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現代人的生活與工作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媒體。受當今社會網絡媒體發展的影響,許多高校的教育與發展也逐漸離不開網絡媒體的支持。對此,我們對網絡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響和作用進行探究與研究,希望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網絡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給人們帶來了諸多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也使網絡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廣。隨著高校的現代化改革,高校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媒體,它不僅方便了教師整理資料信息、方便了學生獲取多元信息,更是對學生與教師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等,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高校進一步將網絡媒體技術應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一步創新,我們將對網絡媒體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作用進行探究,并且對于網絡媒體如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中發揮作用提出科學的對策與決策。
一、網絡媒體的性質
“網絡媒體”又稱“互聯網媒體”,它主要是靠計算機與互聯網作為依托,全面打造數字化和信息化的信息傳輸與共享平臺。也就是說,網絡媒體就像是一個信息的傳輸橋梁。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的快速發展使得現代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網絡媒體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更加關注到這一技術的運用,網絡媒體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出現了一個個多樣化的網絡媒體平臺,同時也包括網絡媒體、手機移動終端媒體等,從而優化了傳統的網絡媒體,在空間與時間上可以不受約束,同時可以更方便的去獲取信息與傳播信息,突破了傳統的形式。
二、新時期下網絡媒體在高校的應用
網絡媒體在社會發展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網絡媒體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與傳播。受當今社會網絡媒體的發展的影響,高校的教育與發展也逐漸與網絡媒體接軌。網絡媒體方便了老師工作的同時,也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多元化的信息平臺。它不但改革了高校的傳統教學方式,便捷了高校的課堂教育工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好地適應了現階段社會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方式局限于課堂,而現在借助現代化的網絡媒體,一方面在創新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師生都能夠更快的接收和傳遞信息,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明顯的時間制約,而網絡媒體突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進一步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多元化、全覆蓋。
不僅如此,新時期下的網絡媒體作為一種學習渠道,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教學信息與內容,更具有專業化、高效率的教學資源與學術資源。同時學生借助手機、電腦來進行資料信息搜索進行自主學習,拓寬思維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因為強大的網絡傳媒技術的運用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它在一定程度上去改變了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學習方式。
三、網絡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對策
經筆者走訪,大部分高?,F在都有自己的網絡學生管理系統、教務系統,少數高校甚至擁有自主研發的網絡教育教學系統,網絡媒體在高校教育中應用率越來越高。而如何更有效的將網絡媒體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首先,需要有針對性的優化教師的教學理念,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培訓高校教師去學習一些新思想,新理念,擴大教學范圍,將網絡媒體運用到全課程體系當中。創新更加優秀的教學方法,積極的去轉變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取長補短。特別是一些年長的教師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慢,需要學校加大培訓力度。
其次,高校需要更好的優化高校教學活動平臺,加強硬件建設,不斷創新網絡媒體教育平臺,例如微信、QQ、微博、微助教等信息的溝通平臺。以便于教師運用網絡媒體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主運用網絡媒體來閱讀圖書,觀看網絡課程,營造一個良好而又積極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網絡媒體教學進一步應用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
最后,高校應該及時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動向,有一個良好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地位,使網絡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四、結束語
在社會的大趨勢下,網絡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充分利用其對教學的優勢的同時也要預防它對于大學生思想以及生活習慣的侵蝕?,F在的大學生應該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的高素質人才,我們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現代化網絡媒體結合在一起,也需要多重把握,很多教學特點及教學方式都應該與時俱進。當然作為高校教師也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響力,將網絡媒體教學發揮出最大優勢。
參考文獻:
[1]郭鑫.發揮網絡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智庫時代,2019 (34):62-63.
[2]劉巖松,趙芷儀.發揮網絡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 (10):86-88.
[3]張韻聆.如何發揮網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 (11):32-33.
作者簡介:胡越斐(1991.3)女,漢族,湖北黃岡人,碩士研究生,大學教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