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懷征?趙雪霞?楊翠敏
摘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玉米作為山東單縣較為重要的經濟作物,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收入。加強對大田玉米栽培促高產技術的分析,了解關鍵技術手段,可以在根本上推動我國玉米產業健康發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對大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大田玉米;栽培;高產技術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其播種面積、產量以及但產量位于我國糧食作物的第二位。在玉米在片中要做好大田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分析,分析有效的技術措施與手段,才可以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1.山東單縣玉米種植現狀
玉米是山東單縣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經濟價值相對較高。玉米的環境適應性較強,使得大面積種植。在現代技術支持之下,我國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現階段玉米產業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階段在飼料、釀酒、工業等多個領域中發展如火如荼。為了滿足市場上對玉米的需求,在實踐中就要積極探索合理的高產技術手段。
2.大田玉米栽培促高產的技術措施
2.1強化播前準備
在玉米播種前要根據實際狀況做好準備工作,才可以為玉米栽培奠定基礎。
2.1.1選擇優良玉米品種
高質量的玉米品種直接決定了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因此,在播種之前要分析山東單縣的具體狀況,分析氣候環境、種植地理環境,分析耕作方式等多種因素系統分析。選擇符合山東單縣需求的玉米品種,選擇本地培育的品種提升適應性。
同時,在玉米種植中要綜合不同區域的不同特征,綜合實際耕作、土壤以及水利環境以及條件合理選擇,選擇耐干旱、抗倒伏以及具有良好抗病蟲害等玉米,提升大田玉米整體品質與產量。
2.1.2準備種植地塊
綜合實際狀況合理的選擇地塊。通過針對性的方式改善土壤肥力,優化水利設施。要選擇地勢平坦的地塊,以砂土最為適宜。在種植中為了提升產量,就要及時處理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塊,進行底肥優化。根據實際狀況進行種植地塊灌溉以及排水優化設計;通過機械翻耕的方式進行整地,去除土壤中結塊,保障土壤均勻細碎,在土壤的下層要做好優化處理,提升土壤蓄水能力。
玉米播種之前要根據具體狀況進行種子的預處理。篩選玉米種子,及時去除病蟲害以及存在損傷的種植,將良種率控制在99.5%;檢查以及挑選完種子之后要自然晾曬,通過自然晾曬的方式進行殺菌消毒,去除蟲子,提升種子的發育勢能,為播種創造良好環境。為了有效的減少玉米種在萌芽期間的發病幾率。工作人員要進行浸藥處理。在技術條件以及實驗條件允許狀況之下,可以先進行預先發芽實驗,通過發芽實驗確定種子的發芽率,為大田玉米種植提供充足的信息,達到提升玉米播種出牙率的目的。
2.2強化播種環節質量控制
強化質量控制,加強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玉米質量,提升產量。因此,在在大田玉米播種中主要就是在三個方面進行質量控制:
第一,合理選擇播種時間。玉米種植溫度是影響產量與質量的關鍵因素。而天氣與氣候產生的不同變化會給農作物生長造成諸多潛在的影響。常規狀況之下,在春季氣溫達到12℃的時候可以進行玉米播種,約在4~5月,土壤解凍,溫度逐漸回升,土壤的肥力也逐漸釋放,可以進行玉米播種。而如果在此區間中出現惡劣的天氣則就要適當的調整播種時期,根據實際狀況確定具體的實踐。
第二,合理設計播種密度
綜合具體的種植區域以及面積大小合理的確定種植密度。在播種密度確定中,要綜合播種玉米品種的類型,綜合土壤肥力以及光照、通風等狀況系統分析,合理確定播種的密度。例如,如果玉米品種植株較為緊湊,則可以將播種密度控制在60*60cm左右;而如果玉米植株身形較大則可以選擇80*80cm的密度進行播種。在玉米種植也可以選擇與大豆等作物間作的方式,這樣不僅僅可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也可以增強整體的經濟效益。
第三,確定播種設備
確定播種路線之后要合理的進行機械播種。根據播種的密度設定參數以及指標,達到提升播種精準度的目的。在播種重要合理的控制機械設備,保障播種均勻性,避免重復播種的問題。如果出現遺漏或者難以播種的位置則可以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播種。
2.3強化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保障玉米質量,提升玉米產量的有效手段與措施。第一,在播種之前要及時消除在田間存在的害蟲,在源頭上合理控制病蟲害問題。第二,玉米播種期間要定期觀察,加強對蟲害的監控與預防,避免其侵蝕玉米。第三,玉米在生長中需要充足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充足則就會提升玉米產量。因此,在玉米種植中可以通過增加玉米葉子光照面積,保障溫度適宜,供應充足水分,保障玉米可以獲得充足的養分。同時,在玉米種植中要適當的減少玉米呼吸作用,通過此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玉米的種植產量。第四,及時處理玉米田間的弱苗以及雜草,提升養分以及水分的利用率;合理施肥澆水,保障玉米養分充足。在玉米收割期間要做好殺菌處理。
2.4病蟲害防治
大田玉米病蟲害主要就是地老虎、玉米斑病以及玉米螟等等。在進行病蟲害預防過程中要根據現代化的防治理念,通過綜合性防治的方式強化管理,通過物理以及生態防治的方式緩解在、化學防治造成的土壤以及玉米質量的破壞與影響,達到提升生態型,提升玉米質量的目的。
例如,可以通過誘殺燈進行捕殺,通過生物天地的方式合理的防御病蟲害等問題;通過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要合理的應用生物形藥劑以及一些緩釋型的藥劑,達到減少農藥應用量的目的,降低因為農藥殘留而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破壞。
結束語:
玉米是山東單縣較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加強對大田玉米種植技術的分析,探究高產優質技術手段,可以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因此,在實踐中要基于科學技術的基礎之上進行大田玉米的重視,提升玉米產量與質量,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為新農村的建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柴新.大田玉米種植的管理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 (11).
[2]楊成華.玉米高產的種植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18 (8).
[3]胡乾.大田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鄉村科技,2017 (2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