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在國際交往中,不僅需要閱讀大量的外語書刊和資料,還需要用外語進行口頭的交流,以及信息和商務談判,而這些交際活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外語交際能力的強弱。可見,交際能力在當今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性。
作為英語教師,從狹義的交際能力方面出發,通過談交際性教學法的形成發展、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原則三個角度闡述交際性教學法。
一、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含義
(一)交際能力提出的現實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經濟信息的日益發展,國際交往也漸漸地趨于頻繁。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無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外語的交際能力時時刻刻地影響著自己的發展,關乎著自己的成就。在國際交往中,不僅需要閱讀外語書刊、資料,還需要用外語進行口頭的交流,以及信息和商務洽談。而這些交際活動的成敗往往取決于交際能力的強弱。在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影響下,掌握外語的交際能力更成為我國跨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因此,義務教育大綱對英語教學也明確地提出:把“培養學生為交際而運用英語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這就為我們發展交際英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有利契機。
(二)英語交際能力的定義
英語交際能力分為兩種:廣義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狹義的英語交際能力。廣義的英語交際能力是指在人與人交往中人們運用英語相互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信息,并且能善于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能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又稱為英語的社會交往能力;狹義的英語交際能力是在學習英語語的過程中能正確、得體、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我所說的英語交際能力是屬于狹義的范疇。
二、交際性教學法的形成發展及其基本模式和原則
(一)交際性教學法的形成與發展
交際教學法產生于70 年代初,80 年代中期其研究與實踐達到頂峰。它最初就明確地提出了:總目標是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綜合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同時重視語言功能和形式,同樣重視語言的流利程度和準確度,并做到將語言內容和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交際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理論的研究和外語教學的思路,特別是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已走過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歷程。最初用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這一術語的是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肯德林教授。Candlin 在1971年于倫敦舉行的IATEFL研討會上所做的報告題目就是Sociolinguistics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英語在二戰后確定了它的國際地位,全世界也開始重視了外語教學的探索。交際性教學法就是人們不斷地積極地探索出來的結果。
七十年代末,外語教學曾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陳舊的教學方法開始逐步得到排斥,新穎的教學思想開始初具規模。教師們不斷地探索研究:如何彌補書本中的缺陷,如何增強英語課上的交際性,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想方設法地設計貼近日常生活情景的課堂教學活動,這就是英語課堂的交際活動。交際性教學此時正處于在理論上的完善階段。溫都森的重要著作Teachi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1978)以話語分析的研究為出發點,總結他與艾倫主編English in Focus 系列教材時所遵循的原則和取得的經驗為交際性教學法理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值得一提的著作是Brumfit&Johnson 主編的論文集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1979).一九八一年約翰遜和莫瑞合編了Communicative in classroom,對交際性教學法的原理與實踐做出明確地表述,給英語教師提供了教法方面的指南。至此,交際性教學法的理論臻于完善。交際性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優勢:
1.著重運用語言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2.有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和自學能力。
3.側重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4.交際性教學法既省時又節省了師生的精力。
5.從長遠的角度地看,交際性教學法可以教會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技巧。
(二)交際性教學法主要具有以下三種典型模式
1.著名應用語言學家布魯姆菲特提出:Comunicate——Present language——Dri11 practice——Comunicate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中,英語教師可以采用適當的方式呈現語言點,再指揮學生進行語言點的操練,通過模仿、操練學生掌握了新的語言點和正確發音,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自我運用相關、相似的語言情境來練習新知。
2.交際性教學法的倡導者語言學家翰莫爾提出了Introduce ——Practice(controlled)——Produce(communicate)交際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指出:語言學習過程是從語言結構的非交際性介紹的始端向交際性運用的終端推進和深化的聯系的過程。
3.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Byrne 提出Present——Practice ——Produce的模式。這一模式既可以靈活運用于學生的不同英語程度方面又可以應用于不同的語言點的處理方面,使英語教師不僅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握提供交際活動的契機,而且也提高了交際性教學法的課堂效益。
以上三種模式在教學要求上有一個共同的基本要點,那就是同等重視語言結構和語言功能。在教學過程中要求英語教師巧妙地把語言形式、語言意義和語言功能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促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比較完整地掌握語言點,真正學會運用語言,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的最終目標。總之,交際性教學法是更加符合語言本質意義的教學方法,運用交際性教學法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比采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法更具有優越。
(三)運用交際性教學法要遵循以下原則
1.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盡可能地加大并保證學生的語言練習時間和語言輸出量。
2.英語教材要充分反映語言應用的廣度。
3.合理設計課堂要以有利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為依據,如ask and answer rin pairs、works in groups等等。
4.課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以tasks(任務)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