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菊
摘要:班集體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道德品德養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質能力培養的主要載體。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加強班級管理,營造班級氛圍,發揮班級功能,提升班級形象的重要內容,在學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學生培養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班風建設以及各類班級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作為組成學校教育的最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環境之一。在寬松民主、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中,學生會擁有積極的心態,會主動學習,健康成長。所以創建清新的班級環境,健康的班級風氣,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對學生身心發展與成長尤為重要。在此,將我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點滴體會與大家探討。
一、確立班訓。
班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和班級凝聚力的形成。確立明確的班訓,有利于培養全體學生的團隊精神,營造和諧共進的班級氛圍。班訓具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
例如,我所教的班級,班訓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讓孩子們把班訓銘記在心,不要認為偶爾一次不完成作業、一次遲到、一次說謊或亂扔一次垃圾等這樣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我們可以犯;不要認為撿一張垃圾,挪一下整齊的課桌,擦一次值日生未及時擦好的黑板,這樣的小事就沒意義了。隨后我讓孩子們每人給自己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座右銘,貼在桌子的右上角,以此來告誡自己應該怎樣做。學生們團結共進,愛班如家。班級的班風正,學風濃。通過實踐,我更加明確,班訓帶給一個班級體無形的引導力量。
二、教室內環境的創設。
優質的班級文化建設一定不能忽視良好環境的創造。因為環境是造就人的外界因素,這正是環境育人的含義。班級布置應該突出班級特色,簡潔鮮明。既要重視教室各個區域、各個板塊的外觀設計、色彩搭配,更要注意其主題的確定、內容的選擇,使班級布置體現出班級的理念,反映出班級的精神風貌,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因此,我班的班級文化的創設,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把教室布置得有特色,不僅充滿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同時也體現孩子們的童真情趣。使其既溫馨舒適,又催人進取。
以我的班級為例,向日葵是積極向上的化身,我們便選定向日葵作為象征物。以“陽光、自信、快樂、向上”為主題來對我班的班級文化進行設計。
1、植物角:植物角里的花都是學生從家里帶來的花,各種各樣的花匯聚到一起,成為了班級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天,學生們都會細心地觀察和呵護自己帶來的花,每當植物發芽或是開花了,他們都會十分興奮。
2、讀書驛站:學生成立“讀書俱樂部”,紛紛自愿地將書籍捐入“俱樂部”,且書籍能經常得到更新,這給每位學生都提供了大好學習交流機會。而且我還選了責任感強的學生擔任“部長”,管理書籍更是兢兢業業,班級也日益形成了良好的閱讀風氣。再加上學?!白x書活動”的影響,要求學生每個星期要完成兩張閱讀摘記卡,學校和班級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3、學習園地:這是我班孩子們放飛夢想的地方。用孩子們的話來說“我的地盤,我做主?!边@學期,我們以“感恩、感動”為主題。讓孩子們“我寫我心”,“我書我情”。進行愛的教育。
4、你追我趕:這個欄目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形成競爭意識,以累計小紅花的形式激勵學生奮發上進。
5、書法小天地:學生的硬筆書法字體蒼勁有力,又透著靈活秀氣,毛筆字體如行云流水,又好像脫韁駿馬騰空而來又絕塵而去。書法讓學生提高了審美能力和綜合文化藝術素養。
實踐充分證明健康和諧、文明優雅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枯燥呆板的說教所無法奏效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
三、教室外走廊環境的創設。
教室外的主題墻也是班級文化創設的一個主要部分,它能充分體現一個班級的班容班貌,班級文化的氛圍,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這些作品都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都是一些純手工作品,制作過程雖然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但是大家都樂在其中,看著自己的作品貼在墻上,心中充滿自豪感。
1、“有趣的動物”材料是用一次性的碗碟以及卡紙制成,既好看又讓廢物得到充分的利用。
2、“沙畫作品”旁邊的小樹所用的材料是紙皮箱和手工紙,也是讓廢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詩情畫意”中的材料,是我和學生一起在學校里撿來的枯樹枝拼接而成,既具有藝術感又達到環保的效果。
4、“創意手抄報”都是學生根據老師的主題,制作的手抄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童真童趣。
5、“個性名片”是學生們用卡紙制作的英文名片,上面寫有學生的姓名、愛好、理想等。
主題墻作為一種“隱性課程”,既是教育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也是班級環境文化的主要內容。為了更好地發揮主題墻的教育功能,在設計中,我不僅注意形式的精致、美觀和完整,更重視內容的教育價值;不僅把主題墻作為學生學習、梳理、記錄活動經驗,反饋成信息的形式,更重視挖掘主題墻設計中的文化價值,把主題墻設計的過程作為與課程、教學、學生以及老師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創設并形成“墻壁”與課程、教學、學生和老師對話的互動文化。
四、整潔的環境。
一個良好的學習場所首先要干凈、整潔,要求我們的教室隨時都要保持課桌椅、勞動工具等擺放整齊,講臺、電教平臺、書柜臺面干凈,地面無紙屑、污漬,并告訴孩子們干凈的教室還要靠保持。優雅整潔的教室環境,不但讓學生感覺心情舒暢,促進學生奮發向上,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五、開展班級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等。寓教于樂,寓教于美,能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審美情趣,以及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啟迪智慧,美化心靈,增強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班級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體質的培養地,是心靈的歸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個性的班級文化,將給我們的學生帶來更為人文的生命關懷,引領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過程中,啟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溫暖其心靈,充盈其精神,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