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人含辛茹苦、風餐露宿,以工地為家,以大山為伴,為的是心中的“水夢”、肩上的責任、群眾的期盼。一張張褪色的照片,一組組時代的印跡,從黑白到彩色,從小工程到大工程,從傳統水利到現代水利,訴說著水利的變遷,閃耀著水利人的精彩。




1 1957年,貴州水電勘測處地質人員查勘南明河時,在野外用餐。(省水利廳供圖)
2 1957年6月,貴州水電勘測處地質人員在貓跳河流域進行工程水文地質普查。(省水利廳供圖)
3 20世紀60年代,遵義地區水電局組織村民對萬里水庫的渠道進行維護。(省水利廳供圖)
4 20世紀70年代,凱里建造的五里橋渡槽。(省水利廳供圖)




1 1977 年,平壩村民在羊昌河邊抽水灌田。(省水利廳供圖)
2 1978 年,水利人在貞豐縣三岔河水庫研究《水庫灌區總體布置方案》。(冷清貴 / 攝)
3 1979 年,勘測人員在貞豐縣三岔河水庫進行工程測量。(冷清貴 / 攝)
4 1982年,村民積極參與貞豐縣三岔河水庫建設。(冷清貴/攝)



1 1982年,貞豐縣三岔河水庫水渠施工現場。(冷清貴 / 攝)
2 1982年,貞豐縣三岔河水庫開工現場。(冷清貴 / 攝)
3 1982年,貴州省修建的位于安順地區平壩縣(現平壩區)的第一座橡膠壩——龍井引水工程橡膠壩,獲1985年安順地區行署科技成果應用二等獎。(省水利廳供圖)




1 1982年,村民積極參與貞豐縣三岔河水庫建設。(冷清貴 / 攝)
2 20世紀90年代初,遵義地區水電局組織村民開展冬修農田水利工作。(省水利廳供圖)
4 1990年冬,湄潭縣水電局組織村民治理唐家河石橋溝河段。(省水利廳供圖)
3 1983年11月14日,全省捕魚現場會議在余慶召開。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蘇鋼(二排中)與時任省水電廳廳長李家平(三排左一)現場觀看團結水庫漁業生產。(省水利廳供圖)




1 2006年7月24日,工人們在大田河大地電站上進行機架回裝。(邱春華 / 攝)
2 2008年,凱里市抗雪凝保民生搶修疏通人飲管網現場。(省水利廳供圖)
3 2009年,荔波縣大土村婦女積極參加丁家溝引水工程建設。(省水利廳供圖)
4 2015年8月23日,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大壩防浪墻施工。(楊良強/ 攝)




1 2017年2月23日,夾巖水利樞紐工程——北干2標二襯砼澆筑鋼筋制作場景,工人師傅綁扎洞頂鋼筋。(楊良強 / 攝)
2 2017年1月20日,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為保防沖加固工程一期在2017年汛期前完工,春節期間工人師傅放棄回家團聚堅守工地搶修防沖加固工程。(楊良強 / 攝)
3 2018年3月29日,黃家灣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洞施工現場。(楊良強/攝)
4 2018年10月24日,馬嶺水利樞紐工程發電廠進廠隧洞施工場景。(楊良強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