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涼水軒
每年春季,貴州西部降雨偏少,春耕保苗形勢嚴峻,部分縣(區)農業灌溉受到影響。然而,在六盤水市鐘山區大河鎮灌區和大地印象灌區卻絲毫不見干旱缺水的跡象,花卉、苗木、經果林、蔬菜大棚迸發著勃勃生機,一片郁郁蔥蔥、花紅葉綠的景象。
“這一切得益于我區近年來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有效提高了灌區建設科技水平。”鐘山區水務局局長譚文燦介紹,自2014年鐘山區獲批中央財政第六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以來,按照“水利促農、水利助農、水利興農、水利富農”的發展思路,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理念為引領,推行“水利+農業產業+農民富裕”的水利發展模式,以水滋養產業帶,以水助力脫貧攻堅。通過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山區現代水利示范縣建設,截至目前,全區新增高效灌溉面積4.5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5萬畝,占有效灌溉面積的56%。
據悉,鐘山區大河鎮灌區項目于2016年2月開工,201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項目包括“貴州山區現代水利鐘山區大河試點區一期工程”及“2016年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面積分別為3610畝和8650畝,累積投入建設資金4005.54萬元。
在貴州山區現代水利工程大河試點區的建設中,鐘山區充分借助大地印象公司和民潤合作社萬畝葡萄園基地兩個平臺的力量,采用PPP建設模式,通過前期宣傳吸引企業參與投資建設。其中,水源、水池、干管、支管的投資由中央資金解決,田間配套灌溉設施的投資由企業自主籌資,建設資金由企業打入用水合作協會賬戶,按工程進度撥付,實行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支付、同時驗收“五同時”制度,突破體制、資金、環境和空間的制約,促進了財政資金與民間資本有效融合,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逐步完善了水利項目建設方與用水方的利益聯結,有效促進了水利與農業的共同發展。

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有效提高了灌區建設科技水平。圖為鐘山區大河鎮蔬菜大棚區。(鐘山區水務局供圖)
與此同時,積極引導當地村民利用自有土地投工投勞,折價入股大地印象和民潤合作社,讓當地村民變為股東,充分激發了廣大村民自愿參與灌區建設的積極性。而通過開展小型水利工程確權頒證工作,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所有權交給村集體,并組織村民成立用水戶協會,將其使用權、管理權和收益權讓渡給用水戶協會,用水戶協會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自行管護水利工程,年底進行收益分紅,從而走上了一條以水養水、管水脫貧、良性運行的管護路子。
“節水灌溉項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分顯著,項目區旱地得到有效灌溉,切實加強了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有效促進了項目區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鐘山區常務副區長劉子華說,在今后的工作中,鐘山區將全力以赴,切實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好用好,把山區現代水利工程建成農田灌溉的“保障用水”、高效節約的“生態泉水”、貧困群眾的“致富活水”、惠民利民的“民生好水”。