟,以澎湃激情和不屈熱血為民族獨立奔走疾呼;他們正走向街頭、走向工廠、農村,宣傳救亡道理,他們憑自己一腔的熱血、先進的思想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那些站在時代潮頭的年輕身影,是他們用青春激活了一個時代,是他們用熱血喚醒了一個民族!歷史長河大浪淘沙,時代畫卷波瀾壯闊,記錄下那些英杰的吶喊與沉思。五四精神激勵著五四以后的代代青年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旗幟,孜孜探索、不斷創新,為中華民族解放和振興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大學是傳承文明、播種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夢想、創造未來的地方。五四運動的先驅李大釗說:“青年者,人生之王,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銳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在五四精神的洗禮下,一批又一批工程學子牢記“大工至善、大學至真”的校訓,恪守“忠誠、堅韌、團結、創新”的校風,用忠誠與熱血、使命與擔當,從海面到海底,從最深的海溝到最寒的極地,用一個又一個“共和國第一”以及追求卓越的創新成果,將拳拳報國熱忱與科技之光碰撞,詮釋海洋強國夢想的力量!
不懈奮斗,永葆青春底色
作為“軍工傳人”的工程學子,素來有著“心系國家,保衛國防”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國家前途和社會發展的關注也始終是我們的職責。今天我們對五四精神最好的傳承就應該將個人的理想追求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相連;擔負起推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歷史使命;始終保持勤奮好學的精神狀態,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始終同人民一起奮斗,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對哈軍工基因精神最好的傳承就是“把忠誠奉獻、堅韌拼搏、艱苦奮斗、團結協作、求實創新”的奮斗格言融入血液,讓創新成為基因,大膽探索、刻苦鉆研,緊盯世界船舶科技前沿,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搶占海洋船舶科技創新制高點,憑學識取得更多原創成果,掌握更多關鍵技術,把“三海一核”的特色充分彰顯,努力成長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杰出人才和生力軍。
勇于擔當,成就青春夢想
志當存高遠,路自腳下始。祖國的需要是對青春夢想的最高詮釋。時代的召喚就是我們的志向,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選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教誨我們的,“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我們當代青年是與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代。新時代,國家要富強、民族要振興、人民要幸福、科技要進步、國防要強大,作為新時代“哈軍工”的傳人,我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傳承軍工基因就是要胸懷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和奮發圖強、頑強拼搏的英勇斗志,響應時代的偉大號召,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傳承哈軍工老一輩創始人和杰出校友的軍工基因和工匠精神,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選擇,在就業之路上撥開迷霧,為圓夢之旅勾畫藍圖,令我們的青春恒久彌新,讓實現人生夢想的歷程永呈激情日新月異。
“當年軍工圣殿,今日精英搖籃,流云間青檐碧瓦,回首處棟梁參天。”漫步在校園里,徜徉在歷史的縱深中,處處感受到哈軍工是一個傳奇,是一座豐碑,更是一種精神。作為哈軍工的傳承人之一,“以祖國需要為第一需要”這一最高信仰已深深銘刻在我的心中,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用理想點燃心中的熱情,擂響拼搏的戰鼓,用熱血青春去踐行偉大的中國夢,讓青春中國在我們手中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