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京京
摘要:家國情懷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家國情懷教育引入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有效培養高中生的愛國情感,讓他們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可以說,將家國情懷教育深植于高中歷史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現實意義。教師主要對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方法
長久以來,高中歷史也一直都是高中階段較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其課程內容對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和進步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進而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也必須再次階段實施家國情懷教育。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作用
將家國情懷教育引入高中歷史教學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非常有利。因為家國情懷教育是一種依托于國家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敬仰以及對家庭的愛戴,同時它也是我國的一種文化軟實力的體現。不管是古代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策略,還是現如今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在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高度和諧統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內涵。同時,實現路徑都是強調從小事做起。因此,將家國情懷教育落實到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之中,可以有效發揮歷史教育本身啟示人的作用,借此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
1.營造教學情境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擔負著培養學生高尚品質及積極情感的重要職責,充當著學生成長路上導航燈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成家國情懷教育的主要內容。其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的“責”可彰顯出一個人對祖國、社會、家庭、自己的擔當、責任與義務,所以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需求創造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家國情懷教育。
比如,在學習《抗日戰爭》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視頻、圖片、音樂、史料等教學素材進行有機融合,營造出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將抗日戰爭的全貌和中華名族的奮勇抗戰呈現給學生。教學實踐表明,借助圖文并茂、聲色兼具的形式給學生展示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感因素,可使得學生在生動的音樂與畫面中體會其中的情感,并且可加深對歷史事件的印象,從而推動學生提高愛國精神與情感,進而將個人榮辱與國家榮辱聯系在一起,最終更加深刻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涵。
2.充分挖掘教材
歷史學科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其史料與內容還具有很強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深度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家國情懷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實施家國情懷教育,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推動其主動弘揚歷史文化,并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最終讓學生情感與思想得以升華。在教材中,記錄有從古到今不計其數的推動歷史與社會發展的偉大人物,其都具有較高的愛國情懷。比如,屈原、霍去病、岳飛、顧炎武、鄭成功、孫中山等,這些偉人的價值觀、人生觀都非常值得高中生學習,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將偉人們的事跡與精神作為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素材。也有一些微小的人物,他們的家國情懷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比如,在學習《辛亥革命》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資料卡片中林覺民的《與妻書》進行很好的家國情懷教育。《與妻書》,這封信既有林覺民對妻子的綿綿深情,又有對國家有難的深切憂愁,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林覺民將個人幸福服從全民幸福,個人的“親人之愛”服從革命需要,決心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爭取整個國家、民族自由幸福。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書信,如何不能引起師生的共鳴,如何不是家國情懷最好的素材?
3.巧設疑問滲透
巧設疑問是高中歷史教學中解析典型課例的常用形式,也是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深度解讀教材中的典型課例,依據教學目標、重難點知識及學生特點,恰當設計一些問題,指導與啟發學生主動思考,使得他們都能在分析與探究中感知到課例中蘊含的愛國思想與情感,從而受到家國情懷教育。
比如,在學習《古代手工業的進步》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應先指導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是漢朝一統天下之后開創的偉大事業。在此基礎上,歷史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歷史上不僅有國內各民族的文明聚合,而且還有東西方進行文明交流途徑的開拓,從而使得學生可以被人們開辟絲綢之路中彰顯出的精神與信念所感染。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根據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構想啟發學生,使得學生可把絲綢之路開辟中散發出來的正能量遷移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以推動自身家國情懷的增強。再比如,在學習《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設置以下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1)清政府在洋務運動發生時的狀況怎樣,洋務運動是在什么背景下發生的?(2)洋務運動的最終目的是什么?(3)洋務運動中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主要有哪些?教師借助問題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并主動找出榜樣人物,從而將他們身上折射出來的優秀品質內化為自身的素質,最終受到良好的家國情懷教育。
總之,歷史學科內容具有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先天優勢,其教學活動在推動學生愛國情感、家庭觀念方面具有重大積極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歷史教師應營造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直觀體驗與感受,充分利用教材知識熏陶學生,并大膽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效果,最終推動高中生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感、較高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查澤雷.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7 (4).
[2]馬玉春.高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研究[J].文理導航,2018 (2):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