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涼水軒
70年來,六盤水市水利基礎得到有效夯實,全市工程性缺水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有效扭轉了水利工作薄弱的局面。
從屈指可數的16個小型蓄水工程,到率先在全省實現“市州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目標;從人背馬馱取水到逐步實現“飲水不愁”……六盤水決勝脫貧攻堅水利基礎得到有效夯實,不斷解決全市工程性缺水問題,有效扭轉了水利工作薄弱的局面,如今一個個水庫成功蓄水,一股股清泉進村入戶……
截至2018年底,六盤水市共建成水庫91座,總庫容22.59億立方米,總庫容比“十一五”末期增長近9倍;建成泵站277座;建成運行的水電站75座,總裝機容量99萬千瓦;治理河段總長度為226.8公里;建成灌區728處,總灌溉面積168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從62%降低至35%。
黨的十八大以來,六盤水市水利建設工作進入新時代,全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工作方針,苦干實干,不斷刷新水利事業發展新業績。
2010年,六盤水啟動水利普查工作,通過全市1400名普查人員歷時三年的辛勤努力,河流湖泊、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用水、河流湖泊治理保護、水土保持、水利行業能力建設情況逐項摸清。
2016年12月,《六盤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加強水利工程提質增效,完善配套水利設施,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2016年12月,六盤水市盤縣(現盤州市)英武水庫和水城縣彭家橋兩座大型水庫同時列入《全國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占當年全省14座大型水庫獲得指標的14.28%。
2017年4月,立足市情需要,六盤水編制完成《六盤水市“181”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到“十三五”末,全市將建成1座大型水庫、8座中型水庫、34座小型水庫,實現鄉鄉有1座穩定水源工程。
“十二五”以來,六盤水市累計完成水利投資任務288.8億元,為“十一五”期間水利投資10.32億元的28倍。建設完成漁洞壩、雙橋、出水洞、舊院、觀音巖等12座中型水庫和紅巖、西得泥、阿雨、萬營等29座小型水庫。
改革開放初期,六盤水市飲水工程零星分布,且多為溪溝飲水。據1986年統計,“當時人蓄飲水普遍缺乏,六枝的黑塘,水城的干塘、董地、俄腳,盤縣(現盤州市)的保基、普古等鄉的部分村寨歷來要到數公里以外取水”。
面對山高坡陡、切割縱深的地勢,“山下滾滾流,山上貴如油”是改革開放初期六盤水市喝水難的現實縮影。
“十一五”時期以前,通過渴望工程、解困工程、母親水窖工程及群眾自建供水設施,覆蓋70.96萬人。自2005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全市積極搶抓各項政策機遇,“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累計實施1410處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70.04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到“十三五”時期,累計解決202.28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六盤水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讓群眾有水喝成為政府每年“十件民生實事”必須實施的項目單。僅近五年來,全市通過新建和改造,實施工程近1000處,解決162.398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飲水不愁”逐漸成為全市群眾的標配。根據《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行動方案〉的通知》精神,六盤水市于2019年6月底前已全面完成方案內的89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22.267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按照《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完善脫貧退出標準的通知》確定的“飲水不愁”脫貧退出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真正解除了千百年來農村群眾飲水困難這個歷史性難題。
巖博村的“人民小酒”如今很火。原來受限于水源供給,巖博酒年產量有限,2014年以來,六盤水市在該村規劃設計了巖博、龍山和畢家溝3座水庫。目前,巖博水庫工程已建成供水,龍山水庫和畢家溝水庫正抓緊推進。在充足的水源保障下,貴州巖博酒業有限公司計劃將生產規模擴大到每年10000噸,“汩汩水源”變“滾滾財源”正在生動上演。

如今的六盤水,一個個水庫成功蓄水,一股股清泉進村入戶。圖為除險加固后的盤州市清底河水庫。(楊德高 / 攝)
在六盤水鐘山區大河鎮,通過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成功實現水利灌溉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該鎮大地印象灌區按照“水利促農、水利助農、水利興農、水利富農”的發展思路,推行“水利+農業產業+農村旅游+農民富裕”的“1+3”發展模式,成功實現了“水利興”與“百姓富、產業活、生態美”的有機融合。平均年帶動當地農戶就近就業2800人次,土地入股達2000畝,人均保底分紅達600元/年,勞務收入5000元/年。
在全國“三變”改革發源地六盤水盤州市舍烹村娘娘山,成功探索水土保持項目與“三變”改革的深度契合,在坡耕地、荒山荒坡種植刺梨、藍莓和馬尾松等水保植物,形成“山上實施封禁治理,山間布置水保林,山下發展經果林”的立體生態模式。項目區農戶參與入股分紅,2600名群眾從中直接受益。
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六盤水市已在307條河流共設河長1741名,聘請河湖民間義務監督員1095名、河湖保潔員716名,實現各類水域河長制全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全面建立。全市通過開展水城河、卡達凱斯人工湖的專項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治理,成為全國12個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完成率為100%的城市之一。
六盤水市委書記、市總河長王忠表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各級河長、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實,真正把河湖治理好,保護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