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珠?張立波
摘要:課題通過運用收集資料、調查研究等多種方法,對黃河三角洲這種特定的區域下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陳官短穗花鼓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對策進行研究,試圖揭示陳官短穗發展的一般規律,另外對其發展及文化淵源進行歸納整理,進而探討短穗花鼓的文化內涵和健身價值,通過研究短穗花鼓,既可豐富黃河三角洲區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育與文化理論的研究,又對民族民間體育的實踐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短穗花鼓;淵源;價值;傳承發展研究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短穗花鼓的概念界定
1、短穗花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悠悠黃河,蜿蜒起伏,幾千年來不但養育了兩岸無數兒女,而且孕育出了光輝燦爛的黃河口文化。流傳于廣饒縣陳官鄉的陳官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時期,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06年11月,陳官短穗花鼓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2月又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短穗花鼓屬于舞蹈,也屬于民間民俗體育。
民間民俗體育是一個內涵與外延寬廣的概念,是廣大民眾在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動空間中直接創造的,并為廣大民眾所傳承的一種集體的、模式化的傳統體育活動,其表現是融入和依附于民眾日常生活的民俗習慣之中。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與保護,黃河三角洲地區民間民俗體育文化得到創新性發展。經過調查與考證,本文將黃河三角洲民間民俗特色體育文化資源界定為陳官短穗花鼓、洋湖鼓子秧歌。(1)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短穗花鼓的淵源、價值
短穗花鼓,對于東營人而言是一種非常熟悉的藝術形式,又名“打花鼓”,“秧歌鼓”,流傳在東營市廣饒縣和商河縣一帶。黨和政府之所以對“短穗花鼓”如此重視,是因為它承載著許多非凡的內在價值。短穗花鼓對研究我國從黃河源頭到黃河入海口,黃河沿岸的民間藝術有重大的意義。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其形成和衍變過程,為我們研究我國民間藝術的發展規律提供了活的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短穗花鼓傳承發展研究
1、是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的需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學科教學主要集中在民俗學、民族學或民間藝術等專業,而以體育教學進行傳承宣傳研究的極少,作為全校必修課的體育課,更應該有計劃、有意識的,著手抓好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基本建設工作。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和對相關專家學者的訪談中發現,我國高等院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學科教學主要集中在民俗學、民族學或民間藝術等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也是以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為主,而以體育教學進行傳承宣傳研究的屈指可數,部分在校大學生是以選修課的形式獲取少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而作為全校必修課的體育課,涉及類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卻很少甚至沒有。
2、是加強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體系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研究的需要。東營高職院校專家學者、學生共同參與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必然的歷史使命。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智慧結晶的歷史沉淀,保護與傳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于歷史之中的重要途徑,積極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體系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類體育相結合的傳承模式已成為必然的歷史使命,對培養學生的文化遺產意識,推動和諧文化的持續發展以及提高文化國力和重塑民族自信,重構民族精神家園,也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教育體制中,高職院校作為特殊的文化傳播陣地,無疑是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場所。
3、部分中學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東營當地鄉中心小學、東營區龍居鎮中學相繼引進短穗花鼓這項課程,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創辦出學校自己的特色,較多成功的實踐經驗也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短穗花鼓這一特色體育課程打下基礎。
鄉中心小學將短穗花鼓引進課堂,聘請民間藝人走進學校開堂授課,教授花鼓舞表演技藝,使這項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鄉土藝術成為了學校的特色教育課程。老師則成了短穗花鼓舞的傳人,他們將這種藝術形式不斷發展創新,賦予新的表演內容與生機活力,使其更具有了豐富的時代風韻和鮮明的文化特色。陳官短穗花鼓舞由當初村里幾個老藝人獨會的民間技藝,逐步發展成為學校里師生共學,人人會舞的大眾化文藝形式。因而,鄉中心小學也先后被評為“省級藝術教育示范學?!薄ⅰ皣壹壓褪〖壏俏镔|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基地”。東營區龍居鎮中學開展了短穗花鼓這項課程,將短穗花鼓引入校園。今年春節,龍居鎮還特意聘請了原省文化廳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守信老人,作為學校短穗花鼓表演隊的“總教練”,在原有表演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排練了“鼓樂迎春”慶?!半p節”,形成學校獨具特色的課程和表演項目,滿足特色教學的同時又極大提高了學校聲譽和名望。
4、打造和培育特色專業、特色課程,推進學院特色發展,課題的提出順應學院名校建設工程的大趨勢。
東營技師學院在2016年名校建構工程的“三大特色”,即關于培育專業、育人、教育管理的重要動員部署,以決戰當前的姿態,推進好名校建設各項任務目標,院長在總結講話中,提出要突出重點,在“名優特”上做文章,為推進學院改革發展、建設一流名校而努力奮斗,本文就是學院名校建構的大背景下,在黃河三角洲獨特的地域下,希望打造和培育東營技師學院特色體育課堂,特色體育文化,以期助推學院特色發展,為技師學院名校建設添磚加瓦。
注釋:
張紅霞、牛小兵.黃河三角洲地區特色體育文化資源開發與品牌化發展探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5):25-26.
參考文獻:
[1]張紅霞,牛小兵.黃河三角洲地區特色體育文化資源開發與品牌化發展探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 (5):25-26.
[2]夏成龍,何元春.高校體育教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J].體育科學研究,2012.
作者簡介:張瑞珠,女,講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